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2021-05-31 22:58那晓郭玲霞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那晓 郭玲霞

摘   要: 在知识经济发展、媒体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信息、技术和科技等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建设阶段,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引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一般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和实践的唯物论基础,必须坚持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等资源,深厚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2.一些学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

随着国内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思想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关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息息相关。以下,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一些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急于求成。

2.2一些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2.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力变强,社会信息多样化,一些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

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体现在人的活动中,无论是人的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克服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1社会存在

物质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种存在,社会存在以自然存在为前提,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对互联网的知识、信息、技术很敏感,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朝着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3.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形态。根据社会意识形态中与经济、阶级和利益是否有关划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道德认知有助于完善道德建设体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和经验基础,促使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形成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4.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4.1社会存在决定社會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变化和发展。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不断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精神水平随之提高。由于大学生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遇到的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要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纠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思想问题,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4.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在本质上是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同时,社会意识又是人对于社会存在能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信息资源,而且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和观念相互影响、相互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辨别不同信息资源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不能忽视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需要自身建设和发展,这就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但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曲折。大学生的意识会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多层次、多方面的变化,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殊情况,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5.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优秀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非常必要。以下以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可行措施,促进大学生思想和道德的良好发展。

5.1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重视社会教育,还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社会和学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在学校中,加强理论学习和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明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学到的理论和技能应用到将来的工作实践中,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又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发挥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学校应该制定并且颁布相关措施和制度,重视思政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不仅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重视互联网的管理和发展,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和活动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树立互联网和新媒体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远大目标,弘扬社会正气,传播主流价值。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讲述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平。

5.2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角度

第一,运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中的真善美典范,倡导先进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各种模范事迹,建设良好的环境,营造人人讲道德的氛围,促使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快手等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信息源广等优势,结合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传播正能量,潜移默化并且多元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教学和管理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主体作用,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制定道德奖励机制,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用先进优秀的文化和氛围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判断是非及腐朽思想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应当提高老师的代课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定时组织老师参加培训和学习,学习最新理论和管理方法,建立高水平、高能力的思政队伍,为学生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第三,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思想道德息息相关,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内心的变化,尊重孩子的隐私。家长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身的做法影响和教育孩子。而且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积极解决。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父母双方应尽家庭责任,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四,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关注思想道德建设,在面对文化冲突和选择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继承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文化资源,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课程,在自己的专业有所建樹,将专业知识创新转化为实践,应用于实践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崇高的理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标的新时代大学生。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和社会应该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规律,营造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氛围,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机制,更要重视并且积极开展学校思政课,利用网络媒体等形式,将思政课内容与媒体手段结合,创新思政课的上课形式,丰富思政课的内容,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思政课;大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节思政课,学习思政课中专业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活动,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思想积极,行动上说到做到,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自身做起,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参与者。

6.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和执行者,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致使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遭遇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遵循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和发展规律,更科学地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解决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营造人人讲道德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次,形成一股凝聚力,保证思想道德建设的高效性。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道德风貌需要每人出一份力,尽一分责任,不断促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森林.从浪漫派的”存在先于意识”到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J].哲学动态,2007(09).

[3]杨继红,王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钟楚贤.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指导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4):98-102.

[5]吕嘉.重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J].哲学动态,2001(6).

[6]李伟,王汝秀,杨芳.承载与失落:高校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秦清芝.重新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及现实意义[J].前沿,2011(1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