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器”视域下非遗传承与中职德育融合研究

2021-05-31 21:57严小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水仙木偶遗传

严小云

[摘           要]  基于《道德经》之“道术器”思想,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秉持文化自信理念,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五进阶”的模式,抓住“水仙为根,木偶为范”这条主线,把非遗传承与中职德育相融合,讲好非遗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德育成效。

[关    键   词]  “道术器”;非遗文化;德育;传承模式;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8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等,凝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和精神特质。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又是中职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德育新途径的重要抓手。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重要基地的中职学校,应当承担使命、有所作为。

一、非遗文化传承存在的困惑与难题

当前,各个地方非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受原有老问题的禁锢,非遗文化传承还存在诸多困惑与难题。

(一)非遗文化传承“老思想”的理念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生存的文化土壤日渐缺失,传统的家族式传承方式造就了技艺失传的危机日益显现。同时,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迎合当代审美的需要,有些非遗项目被改造成面目全非的“转基因”品种,这种“轻道重器”的思想和操作方式不仅破坏了非遗的本原形式和文化生态,而且使非遗的载道和育人功能逐渐丧失。

(二)非遗文化传承“老作坊”的瓶颈问题

从古至今,师徒传授是非遗的主要传承方式。传统的师带徒一般通过口传身授外加模仿操练,鉴于文化底子薄弱,所以缺乏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具体的文本记录。这种“老作坊”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非遗传承的力度。

(三)非遗文化传承“老字号”的出路问题

“百年字号,祖传技艺”常常是非遗项目自诩的口号。但是在遵循传统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推进非遗产业化延续,为老字号找到有效的出路是当务之急。

二、以“道術器”思想为引领,构建非遗传承与德育融合新模式

道、术、器出自《道德经》。道即规律,术即技巧,器即工具。学校从道出发,借鉴以道御术、以术制器、以器载道的文化智慧,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五进阶”模式,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道术器”思想

1.以道御术,聚焦人才培养。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品德修养,学校以传承中华民族伦理价值和民族精神为终极目的,找准非遗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把非遗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人才规格得到提升,多一技之长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以道御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以术制器,创新数字化形态表达。把非遗产品的制作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开发出版非遗校本数字教材、录制传承人的非遗技法视频、引进3D打印木偶头等,应用数字化非遗的“器”,不断完善非遗教学资源体系,不仅有效推进非遗数字化、产业化发展,而且使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以器载道,丰富德育新载体。学校通过“互联网+非遗”“非遗+文创”,鼓励学生创作开发自媒体非遗作品。同时,通过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参加大中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德育载体,促进非遗活动思政化,推动非遗传承与专业学习形成教育合力,让“清香、自信、自立、自强”的水仙精神引领学生发展,达到德技双馨的教育目的。

(二)“一体两翼四驱动五进阶”模式

为彰显非遗文化的载道和育人功能,我校在“道术器”思想指导下,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五进阶”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1.“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非遗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爱国情怀的传承群体,以生为本才能真正体现非遗传承的价值所在。

2.“两翼”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校与非遗大师以及企业合作,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传授非遗技艺,培育工匠品质。通过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打造互惠共赢新格局。

3.“四驱动”指师资、课程、教材、双创并驾齐驱。通过引进非遗传承大师,在建设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开设非遗课程,开发非遗教材,建设非遗主题特色空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四驱动”,培养学生文化研究、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传播推广的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平台。

4.“五进阶”指“体验—认知—学习—传承—创新”的阶梯式成长路径。通过非遗进社团、进课堂、进专业、进社区、进古城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关注者、爱好者、欣赏者到体验者、认知者、学习者、传承者、创新者,逐级进阶,最终培养合格的非遗传承人。

三、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中职德育融合的新途径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时,重点指出3句话4件事。简言之,包含固本、铸魂、打底色3工程以及建设教材体系、拓展校园文化、加强研究和阐释、推进国际传播4件事。近年来,我校在非遗项目上认真遵循“3句话4件事”,探索了一条“水仙为根,木偶为范”的非遗传承与中职德育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

(一)水仙为根

我校地处水仙花故乡——漳州,“水仙花传说”是本土非遗名录之一。关于水仙,古今文人墨客赞誉不绝,宋代诗人姜特立有诗吟:“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古往今来,水仙文化根植于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如何借鉴水仙文化塑造“花”样少年,一直以来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校挖掘水仙特有的品格、秉性与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巧妙结合,积极探寻学校文化之“根”。最终把水仙花“不许淤泥侵皓素”“不怕晓寒侵”的特性,凝练为“清香、自信、自立、自强”的水仙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让本土特有的教育土壤滋养和培育中职生别样的青春。同时,把水仙元素融入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和品牌。

(二)木偶为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关键在人。为了培育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水仙精神等优秀品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我校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努力发掘本土育人资源。且看我校“非遗进校园”线路图:与非遗的结缘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与漳州芗剧团联办芗剧表演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邀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演出,为闽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戏剧人才,办学效益好;2006年春季与漳州木偶剧团联办木偶表演班,招生数10余人,不仅为上海戏剧学院输送了4名优秀毕业生,也为漳州非遗后继有人立下汗马功劳;2013年正式招录上海戏剧學院木偶表演专业毕业生入编,成立布袋木偶表演社团,虽人数不多,但以点带面,非遗步入广大师生视野;2015年省级示范校建设特色项目以“寻文化之根·铸校园之魂”为主线,通过文化育人,打造职教新名片,该建设成果“水仙精神引领建设,木偶社团舞魅校园”得到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2018年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把“非遗项目”列为特色与创新项目,这是我校非遗传承与创新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在区域文化活动中不断崭露头角,得到政府、文化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标志着我校非遗与职业教育“联姻”迈向新里程。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创新,学校致力于以“木偶”为主题的非遗文化项目建设,大刀阔斧打造了木偶表演工坊、木偶雕刻、漳绣(木偶服装)、剪纸和书法(舞台效果)五位一体的非遗工作室。主要做法有: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发《尪仔艺术》《漳绣技艺》《剪纸艺术》等非遗系列校本教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力军,兼顾辐射工艺美术、动漫、电商、旅游等专业,扎实推进非遗进课堂;以文创工坊为平台,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中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同时,创新“线上+线下”传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非遗传承力作,社会辐射广,示范性强。

总之,学校紧扣“非遗传承打底色、双创引路育工匠、科研创新促内涵、社会辐射做示范”四个主题,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德育紧密融合,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塑造人、改变人和发展人。

四、结语

十几年的笃定与坚守,学校围绕“水仙为根,木偶为范”的教育主线,通过非遗传承打底色,不仅达到了“传承+创新=非遗‘活起来”的教育效果,而且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职业操守得到同步提升。这种固本、铸魂、打底色的非遗文化建设,不仅优化了学校的专业结构,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拓展了校企合作模式,而且有效促进非遗文化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特色和品牌,示范引领效应显著。

今后,在后示范建设以及非遗进校园方面,学校必将继续遵循“道术器”思想,依托学校现有厚实的非遗项目基础,继续讲好非遗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融入中职德育和专业建设之中,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培育更多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优秀品格的大国工匠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国.道法术器:学校文化管理的中国智慧[J].教育艺术,2018(7):14-15.

[2]程晓琼.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实施路径研究[J].绿色科技,2019(23):57-59.

[3]翁熙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J].艺苑,2019(6):101-1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陈宝生谈传统文化教育3句话4件事[DB/OL].2017-03-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01/17zt01_yw/201703/t20170306_298304.html.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水仙木偶遗传
木偶奇遇记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水仙
小木偶找智慧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我喜欢洋水仙
一期一会洋水仙
木偶的眼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