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体特征,探索大观念教学

2021-05-30 00:04喻海燕
学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

摘要:大单元教学强调在语文学科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结合语文学科大观念,从以知识为主的单点教学转变为大单元形式的整体教学。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从提取单元大观念入手,结合逆向设计理论,可以对大单元教学进行设计策略研究。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大观念;逆向设计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观念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Z20005)的阶段性成果

大观念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以极高的站位,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要求、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提取出能够跨越情境的大观念,围绕大观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逐步落实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实践。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逆向设计”理论是指教师从最终的结果或预期目标出发,根据结果或目标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为达到此要求而实施的教学设计。下图为开展“逆向设计”的流程图。

用该理论,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三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下面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大观念(Big Idea)

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大观念具有以下特点:在地位上,大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集中体现学科课程特质的思想或看法;在功能上,大观念有助于设计连续聚焦一致的课程,有助于发生学习迁移;在性质上,大观念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在范围上,大观念意指适用较大范围的概念。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明确“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采用的是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其中的“大概念”就是本文所说的“大观念”。依据教材编寫的建议,教学活动中开展大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开展大观念教学实践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

(一)提取大观念

根据大观念的特点,在提取大观念的时候需要从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以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讨论大观念的提取。“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有社会交往类、新闻媒体类和知识性读物三大类文本,其中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知识性读物。

单元导读中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两篇自然科学类和两篇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章,展现的是不同领域学者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其中学习任务是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并能探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见解,能清晰地说明事理。

单元学习任务包含四项。任务一,强调体验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了解“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任务二,对于知识性读物的阅读体验,要注意文中的概念和文章的思路。如何清楚地说明事理,要找到主要概念,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任务三,侧重从理解性阅读过渡到研究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利用阅读所得探究具体的问题,学以致用。该任务强调对高阶思维的培养。任务四,指出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说得清,道得明”,并完成写作任务,进行交流修改。

根据以上所属学习任务群、单元导读、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分析,确定该单元的大观念为:说明的清晰严谨与明白易懂的统一。

(二)逆推学习过程

单元的大观念确定后,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阅读与写作的统一,同时要凸显知识性读物文体特征的教学。从选文上来看,《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属于演讲稿和论文的整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叙述童年的两件小事和高中的实践探究引领作者走上理论物理学家之路的过程,带有自传性质。《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以建筑特征为介绍对象的科普小论文,而《说“木叶”》抓住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属于文艺随笔,作者从现象到本质阐释的过程,逻辑严密,语言严谨准确值得学习。

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要想说明做到清晰严谨与明白易懂的统一,可从谁在说明(作者意识)、为什么说明(写作目的)、向谁说明(读者意识)、说明什么(说明对象)、怎么说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得怎么样(说明效果)六个维度学习。学习过程设计如下:首先,了解四位作者的生平经历,明确文章的写作背景,侧重“谁在说明”“为什么说明”;其次,阅读两篇自然科学类文章,梳理科学家探索与发现的历程,理解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阅读两篇社会科学类文章,把握关键概念,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读懂文章的内容,侧重“说明什么”。

再次,从说明方法和读者感受入手,梳理四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重点从《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中理解作者如何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比如,梁思成说明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的原因时,并不是用建筑学专业术语。他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构件和要素,用“文法”比喻建筑的惯例和法式。即便是不懂建筑学的普通读者也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说“木叶”》中,林庚既从大量的诗歌典型例子入手,归纳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又在行文中多设置疑问和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篇文章可作为侧重“向谁说明”和“怎么说明”的典例。再如,屠呦呦的文章是在颁奖会上的演讲,面对的是全球学术界人士,也兼向大众传播,在内容上,除了介绍自己和团队的探索过程,还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学对于青蒿素研究的重要作用。

最后,侧重“说明得怎么样”是综合以上要素后形成的说明效果,体现了作者灵活使用说明方法,并从读者可接受的角度选择说明的内容。对于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并接受,在教学中可引入批判性阅读,比如关于《说“木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阅读学习结束后,构建知识体系和收获,指导自己的阅读与写作,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三)确定评估,引入评价量规

逆向设计最重要的步骤是在学习之前,要将评价证据提前制定好。下面是进行阅读教学时制定的评价量规。

就单元任务中对于写作的要求,围绕该单元的大观念和说明文的写作特征,制定写作的评价量规。

(四)设计教学,落实任务环节

覃文珍、尤炜等在《关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1~3单元的14个问题和建议》中提到:“本单元并不只强调说明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而是重视深入理解事理,把握说明事理的思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围绕大观念,进行整合式教学,可设计三个课段,9个课时,见下表。(说明:《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分别简称为《青》《一》《中》《说》)。

三个课段,第一课段主题是认识科学精神,第二课段主题是读懂科普文章,第三课段会写科普文章。下面重点就第二课段的学习环节进行介绍。

第三课时是看特征、明目的。科普文章在阅读时要学会聚焦文体特征,如抓住语言细节,明确写作目的,比如屠呦呦在发言时,人称选择多用“我们”,强调成就来自团队。在记述探索经历时,三次感叹号的使用,两次提到“终于找到了”体现了作者对研究发现的激动和兴奋。再如借助语言学关系,梁思成用词汇与文法的关系去阐述构件与建筑营造法式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称、标点、语言学关系的捕捉,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和乐趣。

第四、五课时是抓概念、理思路。创设学习情境——科普文章推介会。要求如下: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科普文章,写出该文章的关键词及内容概要,并写出推荐理由,向班级同学介绍这篇文章。在教学时,从三个部分展开,先要区分概念,再明确主次概念的关系,最后阐释关系。区分概念时,细读《青》《一》,从中找出主要概念,用一段话揭示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概念关系时,阅读《中》《说》,学会区分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之间的关系。阐释关系时,选择四篇课文的一篇,用一段话说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要求呈现作者的判断,说明作者阐说的过程,解释阐说过程的合理性。

第六课时是明逻辑、说清楚。该课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如何去阐明事理。采用两个环节,一是梳理“发现”。梁思成、林庚通过独特的视角阐说自己在学术中的“发现”,用表格的形式按照阐说视角、阐说事理、有关概念三个维度梳理文章内容。二是“顺序”不同。梁思成采用先总体再部分,先时间顺序后空间顺序。林庚在说明“木”的第一个特征时,采用的是归纳法,对于第二个特征时用的是演绎法。

第七课时是观读者、巧阐说。创设科创展馆解说情境:学校科技创新展览馆迎来一次开放日活动,你作为展示馆志愿者,将为某初中的校领导、家长和初中生代表介绍学校科技创新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教學时,第一环节,分析读者特点。第二环节,对比阅读明读者。将同一作者针对同一题材的不同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如对比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与《中国建筑史》中有关斗拱部分的说明。同为介绍斗拱的文段,因读者对象的不同,两段文字的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三个环节,解说词要点。结合读者对象的特点,解说词从关注点、可选择的解说内容、可采用的解说方法方面分析。在情境和任务中建构读者意识,改变以往教学重点只关注说明方法、说明效果。

三、结语

大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是基于提取学科大观念后,结合逆向设计理论,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评价依据,最后进行教学设计。其中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围绕课程标准、单元提示、单元学习任务提取出大观念。大观念教学研究的现状表现在,一是大观念的站位相对较高,极考验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理论转化能力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大观念的确定。二是大单元的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将大观念与大单元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索并不多,需要更为踏实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坚定地将该研究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教师转变站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等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2]崔允漷:《学科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4期。

(作者:喻海燕,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大单元教学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
基于OBE的逆向设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