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藏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2021-05-31 18:36李英师雨
新西部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藏族石头

李英 师雨

朵加作为藏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长期以来受到藏族人民的欢迎,在藏民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更应当传承保护朵加运动,维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在藏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朵加就是代表之一。朵加,自吐蕃时代以来就是藏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藏族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塑造了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而且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在藏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后,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背景跨度如此之大的差异下,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然受到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同时在中国快速现代化和世界体育全球化的大潮下,藏族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部分藏族精神特质正在逐步受到冲击。藏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瑰宝。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对朵加运动进行探析,不仅是对藏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也十分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从非遗视野对朵加现状进行探求,分析其当代生存和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力求达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朵加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朵加的起源

朵加,藏语意译,“朵”为石头的意思,朵加意为“抱石头”。“根据在青藏高原上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卡若文化、曲贡文化以及细石器文化的发现更是西藏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证明。”[1]石器的广泛使用表明了藏族出现了朵加这种传统体育的萌芽,是藏族先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慢慢發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广泛流传于西藏各农牧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时代,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显示藏族男子的权威和力量。“在藏族文献《贤者喜宴》中,就记载了赞普赤都松时期出现一位大力士曾力举牦牛的壮举。”[2]公元七世纪芒松芒赞在位时,曾出现了臣民们从各个牧区聚集到拉萨,同赞普一起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抱石头大赛的情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流传有关于朵加之句“手抓铁石练臂力,把大力野牛做对手”。[3]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结晶,这充分代表了藏族人民崇拜力量,向往英雄的勇武精神。此外,在藏族先民们活动的区域内考古发掘的一些壁画上也出现了人们抱石头的景象,大昭寺和桑耶寺内的雕像上就存有藏族大力士抱举石头的画面,这也证实了朵加运动的历史确实是源远流长,并且传播地域十分广袤。

吐蕃时代结束后,藏族社会在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四分五裂,各地纷纷出现了地方割据政权,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藏族社会发展就变得十分缓慢。另外,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阻碍了藏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交融,外界新的事物很难对他们产生影响力,基本上处于一个独立发展的状态,故此朵加这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自然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空间。

(二)藏族传统体育竞技中的朵加

朵加作为藏族特有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一般分为表演赛和正式比赛。根据文献记载,其比赛规则一直处于不断地自我完善中。萌芽时期没有固定的比赛规定,比赛不受双方体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双方只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石块举过头顶即可,仅仅用来作为男子身体强壮的展示。后来随着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追捧,其比赛规则变得越来越完善,五世达赖时期,将其纳入到藏族成年男子必须掌握的九术之一,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

参加大型朵加比赛的人,大都是肌肉健硕的彪形大汉,因此可以说朵加比赛实际是一场争大力士之王的赛事。其比赛规则大致有四种:其一,事先划定一个圆圈,比赛选手们需要将准备好的重达300斤左右的石头或者皮袋抱起到腰腹部,之后再将石头从腰腹转至背上走规定的圆圈,裁判根据选手们走圈的圈数和动作难度及完成规定动作的效果来决定其名次前后。其二,比赛时划一条直线,选手们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圈绳将重达200斤的大石头抱到肩上,站在线上将石头向身后抛出,以抛出石头的距离远近划分名次。其三,“将重为300斤的石头表层全部抹上一层酥油,以增加难度,比赛时,选手们需要轮番将石头从地上抱起至膝盖、腹部、肩膀,最后再放到地上,在此过程中选手们不得摇摆晃动,以选手抱举到身体的高度评出排名”。[4]其四,“选择一个重约100公斤的石头,把石头抱至肩上,然后把石头通过颈部移到另一肩膀上,再抱回胸部,接着转颈,按转的次数多寡定胜负”。[5]当朵加比赛决出胜负后,人们会为胜利者献上哈达来表达他们对英雄和力量的尊重,对失败者也不会太过耻笑。

朵加运动的文化底蕴

(一)社会生活价值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植被稀疏,石头密布,客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石头在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缺少从事农业生产的铁器,大部分人在使用石制农具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抱起放下石头的过程,这就是朵加运动能够在藏族人民中久久不衰的根本动力。此外,参加朵加运动需要强大的体魄,人们为了能够参加朵加,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无形中帮助他们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在促进藏族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朵加作为一种比赛规则较为简单、进行比赛条件较为简便的体育运动,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藏族人民可以在茶余饭后、农忙之余都可以进行比赛娱乐,朵加的这种特点不仅愉悦了人们的身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有利于人们的和谐共处,对保持乡村社会的和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藏族人民的重大节日如藏历新年、望果节、雪顿节等盛大传统节日时,往往都会举办规模宏大的体育比赛,朵加更是各种比赛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项目,为传统节日的过程增添了实质性的精彩,更兼有民族特色。

(二)军事文化内涵

朵加作为一种带有竞技性的传统体育运动,其本身就包含着胜负成败等斗争内涵。原始社会时期,藏族先民们不仅通过扔石头来与豺狼虎豹等猛兽作斗争,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而且为了生存下去,也会通过抱起石头袭击牛羊等来获取足够的食物。可以说朵加出现的萌芽时期就伴随有先民们的斗争文化。藏族地区在进入奴隶社会后,各部落之间大小规模的战斗不断,尤其是吐蕃时期的对内对外战争更是愈来愈频繁。这就要求藏族的男性必须拥有十分强健的体魄来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军事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朵加作为一种简洁易行且十分具有成效的军事训练方法受到人们的推崇,其军事价值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就是朵加在吐蕃时期成为藏族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原因之一。此外,朵加作为带有竞技性的体育运动,也表达出了藏族人民勇武无畏,敢于斗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他们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朵加运动的传承困境

朵加作为藏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项目,不只是停留在历史上,时至今日依然受到藏族民众的热爱。但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与日俱新,朵加这项古老的运动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很大冲击,尤其是进入21世纪,在信息化社会的冲击之下更为衰弱,人们更喜欢现代体育,朵加的发展前景堪忧。

(一)传承人的缺失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依靠的是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承人。传承人是对朵加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的“根脉”,“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存在”。目前,个别藏族地区由于传承人的缺失,朵加已经处于断层边缘。这主要是“受到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藏族地区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些无法给本民族带来经济利益的事物已然很难引起绝大部分藏民的兴趣。”[6]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对朵加的兴趣日益被现代运动稀释了,因此,为了对朵加这种体育项目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在传承人培养方面必须予以更多重视。

(二)现代体育运动的冲击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在藏区的普及,朵加等传统运动受到其很大的干扰。“西方竞技体育更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尤其受到青年人的追捧。”[7]根据调查,藏族绝大部分青少年很少有玩朵加这种传统体育,而球类运动则获得他们普遍性的热爱,如足球和篮球在藏族年轻人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是他们最热爱的运动。并且随着藏族地区体育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各大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和很多村落,都修建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等等。这些现代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体育在人群中的占有比例,朵加这种传统民族运动自然受到强烈干扰,其地位逐步地被边缘化。

(三)城镇化的干扰

作为藏族农业社会时代的传统体育,朵加运动来源于藏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但随着西藏自治区的不断发展,必然受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影响,其生存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具体来说,就是藏族聚居区内城镇化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农牧区人口到城市里汇聚,现代社会下人们的工作与朵加的联系变得极为松散。此外,城市里很少再有農牧区里随处可见的石头,人们的群落关系也不如以前紧密,在高楼遍地的小区里,人与人之间陌生的关系也使朵加比赛的组织度不断下降。这客观上使得朵加运动在人们中间淡化,受到抛弃。城镇化时代下藏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是朵加运动减少的根本原因。

(四)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是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的重要场所,但目前藏族地区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项目大都与现代体育项目相关,鲜有开设朵加体育课程,虽然部分藏区学校在大课间活动中适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其影响力却极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朵加这一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乏进行朵加体育教育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城镇的学校,合适的石头极为缺乏,客观上也使得学生们无法进行朵加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缺少师资也是朵加在学校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由于朵加传承人缺失,多数学校很难聘用教授朵加这项运动的专职老师。总体来看,藏族地区学校朵加这一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并不乐观。

朵加运动的保护路径

(一)利用学校资源

积极培养朵加运动的体育老师。“为了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必须使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教育协调发展。”[8]西藏自治区以及其他四省藏区的学校应当编修对应大中小学的藏族传统体育教材,将朵加运动列入其中,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学生对朵加运动的兴趣。并酌情在学期课程中增添课时,通过课程向学生传授朵加运动的知识与技能,让朵加运动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体育教育来有效实现。但朵加运动“在融入校园教育时,要注意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同时增强朵加运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来学习这项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磨炼学生意志,继承朵加所代表的勇武精神。其次,为满足学校开展朵加运动教学的实际需要,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比赛所需设施的资金投入,让学校具备较强的教学条件。无论是现代体育还是民族传统体育,青少年都在体育项目的传承发扬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让朵加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协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朵加这项运动的传承保护。

(二)健全朵加等藏族传统体育保护制度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健全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相关的专门规章制度方面仍有所欠缺,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大都依据民间力量。但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撑,尤其是在不适合发展工业的西藏地区,更要突出抓住文化这一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情况之下,藏族地区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专门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管理制度,将朵加等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其中,通过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保护的有效性。此外,各地地方政府也需积极配合,在现有模式下积极保护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提高朵加体育传承保护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必要的保护而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9]所以,将旅游与朵加这项藏族特色运动结合起来成为西藏旅游的一张宣传名片,达到增收创收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就成为保护朵加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获得了极大满足,在此情况下很多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悦,旅游作为其中的代表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潮流,尤其在年轻人中,旅游备受青睐。“体育是文化的载体,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载体。”[10]通过旅游,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还能增长文化知识。此外,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也最为强烈,也使得文旅结合的经济收益更大。朵加可以依靠自身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吸引游客,为他们提供娱乐性的节目放松心态,汲取快乐,并且朵加运动的简易性使得其花费的资金相对较少,能够在很短期限内实现盈利,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损失太多。朵加旅游既然能带来就业带来收入,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部分藏族人民学习它并且发扬它,也就实现了朵加这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对于本民族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精神价值等,它是本民族延续发展的活态见证。保护朵加这项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溯源藏族的族群记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能使外界通过这样活态直观的方式增进对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推动藏族文化与其他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添砖加瓦。在保护朵加运动的过程中,应当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传承的眼光对朵加运动进行再认识,努力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实现平衡发展,做到和谐共生,花开两朵彼此争艳。使之既不改变其民族特色,也能够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焕发新的色彩。从而达到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睦的最终目的。

注释

[1]简明藏族史课程[M].民族出版社,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编著.2005.9.

[2]刘生文.藏族的“朵加”与“角乎”[J].体育文史,1995(03):59.

[3][4][5]张院利,耿献伟.藏族传统体育石文化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02):40-43.

[6][8]陆航.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传承保护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12):86-88+94.

[7]耿献伟,陶光华,陈波.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2):127-131+148.

[9]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王文章主编,2006.10

[10]杨建鹏,黄卫.西藏乡村旅游与藏族传统体育结合发展探析[J].西藏科技,2016(03):22-24.

参考文献

[1]贾建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渝东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0.

[2]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孙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川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8):31-35.

[4]刘进彬.康巴藏族抱石文化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4(02):174-177.

[5]毕卫忠.西藏高校藏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探讨[J].西藏教育,2015(12):45-47.

[6]陈家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04):47-49.

[7]刘先军.非遗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104-107.

[8]陈波,王洪坤,梁勤超,何小军,曾伟.藏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发展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16(12):131-136.

[9]杨淑香.高校藏族傳统体育课程建设探讨[J].运动,2017(03):118-119.

[10]郭嘉星.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5):83+86.

[11]刘洋,杜永哲.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区藏族同胞对藏族传统体育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02):116-119.

作者简介

李 英 西藏民族大学校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

师 雨 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藏族石头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演变》《藏族少女》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