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沉井的逆作法施工工艺分析

2021-06-01 08:44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作法沉井泵站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20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建设内容包含4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内部配置粉碎型格栅、工作平台、潜污泵等相关装置。泵站基坑施工现场以素填土、淤泥质土、砂质黏性土居多,土方开挖直径为4m,深度为7m(含)~9m(不含),沉井周边管线多,管线保护要求高,对沉井下沉过程要求高。该项目以现场地质、水文特性、地下管线及周边构筑物为基础,为满足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性的要求,拟采用逆作法施工进行泵站的建设。

2 逆作法施工概述

逆作法的适应性较强,在地下水位偏高、土质偏软弱等特殊的地质条件中均具有可行性,且在良好地质施工条件下无须设置止水帷幕,精简了施工流程,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狭小空间内也可应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的扰动性甚微,使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综合应用效果显著[1]。

逆作法的工艺流程:(1)在施工井的周边施作高压旋喷桩(2排),用于阻断地下水的流通;(2)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节段施工井室,各节段的主要施工内容包含开挖土方、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3)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当达到最下一节段时,可立即浇筑混凝土封底和底板,至此完成沉井井身的施工作业。

3 沉井逆作法在泵站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以现场地质、水文特性为基本依据,为满足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性的要求,该项目拟采用逆作法施工,按照施作止水帷幕桩和地基承载桩→分层开挖/分层浇筑沉井→沉井封底→施作沉井底板→吊装泵体→二次浇筑细石混凝土→进出水管道连接→分层回填压实的流程有序完成泵站的建设工作。

泵站施工区易发生水损害现象,应兼顾现场地形、气候等方面的情况,合理配置排水系统,并在基坑外侧修筑截水沟,防止地面雨水等流入沉井内[2-3]。

3.1 旋喷桩作业

引入双管旋喷法,主要按照以下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前期准备(现场清理等)→测量定位→机具就位→钻进成孔→旋喷→提升旋喷→成桩。

旋喷桩直径为φ600mm@450mm,施工所用材料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施工压力≥20MPa,水泥用量为280kg/m,桩间距为1m,桩身强度为0.8MPa,具体工艺参数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如表1所示。为探明现场施工情况,在正式作业前组织物探,根据所得结果绘制物探图,以准确掌握施工现场既有管线的敷设特点,合理规避此类管线,最终确定合适的沉井基坑开挖位置。

表1 旋喷桩施工技术检查表

3.2 井体护壁作业

X56沉井深度为8.2m,由5个节段共同组成井身护壁结构,第一节高度为1.4m,此后各节高度均为1.7m,逐节段依次将井体设置到位,待5个节段的施工完成后,全面封底。具体方法如下:

(1)灌注桩成型后开挖第一层,将该处多余的桩头凿除干净,再绑扎钢筋、安装井壁钢模板,组织井壁和井口圈梁两处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用苫布覆盖沉井,内置电热风幕,向其中注入热风进行加热,以提高养护效率,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凝结。通常在24h后便满足拆模要求,拆模后可进入后续施工环节。

(2)第二段施工采取分段的方法,每段长度不超过1.7m。在井壁顶部设置锚固钢筋,钻孔后插筋,经绑扎后与钢筋笼稳定连接于一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在混凝土自重的作用下,井壁易出现下沉现象,为避免此问题,施工中采取机械挖土和人工挖土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控制开挖深度,基坑开挖严格分层进行,待上道工序中混凝土的实测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方可组织该层的土方开挖作业,按照此方法有序推进。

待结束第一模基坑的开挖作业后,适配相应的井壁钢筋和模板。在井壁钢筋的制作过程中,按要求控制预留量,钢筋插入基坑下方的长度需要与焊接长度相同或适当延长,并预留第二段井壁钢筋。在组织下一层的开挖作业时,全面清洗露出的预埋钢筋。受拉主筋间利用焊接的方法稳定连接,相同断面的焊接数量不超过50%,焊接断面间距至少达到30cm。较特殊的是最后一模,该处的钢筋需要弯起90°。经焊接后使其与底板稳定连接,按50cm的间距控制标准,纵向设置3层30cm的锚固筋。各模均要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合理调整开挖深度,结合工程经验,黏土地质条件下的深度为1.0~1.5m,淤泥地质条件下的深度为1.2~ 2.0m。

(3)为满足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施工要求,沉井模板采用钢模,彼此间形成的接缝处用橡胶泥处理,以提高模板连接的紧密性。模板安装到位后在其外侧设置三角斜撑,检查顶丝的情况并调整。斜撑底部与地基具有较大接触面积是确保模板稳定性的关键前提,因此在斜撑下方增设木块,并将其与斜撑稳定连接。在斜撑与模板形成的接触面布设肋板,确保模板的稳定性。混凝土外观质量应保持一致,采用同型号的脱模剂且将其均匀刷涂到位。

(4)每完成一节施工后,相关人员应对井中心位置和垂直度进行检验。上道拱墙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值≥70%时,可以组织下一道施工。拱墙施工需要具有连续性,协调好生产要素的关系,尽可能将每道拱墙的施工时间控制在24h内,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和现场气温情况,合理确定拆模时间。

3.3 泵站沉井作业

泵站沉井施工期间,需在沉井上口周边安排1台抓斗挖机,其作用是开挖井内的土方并将其装车,由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堆放场所。井内靠周边的土方由施工人员开挖,应提高精细化水平,严格控制开挖厚度,以免出现超挖等异常状况。钢筋是重要的原材料,进场时加强质量检验,如检查原材料质保单、组织试验等,确保各批次钢筋的质量均可满足要求。此外,以设计图纸为准,完成钢筋的弯配和绑扎工作,具体采取绑扎接头的方法;设置接头时,其在受压区内应按50%交叉错开,受拉区按25%交叉错开,错开距离必须≥35d。在板、壁结构上开孔,孔径在300mm以下时钢筋应绕过,超过300mm时应在预留孔口处加固焊牢截断钢筋[4]。

3.4 基坑监测

施工期间的干扰因素较多,全面的监测能够给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指导。对此,在基坑外侧3m处布设土体沉降和水位观测点,及时采集数据,将实测数据与设定要求展开对比分析,超出后则及时分析成因、采取处理措施。当实测值小于控制值时,监测频率为2次/d;当实测值大于控制值时,调整至4次/d;当实测值大于警戒值时,此时问题较为严重,增加至8次/d。具体的基坑监测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基坑监测数值

3.5 泵坑回填

待泵站筒体安装到位后检查结构的完整性,在无缺陷的前提下组织泵坑回填作业。回填所用材料为石粉渣。分层依次回填,单层厚度宜≤50cm,敷设的进出水管均要得到压实处理。随着回填作业的持续推进,与泵罐壁的间距缩小至30cm时不可再采取机械夯实的方式,否则易造成损伤。完成泵坑回填后可进入基坑降水环节,此处不进行过多描述[5]。

4 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沉井逆作法的应用,最终的施工质量可满足要求,同时施工期间无安全问题,突破了普通沉井施工工艺在软土中下沉速度快、施工精度低、易破坏周边管线、安全隐患多的局限性。因此,沉井逆作法在沉井施工中具有可行性,希望文章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作法沉井泵站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软黏土中沉井加桩复合基础水平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巨型沉井首次排水下沉开挖方式研究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泵站数量
国外智库影响公共决策的四个作法
第四调和线的新作法及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