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与细胞块技术在恶性浆膜腔积液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21-05-29 07:12郑娟徐元成吕可君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浆膜涂片免疫组化

郑娟,徐元成,吕可君

浆膜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病理表现,也是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对其性质进行判断十分重要,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寻找准确率高的检测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既往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测方式是进行细胞涂片检查,但是在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中由于细胞聚集及结构清晰度不够、细胞数量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容易混淆,检测准确性不够[3-4]。进行细胞块石蜡包埋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差异,有效提升临床检测的准确性[5]。本研究探讨免疫组化与细胞块技术在恶性浆膜腔积液分子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标本来源为2020年1―12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143例浆膜腔积液患者,其中男72例,女71例;标本类型:胸腔积液66例,腹腔积液72例,心包液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诊断标准[6],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相关检查。

1.2 方法

1.2.1 细胞涂片将20~40 ml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分别置于4支离心试管中,使用湘仪TDZ5-WS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以2 500 r/min的速度进行高速离心5 min后,将上层清液弃去后向离心管中加入20 ml含10%的中性甲醛,将离心试管置于震荡仪中震荡10 min,重复上述离心处理操作,将4支试管中的沉淀物取出,将其均匀涂在载玻片上,使用95%的乙醇进行固定30 min后行HE染色。

1.2.2 细胞块制作在室温环境下将20 ml膜腔积液标本固定20 min,将其放置到尖底离心试管中,将试管底层的10 ml标本进行5 000 r/min离心处理5 min,弃去上层清液后向下层沉淀物中加入10%的中性甲醛5 ml,进行充分混匀后在室温环境下静置1 h,重复上述离心操作处理后,沉淀物使用滤纸包好置入自动脱水机进行脱水,制成细胞块并将其切成3 m厚的切片,将切片放置在60℃环境中烘干1 h后进行HE染色。

1.2.3 免疫组化染色将制好的细胞块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将包埋的细胞块切片进行烤片后使用罗氏BenchMark ULTR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系统进行染色,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均购自罗氏公司。

1.3 诊断标准细胞涂片及细胞块HE染色均以可观测到有恶性特征的细胞判断为检测阳性,无恶性特征的细胞判断为阴性,如果存在异型细胞但无法支撑确诊条件判断为不确定。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以靶细胞可见明显的棕褐色或黄色颗粒为阳性,无着色情况则为阴性,着色情况置于两者之间判断为不确定。本研究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细胞涂片及细胞块技术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阳性检出结果比较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检出阳性率高于细胞涂片及细胞块HE染色(2=6.091、4.608,均P<0.05),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式阳性检出结果比较 例(%)

2.2 不同肿瘤TTF-1、CK7及CEA阳性率情况免疫组化检测TTF-1肿瘤细胞阳性率最高为肺癌(78.57%),CK7阳性率最高为乳腺癌(77.78%),CEA在肺癌中的阳性检最高(92.86%),见表2。

表2 不同肿瘤TTF-1、CK7及CEA阳性率情况 例(%)

3 讨论

浆膜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产生与癌细胞刺激、血管引起组织液回流障碍及癌栓阻塞淋巴管等原因存在明显关系[6-7]。随着人体内部循环的进行,随时可能引起肿瘤的浆膜腔转移,尤其是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检查受到积液的影响难以对患者原发病灶进行探查,因此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漏误诊率较高。细胞病理学检查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和创伤小,安全性较高,而且还能进行反复检测,不仅检测速度快还能有效提升检查的准确性[8]。

常规细胞涂片是细胞病理学检查最常见的检查方式,但是涂片过程中难以保证涂片的均匀,因而容易出现细胞组织重叠及结构观察难度大等问题,对阅片和诊断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在制片过程中还容易产生脱片、红细胞及炎症细胞较多等问题,在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标记时对阳性蛋白的定位容易出现差异,因而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进步,免疫组化与细胞块技术在临床病理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胞块技术能够有效使用离心处理,将红细胞的干扰性因素进行排除,减少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而免疫组化技术细胞更加集中,且能够呈现更加明显的组织学结构特征,便于对细胞特征及组织差异进行判断,可准确定位阳性表达位置,更加利于临床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块与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检测阳性率与组织病理检查接近,能够有效判断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组织形态,并对异型细胞进行判断。随着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不断进步,现在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广为认同的治疗方式,因而对患者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恶性肿瘤患者抗体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可对临床治疗用药的选择提供借鉴。恶性肿瘤患者产生浆膜腔积液会造成胸闷、腹部不适等不良症状,造成较大的痛苦,因此进行浆膜腔积液抽取不仅能缓解患者不良症状,还能用于探查其浆膜腔积液的性质,提供基因和细胞检查标本。

猜你喜欢
浆膜涂片免疫组化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