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蓝英年先生签书的机缘

2021-05-30 20:58五味子
藏书报 2021年23期
关键词:董先生祝寿苏联

五味子

我注意到蓝英年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从《随笔》《读书》等杂志上,陆续看到蓝先生写苏联文学和苏联作家的文章,很吸引我,让我为苏联作家惨遭政治迫害、被流放、监禁或死于非命的命运而感叹唏嘘、痛心疾首。读蓝先生文章的感受,恰如王春瑜先生在为蓝先生的大著《苦味酒》所作的《跋》中所说“他关于前苏联文学的介绍、反思,观点新颖,有些文章读后,颇有如梦方醒之感。文笔清新,绝无高头讲章之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他精通俄文,苏联解体后,档案解密,他充分利用了档案材料,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正本清源、还历史真相的文章,故能使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我喜欢他的文章的原因。

后来我才了解到,蓝英年先生出身名门,他父亲蓝公武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光复会,参加辛亥革命。1945年夏他到晋察冀解放区,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49年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1948年毛泽东在河北陈南庄时,致信邀请并派车接他到陈南庄住了七天,每天同他一起用餐,对他礼遇甚隆。蓝英年先生也就是在1945年跟随父亲到达晋察冀,并在1947年石家庄解放时参加了工作。后来蓝先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主攻俄语。毕业后在北京俄语学院、山东大学外语系任教,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89年他赴苏联讲学两年,得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到苏联文学的情况。

蓝先生以前主要是作学术研究和翻译。有评论认为,他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把国别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结合起來,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蓝英年现象”。蓝先生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对中俄中苏文学现象和文学关系有着深刻的反思和独到的见解。他的研究,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向我们展现了一种让人心悸的苦涩和荒诞。除了研究,蓝先生的翻译工作也是卓有成效,先后出版了15部译著。随笔的写作是他离休以后的事情,缘起他认识了翻译家董乐山先生,董先生就自己对苏联文学的一些困感求教于蓝先生,蓝先生讲述了这其中为人所未知的情况,让董先生眼界大开,疑团得以解决。董先生认为,蓝先生可以根据自己现已掌握的材料,用随笔这种自由的形式,把俄罗斯文学特别是苏联时期苏俄文学的真实情况写出来。于是他极力撺掇蓝先生动笔,并向《读书》杂志推荐为他开辟了“寻墓者说”这一专栏。而蓝先生一写就不可收拾,自1993年离休以后,写出来不少这类文章。如前所述,我自从看了蓝先生的文章,便处处留心。1999年,买到他的大著《寻梦者说》,后又买到《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2001年元旦这天,我去广州,在广州书城看到他的《苦味酒》,也赶紧买下。因为跟蓝先生根本没有交集的可能,所以从来也不曾有过能让他在这些书上签名的奢念。但是,机缘却说来就来。在2020年深圳读书月活动中,我认识了深圳大学吴俊忠教授,吴教授的一本书和我的一本散文集《读者喜爱的好书》都获了奖,我们在一起领奖,领完奖也就散了。今年5月中旬,我们又因一个读书分享而再次相见。也是因缘际会,其间有朋友说起我的所谓“书法”,吴教授说,他们最近要给老师祝寿,拟好了贺词正要找人写一下,那就请我来写。会后,吴老师发来一段文字“敬贺蓝英年先生米寿大家风范,学界翘楚。学生吴俊忠、李正荣、吴泽霖同贺,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我收到后眼前一亮,原来吴教授是蓝先生的高足啊,他们是要给蓝先生祝寿我赶紧写好了字,并出于对蓝先生的敬仰,又写了一幅自己祝寿的话“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然后跟吴教授商议,烦请他去北京给蓝先生祝寿时,把我买的蓝先生的书带上,请蓝先生为我签名。吴教授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我把《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带回了西安,所以手头就只有两本。吴教授把这两本带去以后,蓝英年先生不但在这两本上签了名,而且还送给我他的另外两本书《冷月葬诗魂》和《长河流月去无声》,也一样题款签名铃印。这样,我就拥有了蓝先生四本签名本。心里还是很有些得意与满足的。

猜你喜欢
董先生祝寿苏联
董先生
群仙祝寿图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外卖小哥送餐途中偶遇失散多年的哥哥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清官断玉盆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千万不要给我祝寿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