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以学定教”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2021-05-31 08:58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美术评价

(巢湖市第一中学,安徽巢湖 238000)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与“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相伴相生的学习任务单在西方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教师需要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拆分成环环相扣的任务,通过资源提供和方法指导搭建具体且可操作的支架,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和使用学习任务单?笔者在梳理总结有关学习任务单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为例,探讨学习任务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一、紧扣学情,准确定位目标

分析学情是展开“以学定教”的学习任务单的第一步。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习任务单的目标定位提供方向,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单时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基础出发,关注“已知”;又要合理预设学生努力后所能达到的水平,关注“能知”。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高中生对如何进行图像识读已有一定的了解,理性思维、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也有明显增进但他们还需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深化认知结构,解构图像信息。精准分析学生的课前认知与生活经验后,学习目标的制定才能水到渠成。

二、围绕目标,合理设计任务

如何从教科书繁多的知识点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不仅适用于本课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有效整合碎片化知识的贯穿性学习任务?笔者在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框架和单元教学视野下进行“逆向设计”:首先,“确定预期结果”,即“学生应该知道、理解、能够做什么?”;其次,“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理解”;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明确学生要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理解为先”的逆向教学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单元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充分预设是确保学习任务单教学合理、高效的关键。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任务单学有所得?任务和活动的设计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难题?教师如何搭建学习支架,才能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序地开展探究式学习,经历“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时需推敲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施中也要及时反思、改进设计策略,为二次备课奠定基础,优化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策略。

以《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为例,笔者在充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下,围绕“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和审美理想之间的关系”的教学重难点,遵循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设计逐步推进的学习任务:首先,让学生列举熟知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作品进行描述;其次,查阅作品相关资料,对照自己的描述内容,思考其中的差异;然后,结合身边的当代美术作品,体会这些作品现实生活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联系生活之美,比较古希腊的“理想美”,感受艺术的内涵。引导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入探究,在感受画面视觉语言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层次且可迁移的理解。

三、借助经验,提供学习支架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搭起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学习支架。支架的形式丰富,包括学习建议、范例、图表、辅助性学习资料等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扶”和“导”的内容。其中,辅助性学习资料是指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或接触较少的知识,这类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引方向,启发新思路。在支架的帮助下,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地完成任务,凝练方法、积累和内化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认识文人画的程式化特征,了解艺术家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是《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的重难点,但直接让高中生通过课上学习总结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及思想含义难度较大,所以笔者让学生在课前选择一位喜欢的文人画家及其代表作展开个案研究,并在学习任务单中提供读懂文人画的四条途径,为学生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支架:第一,寻找象征物通用或普遍的象征意义;第二,寻找作品中的线索,如“题跋”等;第三,了解画家的生平,尤其是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第四,了解创作背景,小到创作时间,大到创作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学生在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了解画家作画的形式、过程和他的风格传承,用文字记述其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特征以及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感受,培养他们以联系、整体的思维方式来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学生知识构建、技能获得的必要前提,也是展开“以学定教”的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关键。情境的创设应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或依托社会生活,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感、对象感和运用感,拉近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的距离;或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新颖、有趣、丰富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把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化。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较难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学习任务,因此,笔者创设古代文人交往的情境,将文人交流、分享书画艺术的过程转化为教与学的方法,让小组成员模拟文人雅士,并“制作文人画作品的个案分析,用于书画雅集活动交流”。学生在雅集的情境中,有目的性地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文人画作品和观念,感受古人的艺术生活与精神境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独特魅力的认识,落实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素养。

五、拓展练习,指导课后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需要在课后及时有效的巩固,才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持久并可迁移的理解。因此,学习任务单中的课后跟进和巩固任务也必不可少。怎样设计任务能够让课后学习更高效?笔者认为课后巩固任务应密切联系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薄弱项入手。既可以是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任务,也可以是能力与方法的迁移任务,更可以是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任务。

由于美术学科的历史与文化属性,美术教学应以美术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落脚点。笔者将《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的课后巩固任务设计为“为什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遗失?”学生在正确认识西方美术对中国的影响后,联系现实情境,根据网上资料和已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思考美术与思想、经济、政治、时代等的关系,养成从历史与现实的情境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评价激励,反思存在问题

学习评价贯穿始终是运用学习任务单开展教学的特色。除了课后的“学习评价”栏目,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还需要运用质性评价、过程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等多样的评价对象,以评价贯穿教学,帮助学生衡量自己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笔者依据单元最后的学业水平等级划分表,分解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体系、评价量规、权重分配和评价方法,制定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文化理解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程度,全面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的学业质量评价表。

表1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学业质量评价表

通过学业质量评价表合理量化质性评价,全面而充分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学生通过自评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晰自己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互评,在比较、辩论的过程中认识美术评价标准的多元性;通过师评,总结和反思造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和改进方向,形成深入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与运用学习任务单时,教师要把教与学的原理转化为学习资源与任务,将视线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化于心,做到举一反三,实现拓展迁移。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美术评价
美术篇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