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互助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29 07:12陈雪芳林立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属量表护士

陈雪芳,林立英

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处于异常水平,容易引发较多并发症,所以患者需长期维持血糖水平正常,预防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较多,均取得一定效果[2],其中一对一互助模式是通过护士与患者、患者与患者、家属与患者及护士与家属进行一对一绑定式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稳定血糖水平。本研究采用一对一互助模式干预糖尿病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3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4.2)岁;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4.23±0.78)年;其中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37例。观察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46~74岁,平均(58.2±4.1)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4.21±0.79)年;其中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3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WHO制定的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2)自愿加入研究;(3)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糖尿病并发症患者;(2)合并心脏病患者;(3)无法配合研究者;(4)生活无法自理者;(5)心理状态较差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患者定期检查各项临床指标,按时服药,维持血糖水平正常,每天测量血糖值,了解血糖水平变化,告知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与运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一对一互助模式干预,常规干预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一对一互助模式:(1)护士与患者一对一模式。一名患者指定一名护士,建立一对一护理干预档案,详细记录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护理方法、护理目的及护理效果,随时了解患者的护理情况。责任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情况、合并症、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从而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进行长期随访和跟踪护理。(2)患者与患者一对一模式。观察组46例患者根据患者喜好、生活习惯等情况两两分组,共计23组,患者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绑定,两名患者喜好、习惯类似、兴趣相投及家庭住址相隔较近的,二者结为糖尿病患者病友,通过电话、微信、QQ及约见等方式相互探讨糖尿病相关知识,讲解各自疾病心得,二者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保持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互相叮嘱按时服药等。(3)家属与患者一对一模式。经患者家属协商为患者指定一名责任家属,全权负责患者护理,家属需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并详细了解患者糖尿病病程及病史,学习糖尿病患者必备护理技能及技巧,积极参与各种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等,及时更新糖尿病新知识。家属需监督患者服药、饮食及运动等,鼓励患者健康饮食,合理锻炼身体,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家属还应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负面心理,及时疏导,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4)护士与家属一对一模式。患者责任护士与责任家属常联系,共同分享患者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患者的护理方案,不断改善护理方法,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1.4 观察指标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4]:包括用药、饮食、护理、并发症管理及血糖自测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越佳。自我护理能力量表[5](ESCA)评分:包括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4个项目,各项分值0~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以杨瑞雪生活质量量表进行修订,分值47~23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6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后FBG、2 hPBG及HbAlc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7,均P<0.05),两组干预后FBG、2 hPBG及HbA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 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E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9.41,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27,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ESCA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3.37,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0.10,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分

2.5 两组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满意38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80.85%;观察组满意44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6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4.88,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而影响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饮食、运动、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生理功能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需重视护理干预。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身体条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常规检查、健康教育、药物干预、心理、饮食、运动及随访等内容,临床诸多护理干预内容相近,但干预方法不同其效果就不同,干预效果与干预方法及干预力度呈正相关[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可见,经一对一互助模式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更稳定,且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自护能力得到提升。糖尿病患者十分认可一对一互助干预模式,认为该护理方法切实可行。该护理方法主要通过四个一对一模式,包括护士与患者一对一模式,患者与患者一对一模式,家属与患者一对一模式,护士与家属一对一模式。其参与人员主要为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护理中心为患者,参与护理人员明确各自护理责任,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护士与患者一对一可更好掌握患者病情及护理情况,方便应对突发情况,护理更为细致、全面,护士责任心更强,利于沟通。而患者与患者一对一可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了解疾病及服药依从性等,患者可更好得配合护理工作。护士与家属一对一,二者均对患者进行护理,结合起来可更好得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最终达到明确护理责任人,加强护理力度,增强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家属量表护士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