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如何结合图解法化解地理难题

2021-05-31 08:01湖北王祖英鄢木银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尖顶台地平顶山

湖北 王祖英 鄢木银

图解法是地理教与学的实践中重要的方法和工具之一。在地理解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图解法,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就2020年全国卷Ⅰ的部分试题,谈谈如何结合图解法化解地理难题。

【例1】(2020年全国卷Ⅰ,4,5题)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材料“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我国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根据图中所示的风频图可知,该地夏季盛行的是西南风。“夏季通风”表明该地夏季盛行的应主要为西南风(所谓通风是指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

图中的居住片区Ⅰ位于图示的东北部,居住片区Ⅱ位于图示的西南部,由于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则居住片区Ⅰ位于居住片区Ⅱ夏季盛行西南风的下风向。在图中作出该地区夏季盛行风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该地区夏季盛行风的风向)。

在四个备选项所示建筑布局图中绘出夏季盛行西南风的风向,见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②横向错列排布的建筑东、西之间的楼空地的连线(或通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夏季盛行西南风的风向大致平行,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居住片区Ⅱ内,同时也能使更多的西南风由居住片区Ⅱ到达居住片区Ⅰ,收到较好的夏季通风的效果。

【答案】B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材料“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我国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根据图中所示的风频图可知,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由“冬季防风”可知冬季防御来自高纬度寒冷的东北风,即降低冬季盛行风(东北风)的风速以减轻其寒冷的程度。由于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则居住片区Ⅱ位于居住片区Ⅰ冬季盛行风(东北风)的下风向。在图中作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

众所周知,建筑物具有阻滞气流、降低风速的作用。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密集的建筑阻滞气流、降低风速效果比稀疏建筑要好;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高大的建筑阻滞气流、降低风速效果比矮小要好,即高层(7层以上)建筑物降低风速的效果优于多层(7层或以下)。因而要达到降低经过居住片区Ⅰ到达居住片区Ⅱ东北风的风速(冬季防风)的良好效果,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①③正确。

【答案】A

【例2】(2020年全国卷Ⅰ,36(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解析】本问可分为两小问,有的考生不注意审题,易出现漏答。

第一小问要求判断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葡萄喜光”——葡萄的生长需要获得较为充足的太阳光照,因而葡萄种植宜选择在山地或丘陵光照充足的坡向,即向阳坡。“该地位于52°N附近”——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回归运动),对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山地或丘陵而言,每天正午(地方时12时)太阳光从正南方射来,南坡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南坡为向阳坡,即该地葡萄种植宜选择在南坡,如下图所示。

第二小问要求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可从两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植株和垄获得太阳辐射多少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对于该地的任何一天而言,若地平面(梯田的田面可视作为地平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如图1所示,向阳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α+β(β为向阳坡地的坡面角),如图2所示,向阳坡地的坡面角越大,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

图1

图2

“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较小,而“葡萄喜光”,所以该地如果在平地上种植葡萄,则往往光照不足。从上面两图对比可看出,该地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与平地相比,可增大太阳高度角,确保葡萄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获得较充足的太阳光照。因此与梯田的田面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

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由于该地纬度较高,因而白昼时间较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从东、西两侧照射来的时间较长。图中显示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呈纵向即南北向,且垄与垄之间东、西间隔距离较大,这样就使得顺坡垄的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可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而梯田作物多为横向种植,因为横向种植能更好地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且田面又比较平坦或起伏不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相对较小。

【答案】葡萄喜光,所以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

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例3】(2020年全国卷Ⅰ,37(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由材料“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可知,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玄武岩台地,地形平坦,面积大,说明玄武岩台地在刚形成(形成时间最晚)的时候,受到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的时间较短,侵蚀较弱。玄武岩台地在形成之后受到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地表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会逐渐演变成平顶山(其平顶就是昔日的台地面)。随时间的推移,平顶山进一步受到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顶部逐渐变小,坡度逐渐变大,最后演变成尖顶山,图中尖顶山的起伏最大、面积最小,说明该玄武岩台地在形成之后,受到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的时间最长,侵蚀最为严重,故形成时间最早。如下图所示。

图中A代表尖顶山所在时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B代表平顶山所在时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C代表刚形成不久的玄武岩台地。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解析】流动性好的岩浆喷出后会填充之前地势较低的沟壑(河谷),冷凝后会形成起伏较小、地形平坦的玄武岩台地。在图6中作一条辅助线X,假设辅助线X代表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如下图所示。

由材料“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可知,玄武岩平顶山比新形成的玄武岩台地高出200米左右,玄武岩尖顶山比新形成的玄武岩台地高出400米左右,原先因侵蚀作用形成的平顶山、尖顶山,由于地势较高,它们不能被新生的玄武岩所覆盖,仍然高耸于地表,即位于玄武岩台地之上,故而在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的分布。

【答案】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猜你喜欢
尖顶台地平顶山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藏在古建筑里的科学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几何:尖顶的房子
平顶山诗群
蓝色的热带浅海
山村暑假
台地茶,沉默的大多数
台地茶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