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陕南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

2021-05-31 18:30惠调艳鱼文慧
新西部 2021年4期
关键词:汉中市主导产业发展

惠调艳 鱼文慧

后扶贫时代,贫困地区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陕西省汉中市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从其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产业成长性、经济效益、劳动就业带动性五个维度分析,可确定后扶贫时代汉中市的工业主导产业,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任务。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实现“内生性”增长的关键,工业产业扶贫是中央、省市在工业方面的具体要求,也是贫困县“开发式扶贫”,實现发展的现实支撑。

2020年11月,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扶贫工作的结束。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脱贫后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振兴产业除了要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之外,工业经济也需得到突破。因此,本文以汉中市为例,对陕南地区的工业发展,尤其是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

陕南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地区,既没有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础,难以吸引装备制造业投资落地;也没有煤、油、气、盐等大宗资源,并且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源地保护的制约,除了部分区县水电资源相对丰富外,尚未有资源形成带动陕南突破发展的大产业,因此工业总量相对较小。汉中市人均产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方面均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汉中市人均GDP为45033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428.28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3元,分别为陕西省的67.57%、24.2%、83.45%。因此,在后扶贫时代,如何立足资源禀赋,选择具有特色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推动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产业是经济的中心。[1]对于区域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什么,即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各个经济发展阶段中,在产业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一个或者若干个产业部门。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立足比较优势理论、钻石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在罗斯托基准、赫希曼关联效应基准、筱原两基准等经典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结合国内国情,对主导产业评价基准或选择指标进行了完善,主要包括产业关联度、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劳动水平、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应成长性良好、进步空间足够、带动作用明显。周向红基于区位商、增长量、人均产出、技术密集度和就业带动力,采用TOPSIS模型对大湘西主导产业进行了评价;[2]杨正一从比较优势、经济效益、关联度、可持续发展力4个维度建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采取熵值法进行了实证研究;高梦映从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产业效益、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以及价值链水平五个维度构建了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模型;[3]石逸飞从产业关联度、产业增长潜力、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就业吸纳率、效益、技术密集度7维基准对湖北省主导产业进行了研判;何薇基于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业产值增加率、区位商、产值比重、经济带动力、人均产值系数、就业吸纳率和产业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率等8个指标对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李琦、马玉从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增长潜力、产业间关联度、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总之,对于主导产业评价基准和指标而言,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深化和细化。但是目前主要集中在省域层面,对贫困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汉中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构建

目前,有关主导产业的研究较多,虽然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选择基准和指标略有不同。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产业发展和解决就业是根本。因此,本文立足资源禀赋,从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产业成长性、经济效益、劳动就业带动性等方面来构建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评价模型,进而确定汉中市面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力点。

汉中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数据的权威性,本文数据来源于2020年和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汉中统计年鉴》。同时,考虑到汉中市各工业细分行业特性,将产业规模较小,且行业从业人员少于500人的行业去除,最终确定的分析行业为25个。

2、汉中市工业细分行业评价及主导产业确定

目前,针对多准则的评价方法已十分丰富,主导产业评价和选择的方法如灰色关联法、偏离-份额分析、熵值法、层次分析、因子分析、TOPSIS等。[4]因子分析法能够客观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避免主观随意性,在主导产业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汉中市各细分产业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为了避免由于指标量纲的不同无法比较的问题,先对各指标采取了无量纲化处理,之后利用SPSS22对汉中市25个工业行业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中,首先对该组指标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的检验结果为0.634,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的原假设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接着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2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06%。

由于各公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并不太好解释,故需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因子1,在其上载荷值较大指标有: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经济效益、劳动就业带动性,称之为产业综合因子;因子2包含的载荷值较大的指标有产业成长性,称为产业增长因子。最后,根据各因子权重和各个产业的公因子得分,可以计算出各产业综合得分和排名,如下表所示:

综合得分值体现了汉中市各产业在产业规模、比较优势、产业成长性、经济效益、劳动力吸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发现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排名比较靠前,综合得分值为正,为汉中市“十四五”期间工业发展主导产业。可见,汉中市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一是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二是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矿产开采加工冶炼、医药制造业、茶与农副食品加工业。

推进汉中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学合理地分析和选择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是发挥区域相对优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汉中市区域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特征,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

1、做大做强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

汉中最大的优势是有三线时期建设的航空工业基地。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燕航空仪表公司、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峰航空液压公司等一批优秀的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2019年汉中市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207.96亿元,在全部工业细分行业中位居第二,产业规模紧跟位于第一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16.89亿元。

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对乡村振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为区域龙头产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四五”期间,汉中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应以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为抓手,大力发展飞机总装(货机)、发动机部件制造、系统与设备制造(传感器、载具装具等)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以及通航运营、航空维修、航空训练与教育培训等关联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货机制造基地。同时,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加快航空航天军工技术在民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区域轨道交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并通过大企业帮扶、区域消费拉动等助力乡村振兴。

2、推进矿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汉中市矿山企业包括有色冶金、黑金属、煤炭、石材等多种类型,数量较大,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一批新材料企业。但是冶金矿山产业内大循环体系建设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四五”期间,汉中市应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黑色和有色冶金产业的绿色化改造,积极推进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改造,打造冶金循環产业示范园,提高冶金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构建具备产品生产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废物高效消纳和再资源化等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新一代冶金流程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3、做优医药制造业

汉中市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和集聚地之一。被称为“汉八味”的天麻、山茱萸、杜仲、厚朴、银杏、元胡、附子、西洋参等具有较强的国内影响力。汇聚了汉王药业、白云制药、天然谷公司、振华公司、天洋制药为代表的中成药产品生产集群、中药饮片加工集群、中药提取物及中间体制备集群。立足医药产业基础,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和医药应用产品挖掘,加大以中药为基源的中药材保健食品和用品、美容保健品、保健饮品、天然药物滋补品和中药材农药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的研发。快速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占领市场,提升汉中药企竞争力。积极延伸中药产业链,按照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理念,依托中药制造企业、中医药文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青山绿水等资源,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与农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打造中医药“医、药、养、游”一体化健康服务新体系,打造“秦药”大品牌,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地方名药,做优医药制造产业。

4、做特农产品加工业

特色农产品在带动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汉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众多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汉中仙豪、汉中魔芋、汉中大鲵、汉中土蜂蜜、汉中大米等23个产品获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汉中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是:茶、粮油、猪、蔬、烟,但整体农产品加工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少。应打好汉中有机、朱鹮等多个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大推销力度,巩固汉中食品产业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区域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同时,围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形成产城互动,在农产品加工基础上积极拓展贮藏、运输、线上线下销售、采摘和观光旅游等三产环节,构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立体式农食品加工全产业链。

总之,贫困地区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以汉中市为代表的陕南地区要在脱贫之后,紧抓主导产业发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主导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

参考文献

[1]裴学亮,朱轶,满小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来自闽台主导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2).

[2]周向红,周震虹,高阳.大湘西地区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20(7).

[3]高梦映.基于价值链测度的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4]石逸飞.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湖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惠调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鱼文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汉中市主导产业发展
村级主导产业对增强村级经济及农民增收的探讨
陕西省汉中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座谈会召开
区域发展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SWOT分析法的汉中市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