腰椎modic改变人群患病率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2021-05-29 07:12黄兆波赵凤东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终板总体骨质疏松症

黄兆波,赵凤东

腰痛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相关研究已经表明腰椎modic改变和腰痛呈正相关[2]。Tarukado等[3]调查了在老年人群中modic改变的发病率,指出modic改变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在60~70岁之间达到最高峰,随后在70岁以后发病率略有下降。然而,modic改变在总体各年龄层人群中的发病率尚不明确。Modic改变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主要包括椎间盘退变和终板缺损学说[4-5]、椎间盘低毒性感染导致modic改变的感染学说[6-9]及免疫学说[10]。研究显示椎体终板下微骨折的发生对于modic改变发生及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11],而骨质疏松或低骨量是发生终板下微骨折最重要的因素。那么,骨质疏松或低骨量是否在modic改变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呢?目前暂无相关研究关注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modic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调查了各个年龄层人群的modic改变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索其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modic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腰椎MRI检查的患者。依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统计,并在50岁以上人群中进一步分析其骨密度、骨转化指标和modic改变的之间的关系。

1.2 方法Modic改变的诊断依据腰椎MRI的影像学表现,核磁共振仪器为3.0-T成像仪(GE Signa HDx 3.0T),采集并分析矢状T1加权序列和矢状T2加权序列图像,并根据诊断标准[12]来评估,modic改变在MRI上的诊断和分型由两名不了解患者信息的研究者各自独立完成,两位研究者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由第三位研究者参与讨论并做出最终决定。

1.3 观察指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MRI检查资料、腰椎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指标。腰椎骨密度由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DEXA),骨转换指标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TX-)。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odic改变患病率、类型分析共纳入20 619例患者,其中男9 894例,女10 725例。共有4 522例患者发生腰椎modic改变,其中I型modic改变298例;II型modic改变3 561例,III型modic改变97例,混合型modic改变566例。男性患者中,70~80岁患病率最高(35.84%),60~70岁次之(30.22%);女性modic改变患病率以60~70岁最高(32.30%),其次为70~80岁(31.53%);50岁以上患者的modic改变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女性为29.9% vs 14.24%,t=7.65,P<0.05;男性为27.33% vs 11.84%,t=8.42,P<0.05)。见封三彩图1。

图1 总体人群不同年龄段modic改变患病率分布

2.2 50岁以上人群modic改变和总体人群腰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差异共有4 843例接受腰椎骨密度测试,2 731例接受25-OH-D、骨转换标记物等实验室检查。低腰椎骨密度、腰椎骨质疏松在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25-OH-D、OC、P1NP和CTX-等骨转换标记物水平在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3。

表1 50岁以上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的骨密度情况对比 例

表2 50岁以上女性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的骨转换指标对比 ng/ml

表3 50岁以上男性modic改变患者和总体人群的骨转换指标对比 ng/ml

3 讨论

本研究对20 619例患者(包括无症状人群)进行腰椎MRI健康检查,可基本上代表整个人群的modic改变患病率。本组modic改变的总体患病率为21.93%,modic改变的患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性在60~70岁年龄段、男性在70~80岁达到modic改变患病率最高值,与Tarukado等[3]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患者modic改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同时女性患者modic改变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50岁以上女性往往易于患骨质疏松症,而这些人群显示的modic改变高患病率预示着骨质疏松症可能在modic改变的过程中扮演一个角色,但为什么70岁以上患者modic改变的患病率下降有待回答。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1)70岁以上的患者活动度相对较低,终板病变的机会较少;(2)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下降,对modic改变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modic改变患者的骨密度或骨转换标志物与总体人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目前有个别研究关注了骨质疏松症或破骨细胞活动对于治疗modic改变的影响,Torkki等[13]研究表明modic改变椎间盘组织可以分泌细胞因子(M-SCF1,RANKL、RUNXI RUNX2及OSCAR),这些细胞因子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关,这表明椎间盘组织可能通过破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modic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Cai等[14]研究显示唑来膦酸和迪诺赛麦(denosumab)可以治疗modic改变相关的腰痛。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骨质疏松在modic改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一定的作用,而其中的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有几个局限性:(1)所有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只有小部分进行了BMD和骨代谢标记检查,影响骨质疏松症和modic改变相互关系的评价;(2)没有把临床症状或其他特征可能影响modic改变的因素纳入考虑(如BMI、工作、其他疾病),因为本文关注的是modic改变的流行病学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3)没有分析合并的疾病或纳入患者的用药情况,可能会有混淆因素干扰最终结果。

猜你喜欢
终板总体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