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陕西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2021-05-31 18:30周宾
新西部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业链高质量能源

周宾

“十三五”时期,陕西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的能源经济必须加快实现动力转换、效率变革和质量提升,这也是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期陕西能源经济应基于能源经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协同共生系统理论,通过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打造西部能源金融中心、促进产业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加快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等,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陕西路径”。

能源大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困惑

“十三五”以来,我国能源产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作为全国能源大省之一的陕西,能源产业一直占据全省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全省的能源经济主要围绕对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原煤炭开采、原油开采、天然气等的开采,以及能源化工产业。尽管全省煤、油、气等传统能源产品的产量整体有所增长,但对能源消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增速渐缓,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加快,但利用规模较传统能源仍然偏小。

受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陕西经济转型升级阻力重重。从宏观层面看,在全省传统能源产量增长基本保持稳定,能源消费量逐渐增加的同时,以能源产业为重要支柱的工业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仍然偏弱,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从中观层面看,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和关联产业的协同融合成效不够明显,能源开发、生产和加工环节与能源储运、分配、输送环节以及能源产品消费市场之间在技术转移、信息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三者相互促进机制尚未建立;从微观层面上看,国有能源企业垄断优势明显存在转型升级的路径依赖、金融机构对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相关的能源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研发能力偏弱、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

当前,能源经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关联不够紧密,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脱节,经调研分析后认为,在能源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不够紧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机制壁垒的存在,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之间对接的时效与效率还有待提高;资金链尚未对技术链形成有力支持,现有的企业融资平台主要为财务管理和产业发展服务,对技术链各环节中的产品研发与服务创新的全过程资金保障还不到位;产业链与资金链存在脱节风险,地方一些部门热衷于“能源金融”概念的宣传,而对相关企业的股权债权融资、资产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重视不够,对能源产品的定价机制、期货交易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尚不足,同时,在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条件下,脱离实体产业发展也容易导致资金链运营过程中产生“脱实向虚”的泡沫风险。

新时期能源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基本特征

新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七个“新”(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新发展动能、新发展活力、新优势、新局面)。这是我们党对“十四五”时期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的新的重大论断。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的能源经济必须加快实现动力转换、效率变革和质量提升,这也是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工业的特点,需要统筹谋划能源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行业市场监管、政策规制优化、国际产能合作;协调推进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常规能源与新型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科学考量资源探采利用规模、市场供需消费平衡、技术经济产投效率、节能环保实践效果、能源安全战略储备等。

在新发展阶段下,能源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体现为:高效绿色、协调创新、安全可靠。具体而言就是,推广先进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将有助于产业升级;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清洁化利用将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优化能源产能结构、协调上下游产业布局将有助于实现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金融-科技融合将有助于能源产业创新动力;科学调控能源价格将有助于能源市场繁荣稳定;强化能源战略储备将有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开发接续能源将有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在能源经济领域构建融合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组织体系。

能源经济“产融研”协同共生理论模型

产业链(供应链),通常是指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从原材(物)料的开采、加工、储运、销售等全部的生产过程,期间,产生的同类产品与服务的单元通过计划或市场的组合与时空布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链式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围绕从原材料到产成品(服务)之间形成的各经济部门环环相扣的链条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规模性、盈利性、结构性、转化性等特点。在產业链上下游之间存在物质供应关系的部分就衍生出供应链,产业链是侧重于从生产的过程视角;供应链侧重于从原材料和产品的物质视角。

技术链(创新链),是以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研究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传统的有组织形态和新兴的包括自由人(群)等组成的各类创新平台为支撑,通过行政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科技创新链式结构。一些文献中用“创新链”表述,创新链是为适应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需要,不断改进、优化和更替,在新发展阶段下的技术链表征形态,这里为更好地体现链式结构的技术特征,主要对技术链进行考察。

资金链(价值链),是围绕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所需,伴随产业链和技术链并存的资金链条,通常包括,企业-企业、企业-政府部门、生产企业-金融机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相关联的资金流动与价值交换形式。能够体现经济投入产出效果与资本价值的资金运动形式,即表述为“价值链”。资金链和价值链分别侧重于从投入和产出视角考察金融对产业链和技术链的作用。

就能源经济系统整体而言,通常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三者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就该系统内部的产业链维度讲,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实现技术装备的改造升级和高端化,也需要通过大量的投融资支持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发展;就技术链维度讲,能源领域的现代化技术和先进装备的研发、设计、测试和投运也需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得到应用和检验,在理论研究、技术设计和产品研发、测试和成果转化等全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就资金链维度讲,由于能源领域相关全产业链通常具有重资产性和劳动力、技术密集性等特点,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资金投入具有回报周期较长和风险较高的特点,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样品测试、成果转化与市场化各阶段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这决定了能源金融产品与模式的多元化。

为减少金融泡沫的产生和规避“脱实向虚”的金融风险,通常资金链依附于相应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技术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需要资金链作为财力支撑。政策规制为能源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内,产业、技术、资金是核心组成。为实现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现有能源经济领域的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三链”协同共生理论模型。

由下图可知,能源经济的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产业链内,上游产业偏“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项目投资均相对较大,劳动力聚集度和行业集中程度均相对较高,中下游产业,尤其是下游产业的细分领域较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对较小,智力密集度和消费需求度较高;技术链内,从基础理论研究直至扩大再生产的各阶段,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不断增加,是理论和科技从试验室走向市场和变现的主要路径,且由于市场需求导向,对新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挑战和问题求解;资金链内,无论是天使投资、众筹融资、风投(VC),还是政府科技项目基金等都旨在服务于项目的概念设计、理论研讨和模型试验等初创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前景预期不断向好,包括产业引导基金、私募(PE)、资本市场(尤其科创板)融资、产业发展基金、各类融资渠道不断增加,将为项目中后期的顺利实施和成果转化市场化提供资金保障。产业链与资金链的结合(即,产融结合形式),是传统产业部门与金融资本的一种互动融合,生产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这种经济互动,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和避免金融“脱实向虚”。产业链与技术链的结合(如,“产学研”结合形式),有利地检验了科研成果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是科技影响产业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企业技术中心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各有侧重的职能定位,也是促进技术转移的重要接口。技术链与资金链的结合(如,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一方面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确保科研试制过程中间环节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将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产品多元化的新需求。

进一步研究认为,随着能源产业链向后延伸,技术成熟度-产业链呈现类似“武藏曲线”的规律,而技术创新性-产业链呈现类似“微笑曲线”的规律。前者即,对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以及新能源开发的技术有待完善,对相应的整体技术创新性和颠覆性技术的要求较高,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产业链的下游,由于产品和消费市场的需求日趋多元和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后者即,产业链的中游由于市场较为成熟、产品相对稳定,技术的成熟度较高而创新性相对较低。此外,随着能源领域技术链向后推移,其与资金投入和价值回报的对应关系分别呈现出幂函数(位于第一象限)和指数函数的形态,前期由于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等的研发和积累资金投入巨大且价值回报较小(甚至几乎没有回报),沿着技术链向后推移,资金投入量和相应的投资风险不断减小,相应的价值回报也在不断增加。

为实现能源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原料供给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资金风险可控、产品满足需求、经济价值增加、环境效益显著等战略目标,基于上述模型理论,研究认为,需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能源经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的协同共生特性,把握其内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利用好“产学研”平台,强化关键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产业发展需用對科技创新研发的市场导向;充分协调好“产融结合”,提升金融资本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充分发挥好“科技+金融”,不仅确保科创项目和成果转化“全过程”顺利实施,而且不断创新现代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手段。

新时期陕西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基于能源经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协同共生系统理论,并结合陕西能源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与金融生态,提出新发展阶段下陕西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一、继续深化陕西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确保全省煤、油、气产能基本稳定和推进光伏、风电、生物质、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围绕“双循环”发展,建设高质量能化产业集群和高质量载能工业,加快推进能源领域“三个转化”,稳步实施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增量配电网市场改革,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第二、以建设全国天然气交易平台为载体,依托国家能化产业基地,支持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率先建立和完善能源(天然气)的市场价格指导机制且争取定价权,并以区内总部经济发展为引领,加大对外政策宣传和推介力度,吸引更多能源金融领域的知名企业、总部机构、科创团队和中介服务组织等入驻园区,加快打造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成为中国西部的能源金融中心。

第三、促进能源产业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上游与煤油气结合,中游与电力、冶金等结合,下游和建材、化工、纺织、环保”等融合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大力支持储能、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等能源互联网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探索“区块链+能源”的新模式,打造基于现代贸易与物流的区块链数字能源交易平台。

第四、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内探索“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融合试点,为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在产权、期货等投融资过程中实现有效对接提供所需的政策服务,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支持区内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并持续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充分发挥新金融工具的作用,积极鼓励资产证券化重构、金融衍生品开发等新的合作模式与业态产品。

第五、充分发挥财政引导和社会融资的双重效应,特别是,鼓励各开发区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创造条件上市直接融资,创新产业、技术与资本有效融合,确保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示范试验项目的资金投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全力推进能源资源“三个转化”,加快能源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陕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魏一鸣,焦建玲.高级能源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林伯强,黄晓光.能源金融(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陈德胜,邓艳,李洪侠.能源金融[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

[4]唐晓华,孙元君.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创新效应和能源效应的双重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0(07):92-101.

[5] 锁箭,汤瑞丰.中国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技术经济,2020,39(05):125-133.

[6]陈兆年,李静.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我国金融体系配置效率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0(01):30-39.

[7]渠慎宁.区块链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载体与路径[J].改革,2020(01):39-47.

[8]朱卫东,周菲,魏泊宁.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J].武汉金融,2019(12):18-26.

[9]农春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理论本质与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9(11):50-55.

[10]代红才,张运洲,李苏秀等.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2019,52(06):27-36.

[11]張仙智.习近平新时代能源国家战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01):15-19.

[12]唐欣,许永斌.四链互动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协调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2):93-99.

[13]孔祥年.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及建设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86-89.

[14]洪银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8):4-10.

[15]王玉冬,王萌,邵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20(06):125-129.

[16]许木兰.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助推企业发展[D].广东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周 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可持续金融

猜你喜欢
产业链高质量能源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丰富的能源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