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城市设计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

2021-06-01 08:44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友好城市空间设计杭州市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2020—203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的提案,阐述了未来老龄化问题。根据杭州市发布的相关报告,早在2017年12月,老年人数量已占城市总人口的1/5,因此尽早开展老年友好城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老年友好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有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杭州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为上城区(30.41%)、西湖风景名胜区(28.62%)、下城区(26.49%),且全市的失能老人数为3.25万人,半失能老人数为7.51万人,由此可见杭州市老年人口分布集中,并且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压力较大的问题突出。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既要充分体现杭州市“旅游城市”的定位,又要兼顾老年友好城市的基本需求,应尽可能地完善城市服务模式,从而提高老年友好城市水平,满足未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充分彰显老年友好城市设计的优势。

2 未来老年友好城市的设计

2.1 医疗友好设计

根据杭州市老年人口现状,失能老人与半失能老人所占比例较高,再加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升,社会对医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医疗友好设计中,文章提出以下思路:

(1)以社区医院为第一防线,在社区医院增加病床数量,必要时社区医护人员可深入老年人家中做随访,使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2)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在其遇到突发疾病难以及时求助就医时,可以安装呼救应急设备,确保医疗机构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3)杭州市内有大量历史街区,尤其是在上城区、西湖风景区,这些街区存在道路狭窄等问题,难以满足救护车顺利通过的需求,因此采用院前急救系统来弥补不足。

(4)现有的数据显示,老年人群体遭受传染性疾病威胁的风险更高,且约有4%的老年人因为传染性疾病死亡,针对现阶段杭州市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为避免老年人遭受各类传染病的影响,可选择社区医院为基层单位,针对各类急性传染病做好预案,避免传染病发生。

2.2 生活空间的整合

针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老年友好城市的生活空间整合中,应优先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文章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1)针对上城区等地区存在的活动空间缺乏、品质差的问题,应首先解决公共空间停放的车辆问题,利用街道现状,形成个性化的小型活动空间,并在空间内增设休息座椅,为老年人的社交提供空间。依托杭州市开展的封堵拆违政策,尽快解决街巷两侧的“僵尸车”等问题,充分利用杭州市的土地资源,对相关地区进行整改。例如,在杭州市的小河直街,借助院落合围成半敞开的“凹”空间,并在周围增设座椅,方便老年人交流与休息(见图1)。

图1 “凹”空间设计效果图

(2)针对现阶段部分公共区域被机动车停放占据了公共空间位置的问题,应第一时间清理占地车辆,并根据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安装健身器材(见图2);而对于空间不足以摆放健身器材的位置,可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增设花箱、座椅等,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观赏性,满足老年友好城市的设计要求。

图2 安装健身器材图

2.3 完善无障碍环境,重视空间的衔接

目前杭州市的老年人口中,行动障碍人口约占总老年人口的30%,因此在老年友好城市设计中,优化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应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设计前相关人员应针对杭州市上城区、西湖风景区等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区域进行调查,以社区为单位了解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坡道改造工作,扩大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在此方面,老年友好城市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对于行动能力正常的老年人,考虑其行走要求可将道路的坡度控制在5%左右,形成自然的斜坡,避免老年人在上下行走时感觉吃力。而且应在斜坡上增加无反光、防滑的材料及设施,保证行走安全。(2)做好台阶改造,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将台阶改造为半坡道半台阶形式且加装扶手栏杆,满足其正常通行需求。

在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中,相关人员应开展以下设计。

(1)在缘石坡道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内容:①在人行横道设计中,各种路口都应设置缘石坡道,且缘石坡道应在人行道范围内,并与人行横道对应;②保障缘石坡道的表面平整、粗糙,提高路面摩擦力;③缘石坡道的下口位置高出车行道地面的高度应≤20mm。

(2)在人行天桥等道路设计中,为满足老年人的行走需求,可考虑增设垂直升降的电梯,降低老年人通过的难度。同时,可在两侧设置扶手,其设计要点如下:①坡道坡度应≤1∶12,而对于需要轮椅行进的位置,坡度应≤1∶8;②坡道每增加1.5m,要设置一个深度≥2m的中间平台做过渡;③应保证坡道平面的粗糙度。

2.4 打造养老驿站,在社区内解决各种需求

与其他地区相比,杭州市在养老保障上处于我国先进水平,依托当前杭州市的良好养老基础,可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将养老服务功能向下延伸,进一步彰显老年友好城市的特征。同时根据杭州市老年人分布情况和社区管理的特点,可考虑以社区为单位增设卫生医疗服务站、理发店、生鲜超市等服务场所,充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

(1)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可在社区内设置1处养老驿站,采用“主体服务区+加盟服务点”的模式,主体服务面积>200m2,以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服务,包括米面油、蔬菜水果、家禽鱼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老驿站配备1~2名送货人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2)完善补充性场所。老年友好城市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杭州市可在老年驿站的基础上开设个性化服务功能,包括文教娱乐、健康指导、日间照料服务等。并且,在老年驿站建设中,可根据老年人对颜色的辨识度,选择木色的窗户外框、暖色门牌等,尽量与杭州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

2.5 完善停车管理,优化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设计

杭州市的车辆较多,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6月,杭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车与人“抢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严峻的停车压力下,通过加强停车管理来保障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已经成为老年友好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杭州市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将道路空间分为车行空间、步行空间与停车空间三种,其中停车空间设计采用单侧停放的方法,保障道路至少有一侧为步行空间。建议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引入共享单车,减少机动车辆在老年人聚集区域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减少停车数量,使老年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在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中,考虑到许多老年人将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消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保障老年人活动空间平曲线、竖曲线蜿蜒并富于变化,但道路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辨认,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且有吸引力的物体。在空间变化过程中应合理搭配高低变化,减少台阶的设置,并做好防滑设计;在适当的部位增设休息区域,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场所。

3 结束语

在老年友好城市设计的大背景下,杭州市在城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口现状,通过发挥社区优势,完善城市规划路径,依托完善的城市规划路径,从多方面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对城市设计的满意度,符合“以人为本”的老年友好城市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友好城市空间设计杭州市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