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赢得东南独自飞

2021-05-30 10:48鱼丽
藏书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吕碧城秋瑾才女

鱼丽

出蓝才女,侠骨柔肠。一心向慕荆轲、聂政、花木兰等历史英雄的才女吕碧城,在清末民初时期,可谓声名与才华并重。安徽旌德,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吕碧城祖籍为此钟灵毓秀之地,自非等闲青闺儿女,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虽然她的身影一度被时间湮没,但历史终会抚去尘埃。

翠羽轻衣的奇女子

吕碧城姐妹四人,她为老三。父亲吕凤岐,曾做过山西学政,与张之洞共同开办著名的令德书院,号称家有藏书三万卷。吕碧城生于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世家,耳濡目染,自幼即有才藻之名,工诗文,擅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可才女毕竟时乘运赛,就在她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且无子嗣,其家族拒绝分配遗产,母亲只好带着四姐妹投奔在塘沽任盐课司大使(八品官)的舅父严凤笙。在那里,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接触了不少新知识。

在十五六岁时,吕碧城已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底,且于诗词方面的造诣颇深。其词才气之高,樊增祥、吴宓、钱仲联、龙榆生等词家均有褒扬。

吕碧城容貌秀美,气质高雅,樊增祥曾有七绝称吕碧城的风采:“耽香爱洁俭妆梳,尘拂瓶花伴读书。乞与肉身水仙号,满衣香雾女相如。”一介名士步章五也有诗描述初见吕碧城的印象:“曾挟飞仙谒圣因,碧城缥缈绝红尘。坤兴众说多灵秀,自谓平生见此人。”吕碧城的秀美、清雅,因诗人之笔而活灵活现。

“雪冷空林,云封幽谷,遥忆清芬何处?”吕碧城是一位女词人,她的异服装扮也与她的词一样醒目。吕碧城一身彩衣标新立异,常穿西式晚礼服,袒露着背部,并摄影拍照赠送给朋友。她又擅长交际舞,非常“摩登”,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出尽风头,让世人瞩目。

据掌故大王郑逸梅的记载,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这是一位“诗笔随秋老”“酾酒且高歌”的女词人,让人既喜爱她的翠衣轻羽,也爱她的剑样英姿。

一南一北两“碧城”

吕碧城的“碧城”之名取自李商隐《碧城》三律。她与“鉴湖女侠”秋瑾都偏爱这一称号,也为此有缘结下“南北两碧城”的佳话。

1904年的一天,吕碧城正在天津报馆忙于著述,忽见馆役拿着一张红色的名片走进来,嘴里嚷着:“外面来了一位梳头的公子哥,说要见你。”等人来后,吕碧城见她穿着长袍马褂,一副男人的装束,可是头上却又梳着女人的发髻。来人正是秋瑾。

原来,吕碧城成年后,逃出家门,独闯天津,后在《大公报》任见习编辑,并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诗词及政论文章,“碧城”之名享誉全国。而在此之前,秋瑾也有诗文署名“碧城”流传,很多人都以为署名“碧城”之作均出自秋瑾之手,生出许多误会。“南碧城”秋瑾在读了“北碧城”的佳作后,也为其荡气回肠的文采所触动,于是慕名前往《大公报》拜访这位“北碧城”。

虽然这次“双碧城会”仅四天,但是两人一见如故,情同姐妹,每晚同榻而寝,夜雨谈心,春风说情,叙尽青闺间儿女心事。两人惺惺相惜,而且秋瑾慨然应允,取消“碧城”的名号,以之为吕碧城专用。

秋瑾赴日留学后,曾写信给吕碧城,诚邀她参加革命。吕碧城婉拒了。1907年秋瑾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吕碧城撰寫了发刊词。秋瑾遇难后,诸报噤声,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的报纸上,叙述了自己与秋瑾的交往,还赋诗“残钟断鼓今何世,翠羽明珰又一天。尘劫未销惭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追怀好友,以寄托哀思。同是才女奇情,特立独行;同样倡女权风,具英雄魂,只是两人秉持的人生观念不同,人生结局也迥然不同。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洲大陆的名胜古迹,除了游览湖山,怡养性灵外,她还将自己的旅途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锦心绣口的女子,将西方的风土人情用古典诗词来描绘。她创作的异域风光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也为词苑增光添色。

国际扬芳名

1928年,吕碧城加人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12月25日,吕碧城开始断荤,但仍吃鸡蛋。1929年,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大会,邀请在日内瓦的吕碧城参加。5月13日这天,吕碧城身穿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拼金孔雀晚礼服,头戴珍珠抹额,大大方方走上讲台。她用英语讲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自古就有保护动物的传统:现在的中国也仍有多数佛教徒,平时提倡素食,完全赞成保护动物。她主张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者持有废屠的心愿。讲完之后,她将有关的佛学启蒙书籍散发给与会代表。当她走下讲台时,座下的听众纷纷拥上前来,将她团团围住,其中有人自称是佛教徒,表示坚决赞同她的观点,还有人拿出资料请她签名。

此次会议之后,吕碧城成了一个焦点人物,世界各大报社记者都来为她照相。尤其当大家看到吕碧城气质不凡、容貌秀雅之后,更觉惊艳不已。维也纳的一家报纸就报道说:“会中最有兴味、耸人视听之事为中国吕女士之现身讲台,其所著之中国绣服矞皇矜丽,尤为群众目光集注之点。”

至1930年春天,48岁的吕碧城在日内瓦皈依佛教,自号“宝莲”,室内悬挂观音大士像,辑录护生佛语录。此时,她连鸡蛋也不吃了。之后,她不再沉湎于诗词,并打算绝笔文艺,专心从事用英文译释佛经。她也将佛教的戒杀等论说在报纸上广为宣传。许多国家的素食杂志纷纷登载她的文章和照片。受她的影响,欧洲各国陆续有人来到中国华山,受具足戒,皈依佛门。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旅居,在上海捐款十万元给红十字会,倡导动物保护。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住在香港山光道自购的一所房子中,后搬入东莲觉苑。1943年1月24日,一代女词人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从此,擅旧词华、具新理想的新女性吕碧城的故事成为绝唱,一个时代远去了。

猜你喜欢
吕碧城秋瑾才女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我们班的“四大才女”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女子双侠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断魂何处问飞蓬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我们班的才女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