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下《送元二使安西》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2021-05-31 22:33李映蓁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西中坚许渊冲

李映蓁

摘   要: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角度看,只有严格从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出发,才有可能忠实、畅通、切合地传递原作之精神,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送元二使安西》的两个英译本,许渊冲版在指称意义转换上略自由,言内意义转换上有些关键词汇略平淡,然而整体简约曼妙;何中坚版在指称意义转换上贴切,在言内意义转换上生动,整体的音韵美和画境美都传神表达出来。汉语诗歌语言符号的语用意义用英语转换对译者来讲是巨大的挑战,许与何的译本在这方面的传达略有欠缺。这方面的可行之法,即时性的为增加注释,长远性的为促进中国文化语言符号的传播。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送元二使安西》   指称意义   言内意义   语用意义

王维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创设了亘古流长的经典送别场景。这首家喻户晓、字字珠玑的送别唐诗英译本现存不少。许渊冲译本遵循自创的美学翻译观,何中坚以创新之法,保留原诗韵律精髓,译本新颖别致。因此,笔者拣取了这两个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代表性的英译本,采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理论概述: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翻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美国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士认为交际的过程实质是符号代换的过程。陈宏薇延伸皮尔士的观点为,人拥有的符号网络愈复杂,对符号之间的关系愈了解,对符际转换愈得心应手[1](58)。莫里斯更深层次地发展了符号学,将符号关系分成三方面:语义关系、句法关系和语用关系。这三个符号关系对应的符号意义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2]。尤金·奈达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提出者,他认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优点最多最全面的一种,不仅可以帮助译者更透彻地了解词、句乃至篇章的意义,还有助于译者了解文本的象征意义[3](88)。韩礼德认为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是在社会生产中发展的;语言现象本质上是社会现象[1](62)。因此,语言符号的社会意义在翻译中至关重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与翻译标准的关系密不可分。我国近代翻译大家罗新璋曾系统归纳了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标准,精神姿致依然的“故我”,即“趣不乖本”的“本”,即当包达、雅的“信”,即获致原作精神的“神似”。据此,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四个概念,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渐次发展,构成一个整体[4](11-20)。从我国古代译学家主张要依据原文而确立译文基础的“案本而传”,到严复影响深远的“信、达、雅”,乃至傅雷要求达到获取原文精神的境界的“化境”,与钱锺书提出的“读起来不像译本”的“神似”,这一系列标准都要求译文的首要前提是忠于原文的意义,在意义相符的基础上寻求与原文精神品位、审美价值和风格姿态的统一。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把语言当做特殊的符号系统,研究符号的意义和符号所在的系统。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转换活动[1](63)。如此,在确保符际转化之间意义相符的过程中,确保了忠实的前提。况且,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突出了翻译中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具备的意义和功能[1](67),更能够确保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以趋近中国翻译大家们追求的翻译理想状态。

二、理论应用:《送元二使安西》英译对比分析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本质在于语言的符号性与符号系统,关键在于符号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的表达。符号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与传统的“信”并不矛盾。为方便从社会符号学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展开《送元二使安西》的译本对比分析,表1列出了原诗、许渊冲和何中坚的译本。

1.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是词语、句子和篇章反映的客观世界[1](67)。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是翻译需要传达给译语读者的最基本意义。符号的客观存在事物所指应当在译文中尽可能完全展现出来。指称意义的载体一般指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指称意义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体现主要在于题目所指,專有名词所指、偏正意象名词所指和客观名词所指,如表2。

首先,《送元二使安西》有另一众所周知的题目《渭城曲》。在题目符号的指称意义转换方面,许译为“A Farewell Song”[5],简洁明朗、直截了当地表现送别主题,使诗歌名副其实具备相应的歌咏功能。这样的翻译选择是原诗两种题目的糅合转换,已经超乎原有指称意义的基本含义,拥有艺术美感。然而,由于没有译出题目的“元二使安西”语言符号指称意义,无法达到十分令人满意的忠实对等。何译的“The Song of Wei City (Farewell to an Ambassador to the West)”[6],虽然在美感方面略逊色,但是题目含有的指称意义因素如数译出。甚至为了顾全译语读者的方便,将两个可能存在的题目进行适当展示。

其次,原诗两个专有名词分别是“渭城”和“阳关”。许渊冲为了营造诗美,选择不翻“渭城”,并采用直译法将“阳关”直接翻译成“the sunny pass”[5];何中坚基本都使用了音译法,对应的指称意义一个转化为 “Wei City”[6], 同其中一个题目的翻译保持一致,另一个为“Yang Guan”[6]。

偏正意象名词有“朝雨”和“轻尘”。“雨”用汉语单字名词表示“早晨”的“朝”字形容,这个符号两位译者皆成功转换为“morning rain”。形容单字词“轻”所在的偏正意象名词“轻尘”的指称意义层面上,两者的处理则大不相同。许渊冲误译了“轻尘”“No dust”[5]显然是“无尘”,与“轻尘”的客观意义不同。何中坚用了“The light dust”[6],对等无差别。

其他的客观名词,两个译本比较值得一提的翻译差异是在“君”字。“君”是对同辈友人的敬称,也是交流中对“你”的一种拔高直呼,在汉语中是一种文雅用法。许渊冲忠实地译为“you”[5],何中坚考虑到原诗送别语境中的送别对象,增译了“my dear friend”[6]。对“you”有进一步的阐释,在情感主题方面平添几分惜别的伤感。

总体而言,何中坚教授在指称意义方面的符际转换更忠实全面,许渊冲先生的处理略自由且不完全对等。与许渊冲应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得出的美学翻译观有关系,翻译之道是可以知道的,但不一定是“对等翻译”之道,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超越规律[7]。减少不必要的用词,避免使用音译造成译入语生硬,使目标语诗歌具备美感。他不因循每个符号必译的规矩,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然而免不了误译。

2.言内意义

言内意义是词语成分、句子成分之间和篇章成分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在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层次均有体现[1](67)。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以莫里斯提出的句法意义为出发点,囊括语言系统各个层面的意义。从语音、词汇、句法到符号所在的篇章载体,由小及大皆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中符际之间言内意义转换需要考虑的范围。针对许渊冲、何中坚《送元二使安西》两个英译本言内意义的翻译主要从语音、词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语音

王力曾指出,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8]。按照王力的分法亦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在语音上讲究平仄和押韵,整体富有节奏感。由于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英语属于语调语言,平仄要完全对等翻译几乎不太可能。押韵方面可以在英译的诗行末尾使用相同的尾音音节。节奏需要译者利用英语系统对应语言符号言内意义的音乐美感,转换汉语原诗的节奏,达到合乎翻译标准的节奏“神似”。

《送元二使安西》非常明显的韵脚是“尘”与“人”,平仄的相得益彰亦使整首诗音韵十足。许渊冲与何中坚两位翻译大家虽然在音韵转换上处理略为不同,但都竭尽全力地使用英语系统相似的语音符号以表现原诗的音美。

韵脚的符号转换方面,许将诗分为四行,一三行末端的“rain”和“again”押尾音/ein/、二四行的“green”和“seen”押尾音/i:n/;节奏的转换方面,第一行中“raised”“road”“rain”都用了“/r/”作为单词的首辅音,第二行的“willow”“look”都用了“/l/”作为单词的辅音,第四行的“west”“sunny”“pass”“seen”含有“/s/”,同时“friends”含有“/z/”,这两个是十分接近的塞擦音,这么设置使译诗易于读诵,语音结构错落有致。

何中坚总体使用四句八行的形式,在押韵方面有四句末端“rain”“regain”“again”押尾韵,“wine”虽然不完全押韵,但是也有与其他尾音词语相同的“/n/”音;在节奏方面,第一句的“light”“dust”“settle”中的“/t/”,第二句的两个相近塞擦音,“sparkling”“freshness”的“/s/”“is”“willows”“as”的“/z/”,第三句的“dear”“friend”“another”中发音接近的“/d/”和“/?奁/”及“friend”“finish”的/f/,相似或相同的辅音在同一诗句中反复出现,如此利用英语语音特点赋予汉语译诗的美妙节奏。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许的语音结构转换整体较为简约,分行少,除了最后一行频繁使用“/s/”,每行的节奏点少,同音用韵间距长。何中坚的整诗语音结构如春雨潺潺,节奏点较密,读来速度较快,有种送别的焦虑。

(2)词汇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9]。王维的诗美誉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送元二使安西》也不例外,其画境生动鲜活。为了达到这种言内意义的画境美,表示行为和特征,词性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的活跃词汇转换起到关键作用。这些重要词汇翻译的选词十分考验译者的功夫。许与何在言内意义意境美的表现上本无甄别更胜一筹之说,然而在选词上确实有所差别。

从动词方面讲,第一诗行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字”有“润湿”之意,用词恰到好处,形容了微雨澄尘,天气清朗,送别的道路润而不湿的画面。许译“is raised”[5]具备尘埃洗净,雨气升腾的意蕴,何译“has settled in”[6]有沉净杂尘,凝润湿氣,送别气氛安宁静美之意。第三诗行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劝”字是在惜别之情达到顶点时,主人规劝老朋友最后一杯酒时的一番动作。许译“invite”[5]中规中矩,动作“请”的含义可能略乏深情流露,何译的“urge”[6],真正有“劝”的意味,更有种分别在即的急促和不舍,却只能接受“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现实的强烈情感。这一行中“尽”字是喝酒为了体现友情深重需要喝酒见杯底的风俗。许译的“drink”[5]仅仅表达表层含义明显不够原诗的高度,何译的“finish”[6]是要完成,要喝到完尽,喝出一番真情见底,因此十分贴切。第四诗行中的“西出”是由方位副词与动词结合的短语,许译的“west of”[5]确实基于语音节奏意义转换方面的考虑,然而在诗化用词方面的荡气回肠程度要稍微逊色于何译的“westwards beyond”[6]。“westwards”一词有向西无限延伸之意,“beyond”也有超越一望无际之感,这种无限空间的意境创造更有一种此去千里无故人,望君多珍重的情感意志寄托。

从形容词方面讲,第二诗行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青青”叠字词写出了朝雨重新洗刷出的翠绿,带有晶莹剔透的画境美。许的一个“green”[5]转化还是平淡了些,相比而言,何译的“sparkling green”[6]中“sparkling”有亮晶晶之意,仿佛看到雨过天晴,阳光照射,翠柳带珠,闪闪发亮的一派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体现画境美的动词与形容词遣词方面,许译忠实可靠,在个别词汇,如“raised”可以打动读者,但其他词不如何译更直入人心,能够勾起读者心绪,引发想象,在读者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3.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是语言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蕴含意义或联想意义,甚至是象征意义[1](63)。语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语用意义有一定的差异。翻译从某种程度上看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过程。通过以语言符号为单位,透彻了解文化间的语用意义差异,再进行转换,有助于达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标准,顺利实现翻译的跨文化功能。

《送元二使安西》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柳”的对应英语表达为“willow”。许渊冲与何中坚皆采用这个翻译,在指称意义与言内意义层面的符号转换准确到位。然而,“柳”这一意象符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备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从语用意义的角度讲在使用上有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更妥善处理语用意义层次丰富的意象语言符号是译者面临的挑战。杨竹芬较全面地总结了“柳”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国俗含义,即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所倡导的语用意义:在汉语中,“柳”因与“留”谐音常常用于抒发离别的情义,其“丝丝”的动态形象常与无尽相思的“思”谐音关联,四季演化的特性具备时空转换的喻义,同时“柳”代表物是人非,女子的美好姿态,具备谄媚小人、轻浮女子和色情的负面意义。在英语中,“willow”在《圣经》里面的以色列人被掳哀歌中象征悲伤,在莎剧《奥赛罗》戴丝蒙德娜的歌唱中表示死亡逼近,“willow”表示失恋痛苦和女性的优雅苗条也是英语的惯常用法[10](33-36)。可见,“柳”这个语言文化符号在英汉语中都与悲伤痛苦的情感基调紧密联系,在离别、相思、死亡、失恋中适用,都因柳的柔软细长用于指代女子的美好形象。不过,在汉语中,“柳”的用法更多面,更具备拓展性,在英语中概括起来仅为“悲伤”和“女子”。

在《送元二使安西》原诗的具体语境中,“柳”谐音“留”是别离象征——诗人叹息与友人相处时间短暂,诗人热忱希望友人多留一刻。“柳”所在的原诗行许译是“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so fresh and green”[5],何译是“Sparkling green is our inn, /as freshness the willows regain.”[6]两个译本“willow”的前后都感受不出与“留”的语义联系。即使英语读者可以在品读译诗的“willow”所在诗行及全诗的英译过程中体会送别悲伤的氛围,也不是因为汉语特有符号“柳”的语用意义带来的直观感受。更大可能是英语读者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出发,自然而然想到“willow”与《圣经》、莎剧的关系,再推演出他们理解的“悲伤”。简单地将“柳”符号转换成“willow”不能全面表達语用意义的文化差异。解决这个问题的即时办法是添加注释以表“柳”这个语言符号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层意义。该法虽简单可行,立有成效,然而就长远来看,应当更广泛、更深入地在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普及具备浓厚丰富中国文化意蕴的语言符号。

三、结语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看,翻译是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与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翻译质量衡量标准并无矛盾。只有严格从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出发,才有可能忠实、畅通、切合地传递原作之精神,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送元二使安西》的两个英译本,许渊冲版在指称意义转换上略自由,言内意义转换上有些关键词汇略平淡,然而整体简约曼妙,何中坚版在指称意义转换上贴切,在言内意义转换上生动,将整体的音韵美和画境美都传神表达出来。汉语诗歌语言符号的语用意义用英语转换对译者来讲是巨大的挑战,许与何的译本在这方面的传达略有欠缺。这方面的可行之法,即时性的为增加注释,长远性的则为加强中国文化语言符号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治江.社会符号学翻译初探[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3]陈宏薇.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M]∥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图书馆,2015.

[5]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上)[M].北京:北京海豚出版社,2017.

[6]何中坚.原韵英译唐诗精选[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5.

[7]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8.

[8]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杨竹芬.论英汉语中的“杨柳”的国俗语义之异同[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猜你喜欢
安西中坚许渊冲
元 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赵中坚作品
折桂令·客窗清明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