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服务需求层面议论中职医学人才的培养

2021-05-31 21:57苏红斌舒雷王艳焱李会张亚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老实训人才

苏红斌 舒雷 王艳焱 李会 张亚平

[摘           要]  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推进,给中职学校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一方面养老产业正适应社会需求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养老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老年护理人才奇缺的瓶颈。以所调查的社区为例对养老现状、如何在社区老年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及多元化养老模式下构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关    键   词]  养老服务;需求;中职医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80-02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内15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二)研究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综合利用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临翔区社区老年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通过初测、完善后再进行正式问卷。

二、研究结果

社区老年居民养老服务需求、使用概况(见文末表1)

表1所示:服务项目共分为四个模块:医疗保健服务模块,包括“上门看病、陪同看病、上门护理、康复治疗、慢病管理”;精神慰藉服务模块,包含“聊天解闷、团体活动、智能养老平台”;法律服务模块,包括“法律援助”;生活照料服务模块,包含“家政服务及托老机构”。

需求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慢病管理、陪同看病、团体活动、康复治疗、聊天解闷、智慧养老平台、托老机构、上门护理、家政服务、上门看病及法律援助。

三、讨论

(一)基于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中职医学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日益突显。在提倡“健康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指出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为保障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就需要大量老年医学、老年保健护理等专业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力资源非常缺乏。根据测算,我国现在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人数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

目前,养老服务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离职率却很高,高素质的人才数量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临沧卫生学校抓住机遇,实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并加强了课程改革进程。于2017年开始招收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一是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对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老年照护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养老服务类的专业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充分对接。二是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融合。在公共课程中,增加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为打造“孝老爱亲,温暖服务”的老年服务专业品牌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

(二)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实习实训模式改革

1.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添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设备,建成集教学、实训为一体的校内老年照护实训基地,通过强化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举办校级年度老年照护技能竞赛,推动市内老年照护技能竞赛,在省级技能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二是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扩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和养老机构企业优势,立足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做到产、学、研协调统一,从而推进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影响力。

2.不断满足老年服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人才需求

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总人口突破14亿,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我国人口结构仍存在十分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仍是现阶段我国亟须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1]。

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2019年5月经教育部确定为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全国试点院校。学校同广州泰康之家养老机构、太原汉方御国医堂、云南颐春养老服务集团及云南景天医疗服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养老、健康服务等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企(院)为依托,建立长期而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校企(院)深度融合。2019年5月,學校与中国中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保利中轻养老护理国际人才育成计划”,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19年6月,学校与临沧市朋阳颐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临沧市内第一个老年照护实习基地。

积极向市外经济发达地区输送老年服务合格人才,不断缓解目前老年服务人才市场“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等问题。顺势而为,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孝老爱亲,温暖服务”的专业品牌。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专业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医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执业水平的初中级护理专业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具有和蔼、端庄的仪态,严谨、求实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具体做法是:一是根据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能够满足教学与技能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促进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将老年照护师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二是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师团队,负责研究省级、国家级老年照护技能竞赛标准,并制定参赛工作方案,选拔学生参加日常技能训练和参赛,使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较大提高。

(四)注重学生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健康管理就是要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要调动个人积极性,通过搜集大量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尚未被公众接受。

目前,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却已经面临着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严峻挑战。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发展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但现阶段仍存在缺乏有效监管、责权分配不明确、养老服务供需严重失衡、服务项目有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2]。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構、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打造云南省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文护理”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护理省级骨干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镭,安娴,王峥,等.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0):56-58.

[2]王文权.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支持体系探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8):104-10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养老实训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养老生活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