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与成效研究

2021-06-01 08:44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科普科学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普阅读推广作为一种主题式阅读推广形式,是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1]。我国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经历了从依托文化扶贫到成立专门指导委员会、从借助农家书屋到设立特色科普阅读空间、从主题科普阅读书目推荐到系列主题科普阅读活动举行、从面向儿童开展科普阅读到大学生科普阅读的过程。我国形成了以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服务主体,中小学图书馆积极参与的行业格局。基于此,文章在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职责、使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2],在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与展览活动相结合、借助人工智能设备、推荐科普阅读书目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3]。文章提出图书馆与科技馆结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是提升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的策略。

因为“科普”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谈到“科普”时一般用“公众理解科学”来表达[4]。英国皇家学会于1985年第一次提出了“公众理解科学”概念[5]。在英国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公众理解科学的形式由“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科学”逐渐转向了“科学家与公众进行交流对话”,公众理解科学的研究目的也变成了“消除科学界与公众之间形成已久的疏离感[6]”。国外图书馆开展“公众理解科学”实践工作最典型的案例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联合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起的“公众科学节”[7]。公众科学节最早开始于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承担计划管理者的角色,高校图书馆则承担活动组织者的角色。此项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以及大学拥有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等科学资源在“公众理解科学”中的作用,增强了社会大众对科学的理解,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

综上,当前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研究主要是从战略层面和实践应用视角进行,缺少构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与成效的理论框架,缺少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研究,缺少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文章研究拟在已有的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信息生态理论引入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中,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与成效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

2 研究意义

2.1 研究的可行性

信息生态学理论体系是由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信息生态链理论、信息生态位理论、信息生态因子理论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8]。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主体、信息本体与信息环境三个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信息生态链是各个信息生态因子在信息流转过程中所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信息生态位是为了确保信息生态链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均衡发展而不断调整、优化信息生态因子的位置,从而更好地适应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和信息环境的发展;信息生态因子是信息生态系统中可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素。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最基本的特征是科普阅读推广本体在图书馆、科普阅读需求者、科普阅读引导者等不同科普阅读推广主体之间的传递,以科普阅读推广成效的总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各个科普阅读推广主体之间按照某种模式有机结合,构建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共享关系,最终形成专属于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并通过反馈不断提高科普阅读的推广质量。

将信息生态学理论引入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研究中,可以利用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中的“组成关系”去分析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框架结构,利用信息生态链理论中的“链式依存”去分析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共享关系,利用信息生态位理论中的“调整优化”去分析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协调反馈,利用信息生态因子理论中的“影响要素”去分析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质量评价。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与成效研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生态学整个理论体系展开深入分析,帮助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服务人员与职能部门及时发现科普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制订、实施、优化和改进科普阅读推广措施[9]。

2.2 理论与应用意义

从理论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分析信息生态学理论与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构建一种面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拔高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研究理论,拓宽信息生态学理论应用领域,为公共管理学、新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将信息生态学理论与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相结合,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

从应用层面出发,通过建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机制,可解决目前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主观、机制松散的问题,优化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生态系统,提升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科学性。

3 研究基本思路

沿着“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现状及理论与实践基础→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这条主线开展研究。引入信息生态学理论体系,将运行机制进行框架结构、共享关系的二级细分,将成效评价进行协调反馈、质量评价的二级细分。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研究其框架结构,包含传递流程、机制属性、模型设计;从信息生态链视角,研究其共享关系,包含合作方式、工作机制、信息交互、技术应用;从信息生态位视角,研究其协调反馈,包含协调过程与反馈渠道;从信息生态因子视角,研究其质量评价,包含评价要素分析、制定评价指标、设计评价模型。总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思路图

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归纳、提炼。

(2)访谈法。利用半结构访谈法开展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研究,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提炼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理论框架。

(3)定性分析法。利用扎根理论定性分析法推导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指标。

(4)定量分析法。通过探索性因子(EFA)分析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维度,根据验证性因子(CFA)验证其结构有效性,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权重进行赋权,基于定量分析法建立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5)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并进行实证分析。

5 研究内容

5.1 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

结合信息生态学理论,将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从框架结构与共享关系两个模块进行研究。利用信息生态理论中对于信息主体、本体、环境组成的关系概念,分析运行机制中科普阅读推广本体在不同科普阅读推广主体之间的传递内容、流程与特征,分析各个科普阅读推广主体合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之间复杂的共享关系,探讨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在不同科普阅读推广环境中的属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整个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模型架构。

5.2 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

成效评价是对最终形成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协调反馈与质量评价。利用信息生态理论中可以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素概念,分析在固定的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特征的基础上不同科普阅读推广主体间的协调、反馈过程,对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整体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的构成要素,制定质量评价指标,探讨适合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质量评价的模型工具。

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的框架结构是该研究的重点,这也是其他研究开展的前提基础。该研究将从运行机制作用于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的不同层次与级别出发,研究其传递内容、流程与特征,探讨运行机制在不同阅读推广环境中的属性,设计理论模型架构。协调反馈是该研究的难点。从科普阅读推广对象来看,科普阅读需求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性地提供协调、反馈渠道,从而清楚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读者的科普阅读需求,这部分工作需要长时间、反复的实践探索。

6 结束语

文章研究将信息生态学理论与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相结合,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应面向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科普科学
科普达人养成记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学拔牙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