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

2021-05-31 14:57林宝如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素养语言

林宝如

[摘           要]  语文能力包含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这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语文课改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愈加重要。通过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诵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然而,长久以来中职语文诵读教学存在较大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些关于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诵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5-0074-02

一、中職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诵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我国早已有之,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主要靠的就是诵读教学。历史和实践证明,诵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诵读教学的缺失确实有损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习得,也认识到了诵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现归纳如下。

(一)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造成语文学习上的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的特点限定了语文课堂的形式,阅读与欣赏模块很难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讲授法、问答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堂缺少活力,气氛不够活跃。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首要问题。这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之美,在美的熏陶中逐渐爱上语文。而诵读就是一个让学生感受汉字音韵之美,体会作品画面美、情感美的过程。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实践证明,诵读练习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语感

“中小学时期,挑选名篇,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这样的方法能让很多人受益。在感知文章的同时,把许多词语和句法不必通过细致的讲解而通过诵读的方式直接印刻在内心,逐步成为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1]这种记忆是深刻而持久的,内化为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这个过程也是慢慢培养语感的过程,然后良好的语言习惯就逐步形成了。

(三)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中职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少数回答问题的学生中,经常听到词不达意或“非主流”的表达,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够规范(也许这正是学生缺乏表达信心的原因)。然而课间时间,我们却发现大部分学生是非常愿意跟人交流的。这就表明学生是有表达欲的,甚至可以说有较强的表达欲。既然这样,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从一些经典诗词、文辞优美的经典散文开始练习诵读,及时纠正字音,提高普通话水平,积累语言素材,为口语表达提供素材支撑。同时,教师在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获得了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四)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前人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证明读书达到一定的次数和量,有助于增进理解,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知道,死记硬背难于记忆,容易遗忘。如果用同等的时间或者多一点的时间享受诵读,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这样对作品的理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深刻的。从长远来看,是有效率的。

(五)有助于素材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虽然诵读表面上只是锻炼了学生读的能力,但熟读成诵后,内容就刻入了记忆中,不断丰富着大脑里的素材库,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读书的量和写作能力的关系,说的也是通过多读书,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掌握语法规律、文学文化知识等其他语文学科知识。朱自清曾说:“白话时代,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也可以帮助写,……大概学写主要靠诵读,文言白话都是如此。……现在很多学生很能说话,却写不通白话文,就是因为他们诵读太少。”[2]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这是需要师生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需要更多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学生逐步养成诵读习惯,注意积累,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体会作品情感是两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道:“余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口到”是将枯燥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不仅调动了眼睛“看”,还调动了嘴巴“说”,作用于听觉,刺激了大脑,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音韵美、节奏感、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展开想象与联想,感受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审美情趣由此逐步得到提高。

二、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教师或朗诵艺术家示范诵读、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学习的氛围,尤其是诵读情境的创设,对诵读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先范读,也可以播放优秀的朗诵视频供学生观看、聆听、感受、欣赏,在感染人心的朗诵艺术中,体会有声语言的魅力,激发诵读兴趣。这里,教师充分运用了图文、音乐、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营造了诵读氛围。

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播放了徐涛朗诵的版本,全班都在认真地观看视频,聆听朗诵,有部分学生跟读,有一个学生甚至感动落泪。这就是朗诵的魅力!在之后的诵读环节,学生参与度很高。要求全班齐读时,所有学生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将这首诗歌朗读下来,并且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读出了作者再别康桥时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教学《将进酒》一课时,播放了胡乐民朗诵的版本,他的朗诵充满激情,感情表达极其浓烈,并且充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帮助表情达意。把《将进酒》中表达的悲、欢、愤、狂诠释得淋漓尽致。全班学生都被吸引了,竟然可以这样朗诵!在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后,学生更能品味出胡乐民朗诵的精彩之处,进而自觉地加以模仿,主动进行诵读练习。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诵读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明确了小说或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揣摩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对文本加深了理解,并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通过朗读台词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其他学生和教师加以点评,教师加以指导。覃可霖在《论语文诵读教学》中说:“教师要经常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诵读,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这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诵读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鼓励中改进不足,循序渐进地提升诵读水平,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诵读的兴趣和信心。

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读绕口令、讲故事、演讲、经典诵读、话剧表演等比赛,经典诵读还可根据诵读的具体篇目选择采用个人独诵、双人对诵、群诵或情境表演诵等方式,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多借鉴、多练习、多反思、多创新,进而提升诵读水平甚至语文素养。

(三)扩大诵读外延,加强背诵积累,提升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要提高诵读能力,既要教师的示范启发,还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一定数量的反复训练。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加深理解课文、增强记忆能力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诵读是一种较为耗费时间却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課前预习时多读,感知文章大意,思考相关问题;学完课文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诵读巩固,以达到熟读成诵、牢固背诵的效果。“诵读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诵读内容的选择,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材料要精,不要泛。读就要读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4]比如笔者的学校就给学生汇编了校本教材《百首名诗》,将这个作为他们的课外诵读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和背诵,使学生加深了对不同朝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或词人的诗词内容及风格的感受与理解,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增加反馈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若想将诵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传统的反馈方式有教师抽查、同桌互背、组员找小组长背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教学App应运而生,即使是一些不是专门为教学设计的App也可以用来反馈学习成果。比如学生可以用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进行诵读录音,也可以通过为你诵读App进行诵读录音,还可以拍摄成诵读小视频,然后将音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师生交流学习,大家共同进益。在完成反馈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上传自认为较为满意的作品,必须进行多次的诵读练习,有些还会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再创造的过程,同时又具备竞争性,能起到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岳岚.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朱自清.朱自清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03:189.

[3]覃可霖.论语文诵读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82-83.

[4]陶文杰.浅谈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教学研究),2014(5):11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中职素养语言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