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芦苇摇曳的地方

2021-05-29 05:27高亚平
延河·绿色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渭河挂面南风

在武功想起一个人

土很黄很厚

锅盔很筋很厚

还有人,那个从岁月深处

一路走来,教民稼穑的人

他一脸忠厚,用一双

惯于劳作的手,布满老茧的手

深情地把脚下的土地抚摸

我听见土地在颤栗

如风中的旗帜

如渭河的轻吟

我听见父兄深重的呼吸

五月麦浪一般,排山倒海

向我压来。还有一片片

成熟的玉米,手挽手

肩并肩,站立在那里

用他们沙沙的细语声

在向那个人致意

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我如一只寒蝉,不敢轻语一声

哪怕是一声轻咳。我只愿

做一株秋风中的芦苇

低垂下自己多思的头颅。用心

去倾听来自时光深处

和大地深处的声音

风吹麦浪

麦子是和着南风成熟的

南风如一位醉客,在大地上踉跄

它所过之处,一垄一垄的麦子

就都黄了脸。不似父老乡親

尽管也和南风撞了个满怀

脸却是黑红的,如将熟的桑葚

徜徉在五月的田野上

我的心如高天上的鸟儿

飞的很远。远到白云深处

我想到了如车轮一样厚重的锅盔

还有一把把白生生的挂面

那在丰年里才能吃上的,浇上臊子的

挂面。这些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食物呀

就连闭上眼睛想一下,都会让人

心生欢喜,口水淋漓

两条河

一条是渭河

一条是金沙河

一条流在眼前

一条流在想象里

它们在这个庚子年的秋天

却意外的,在我的心里

相会。思绪如奔马

嗒嗒的蹄声,瞬间响彻大河南北,

响彻秦冀大地。河边的风物

也在我的眼前一掠而过,

只留下了麦子、玉米、豆子……

这些在荒年里,让人保命的东西

它们现在变身为一把把

形状各异的挂面,就摆放在我的面前

我注视着它们,如注视着

我的父老乡亲。一种熟悉的醇香

如清凉的河水

顿然流过我的身心

一个有芦苇摇曳的地方

从遥远的小峪河

我溯流而上,经过潏河、沣河

来到渭河,来到一个叫武功的地方

小峪河流经长安

长安是我的家乡

武功也是我的家乡

我是后稷的子孙

正是秋天。渭河边

芦苇摇曳,摇曳出一条河的风情

芦花白白,是一只只欲飞的鸽子

而苇鸟也在唱着

唱出了一条河流的从容和安静

一条河在大地上缓缓地流着

流过武功,流过后稷耕种过的土地

河的两岸

是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的芦苇

卓尼

滴一滴洮河水入砚

卓尼 便在这个秋天

晕染开来

官鹅沟的雨

说下就下 淋湿了我的衣服

却淋不湿我的旅思

幽谷 飞瀑 溪声 林木

卖灵芝的藏族老人

一把把移动的五彩斑斓的伞

雨声入耳

雨声入怀

草场上

秋草如毯 牛羊如星

一卷变幻的画

展开 收拢

复展开 随路铺向远方

依稀能听到杨土司爽朗的笑声

依稀能听到寺院的诵经声

喝一口洮河的水呀

饮一匙明媚的阳光

我没有醉倒在长安的尘梦里

却醉倒在卓尼的秋光里

高亚平,西安市长安区人,中国作协会员,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等报刊,著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及长篇纪实多部。获首届中国报人散文奖、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

猜你喜欢
渭河挂面南风
故乡
故乡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南风颂
挂面怎么煮才好吃
“妈妈牌”挂面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杂技演员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