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方法研究

2021-05-31 21:27胡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

胡冰

[摘           要]  當代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中,而且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理论性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或接受,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应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针对思想品德教学构建过程中的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关    键   词]  生活化教学模式;思想品德;教学构建方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36-02

当前的中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和宽泛化,因此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能力还不强,缺乏相应事物的判断能力,我国的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潜能开发,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单调枯燥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调整,注重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发挥其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具有的积极性作用。

一、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常常作为小学生的非重点课程,并没有引起相关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忽略。另外,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中理论性内容较多,中小学生对于这类课程并不感兴趣,但是很多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背诵记忆,这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抵触情绪。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阶段,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注重学生全面素养提升尤为重要,思想品德是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需要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相关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境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原则

(一)营造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爱玩爱闹的年纪,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营造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教学环境当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人类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这一点在中小学生身上更有重要的体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尊重这一课堂构建原则。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学生创建具有热烈氛围的学习环境,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并在沟通中产生思想碰撞,这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他们通过了解世界、探索世界才能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中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于一些是非曲直的事实缺乏判断能力,因此抽象性的理论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具象思维能有效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还能有效帮助老师将抽象化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现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认知,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并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深化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2]。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方法探析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思想品德一般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生活化策略,杜绝传统形式中的单一、枯燥、机械化的宣讲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为开展教学内容之后的课堂做好铺垫。建议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或有兴趣的事件进行切入,积极引发学生的信息反馈,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做好相关记录,为今后的课程开展做好资源收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当前很多课程都进行了调整,思想品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并融入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于学生教学方向的转变,因此教育工作者也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来完善教育。在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后,教师应充分归纳总结教材中的内容主线及脉络,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化的讲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并引发思考,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同感,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他们有很多天真或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以及正确引导。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但是要保证每个小组的能力均衡性,然后让小组内部在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和结论,再由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陈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辩论,让学生在整个讨论及辩论过程中调动自身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3]。

(三)课堂小結生活化

当整堂课完成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要点的总结和归纳,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知识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将知识内容归纳为几个重点,让学生进行背诵,而且背诵内容过于程式化和理论化,学生很容易忘记,并不利于学生长期思想品德意识的增强,有“走马观花”的潜在意识问题。教师应注重生活化的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陈述,这样易于学生深入理解,但是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要点归纳,防止有所遗漏。生活化的课堂小结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更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可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归纳总结才能帮助学生将生活素材为我所用,实现更好的知识巩固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4]。

(四)课后延伸生活化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教材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课后的教育延伸,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及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及规范,强化道德品质教育,并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能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背诵以及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走入社会,通过生活实践获得更多感悟,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要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的方式,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和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思想境界,也能更加深入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以及运行规律[5]。

(五)师生关系生活化

初中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很多思想都与所处环境以及接触的成人有较大关系,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途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理论的灌输,没有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多情况下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说以往的传统教育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注重学生全面化素养的提升,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制订教务学方案及教学规划,进行不断创新。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一直都是高大威严,具有一定的震慑力的,但是令人畏惧的威严形象,也容易抑制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因此,倡导教师建立与学生生活化的关系,重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并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事物以及与学生一起探索道德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远大的抱负,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大的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正处在树立健康人格的重要阶段,同时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自身的思想感悟,而当前多元化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单调,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注重文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大限度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充分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翠香.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0(22):14-15.

[2]邹新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213.

[3]徐福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85.

[4]耿润年.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3):82-83.

[5]周莉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J].小学时代(奥妙),2020(3):83-8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