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探析

2021-05-31 22:27虞乐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志愿队伍志愿者

虞乐娜

[摘           要]  在诸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社区教育得到长效发展,其中,社区教育支援队伍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社区教育志愿者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志愿者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区教育的开展以及社区文明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围绕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展开了讨论。

[关    键   词]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重要性;问题;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232-02

如今,终身教育在国内得到了全面推进,大教育观得到了积极履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教育的长效发展,同时有效扩大了教育规模,在社区教育的发展方面给予了更有力的支持。社区教育的长效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人才机制做保障。志愿者团队又是人才资源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志愿者具有积极的志愿精神,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区教育的普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社区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对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强化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一、建设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性

(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精神文化建设不能得到同步发展,就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第一,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创建各种志愿服务,社区居民将得到一个可以实现互相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得到改善,社会矛盾将得到缓解,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增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性。在创建志愿者队伍的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实现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每家每户,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让社区居民更加认可、肯定社区教育,有效改善社区居民对志愿者传统形象的重新认识与改善。

第二,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志愿者的特长来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改善社区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可提升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的积极作用及正面影响力,进而成为邻里之间信息交流、正能量传递的主要渠道,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度,加快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二)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人才资源

社会力量是支持社会事业开展的主要力量。社区教育开展的内容要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一致,在物质生活稳步上升的背景下,居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比如说,青少年儿童对智力开发以及好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需求;中青年居民更希望得到就业方面的指导与规划帮助,以及相关职业技能的提升需求;老年居民更希望得到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教育。所以,社区教育包含的内容、种类是非常多的,这就需要各个方面专业人才的支持,人才队伍的规模非常庞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区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公益组织的力量,通过创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方式来应对社区教育缺乏师资的问题,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元的教育需求,大大节约了相应的经费支出。

(三)通过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来对居民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与提升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得到社区居民及志愿者的同时参与,志愿者的能力及服务质量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志愿服务活动要经过精心的组织,同时要确保高质量地完成。

第一,对居民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接受相关的服务,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技能,更深入地理解志愿服務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被志愿服务精神所感染,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实现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提升志愿服务的成效,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对居民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良好社会价值观树立,实现积极向上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有利于充分体现志愿者的价值,获得来自社会以及居民的尊重与认可。

二、建设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结构相对单一

开展高质量社区教育活动的前提,是要拥有高素质的教育志愿者。在志愿者招募时,志愿者组织普遍存在缺乏明确招募标准的问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招募,只能保证志愿者招募的数量,在志愿者的素质及技能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条款制定。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志愿者招募条款不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志愿者队伍中引进了很多不具备志愿者资格的人,这将阻碍社区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大部分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主要由机关党团员、在校大学生、离退休人员组成,缺少高技能、高收入群体的参与,志愿者队伍在结构上表现出不合理的问题,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志愿者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方面都表现出不足,所以,比如要从源头上解决志愿者的“招募”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二)志愿者队伍培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

志愿服务体现了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如果专业人才资源不足,那么就无法保障志愿队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相关规定指出,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针对志愿者队伍展开培训,志愿者经过培训后,可以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更加专业地开展社区志愿教育服务工作。如今,各个社区都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志愿者的岗前服务培训活动,但是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没有达到培训活动开展的目的。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对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约束,岗前培训难以作为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

(三)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

在建设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有效提升志愿者的素质。目前,還未形成具体的考核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次数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而无法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的开展主要以工时+次数的方式,这样难以客观地评价教育志愿者的能力,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可以胜任志愿活动的队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调动其开展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增强其自豪感、使命感,吸引更多高素质居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实现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充。

三、强化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教育志愿者队伍实施标准化管理

第一,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围绕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工作,凸显社区教育志愿者积极、正面的服务形象。

第二,政府部门要下达具有指导性的管理意见,管理意见的内容要涉及志愿者协会的章程,并对志愿者的招募环节、培训环节、考核环节等进行规范,创建完善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考核表彰制度等,从制度层面、法规层面来保障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二)创建社区教育志愿者的职位分析制度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组成人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在年龄、特长、学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缺乏健全的志愿者工作机制的情况下,缺乏完善的招募信息平台,常常发生志愿服务“人、事难统一”的问题。所以,志愿者管理部门必须创建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平台,对其工作类型进行更为合理的划分,整理不同工作对志愿者能力的具体要求,形成社区教育志愿者在能力方面的汇总数据,并将此作为依据来开展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培训工作及考核工作等,保证志愿者和服务活动之间的匹配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志愿者工作效益的提升以及使用率的提高。

(三)创建教育志愿者的培训机制

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就无法实施统一的服务活动;在缺少培训的情况下,志愿者队伍的工作水平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不同的志愿者具有不同的工作能力,社区及志愿者管理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确保灵活性与必要性。首先,志愿者在投入志愿服务工作前,要参与就职培训,对社区概况、志愿服务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在具体工作中,实施“老带新”的方法,这样可以强化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能解决整体培训活动难以将时间统一的现实问题。

(四)政府支持,政策帮扶

社区教育志愿者开展教育服务活动,离不开相应政策法规的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在政策帮扶的引导下,朝着良性发展道路不断前进。虽然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属于义务性质,是不需要支付给其报酬的,但是可以在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给予适当的补偿,在特定的环境下,政府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方面的荣誉表彰,这代表了政府对社区教育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价值的认可与肯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收集社区居民的反馈信息,对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与改善。

(五)确保社区教育志愿者的考核机制多元化

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作为主力军的社区教育志愿者,其素质的高低,与社区服务质量息息相关。创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才能更加合理地对志愿者的素质、能力进行反映。

第一,多元化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要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为详细的二级指标,比如说在工作业绩中包含工时、工作效率、工作完成度等,在工作能力中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

第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针对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考核的主体,要确保多元化,不能单纯地由社区志愿者管理部门来进行考核,还要加入社区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对象等考核主体,从多个角度来对志愿者进行评价,有效弥补了单一化评价的缺陷,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公正,有利于稳定志愿者队伍。

(六)重视教育志愿服务的立法和规范化

在民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志愿者队伍中增加了很多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志愿服务的发展呈现出社团化特点,此时,迎来了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的重要时机。创建完善与志愿组织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升志愿服务开展的质量,创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同时还能对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四、结束语

社区要在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的支持下,将社区教育的效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整合社区内部的各种资源,确保志愿者作为人才资源来全力支持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密切相关,所以,必须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贝贝.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82.

[2]陈爱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3):19-21.

[3]陈爱文,张静秋,许文啸.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6(3):46-4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志愿队伍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大雁的飞行队伍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还剩多少人?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