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景观的可读性探析

2021-06-01 12:25陈明俊丁山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可读性

陈明俊 丁山

摘要:城市科技景观作为一类初露头角的景观类型,相较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在造型、色彩、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更新。随着各种建造材料、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城市景观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当前,我国的城市科技景观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一些中小城市还没有能体现科技精神的景观设施。本文针对科技景观发展滞后的问题,分析城市科技景观的特征,提出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科技景观;城市景观;可读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1 城市科技景观的内涵

城市科技景观是在传统景观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技术、材料共同打造的包括景观小品、雕塑、景观建筑等在内的一类特殊景观。这类景观通常没有固定的形式,从城市区域的景观设计到景观装置小品都可作为城市科技景观的研究对象[1]。城市科技景观诞生于工业时代,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机器批量化生產的艺术作品对以往单纯的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景观设计领域也突破了以往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的限制,开始大量使用PVC材料、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张拉膜等新材料制作城市景观设施[2]。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景观元素如水、植物等的结合,为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造型、色彩上也扭转了传统景观的形式,动态的造型、变幻的色彩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效果。

2 城市科技景观类型

2.1 科技园区景观布局设计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产业集聚的现象,科技产业的集中布局会形成科技创业园,这里的景观类型也会变得与众不同[3]。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以南的硅谷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与互联网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产业区,这里最早主要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因此得名硅谷。从空间形态上看,硅谷呈现带状特征,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交通便利,并且紧密地依托于周围科研实力雄厚的美国一流大学[4]。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现代主义建筑在这里鳞次栉比,例如甲骨文公司总部的建筑设计,将圆柱形和方形相结合的塔楼与弧形的玻璃幕墙巧妙结合,形成一定的科技感[5]。纽约硅谷、北京中关村、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等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区域,在园区布局设计上都有相似的特点,景观设施如雕塑、景观建筑等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公司之间的边界设计模糊打破了传统的公共和私人空间的限制,同时为员工提供了发挥创意与想象的活跃空间。

2.2 科技艺术装置设计

景观装置是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涵盖景观家具、雕塑、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等人为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景观设施[6]。而城市科技景观的外在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景观装置来体现的,人们通过不限于视觉的多种感官体验领略科技艺术的魅力[7]。科技艺术装置在造型上更具有创造性,例如在德国青斯特市街头建造的一座永久性景观装置——“Taumascopio”艺术万花筒(如图1、图2),打破了传统现代建筑形式,创建了一个空间中的空间[7]。该装置采用镜面材料制作形成,并利用了棱镜原理切割空间表面,使其产生了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8]。该装置设置了两种观看模式,分别为成年人以及儿童和坐轮椅的人准备,不同群体能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反射效果。

2.3 赛博朋克城市景观

2.3.1 赛博朋克城市景观的内涵

“赛博朋克”一词的产生与“后工业时代”概念的提出有密切的关系,“后工业时代”的概念由丹尼尔·贝尔首次界定,指人类社会由科技巨头统治的未来虚拟时代。赛博朋克的英文是Cyberpunk,这个单词由Cyber(数据)和Punk(朋克)结合产生的,前者指代科技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都由数字化的信息组成,后者则是来源于一种另类的音乐风格——朋克摇滚,这种风格具有强烈的独立以及叛逆的性格,它是反传统、反非黑即白的一种风格[9]。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其核心精神:“赛博是包装的外壳,朋克是反叛的内核。”[10]

2.3.2 赛博朋克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赛博朋克作为一种超前的视觉文化符号,源于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城市格局及空间的想象,对于当下城市科技景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体现在空间造型的多维立体化[11]。赛博朋克城市因人口众多、土地稀缺,空间利用率较高,如贯穿于楼宇之间的立体交通系统提高了交通效率,秩序感强的植物设计被安插在各种缝隙中,为城市提供尽可能多的绿化面积[12]。其次,科技作为景观艺术的载体,关系到景观设计,赛博朋克背景下的许多高科技成为表达景观艺术的载体。例如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在城市空间中投射的虚拟景象有多变的形态与色彩,而且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放在任何位置[13]。

3 城市科技景观发展策略

3.1 城市科技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景观,城市科技文化景观这一新的文化景观在文化内涵上略显单薄。传统文化景观多是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成果,当我们站在武汉黄鹤楼上往远处眺望时,脑海里不禁浮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典景色与诗词歌赋的结合营造了浪漫的氛围,使得古往今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14]。相比之下,当我们看向霓虹交错,看到充斥着电子屏幕、机器人的科技景观,会产生疏离感与冷漠感。

3.2 城市科技景观发展措施

3.2.1 融入传统元素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元素,并且能勾起许多人的回忆,将这些文化符号融入城市科技文化景观,能提升景观的魅力。例如由幻想建筑实验室(LAVA)设计的“纸老虎”景观装置,一方面,庆祝中国虎年的到来,另一方面,展现出保护动物的急切性[15]。此装置在造型上由两只四目相对的老虎组成,利用数字建模技术和现代制作工艺搭建而成,同时在艺术构成上借鉴了四川省传统的花灯工艺,外表使用铝材和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新式轻质膜材,内置低能耗的LED灯,整体造型威猛而又生动[16]。在不失科技感的同时,为景观建筑注入了传统文化的韵味[17]。

3.2.2 增强科技文化景观的交互性

交互景观是一类新兴设计,区别于传统以自然野趣为设计的审美导向,交互景观更注重景观与人之间各种信息的交流互动,并且让人产生不限于视觉观感的丰富体验感,例如利用触感产生交互的感应型景观,人们通过触摸装置的方式获得景观体验;通过声音信号的采集产生的动态反馈也是比较流行的交互方式[18]。城市科技文化景观要打造自己的独特性,就必须与传统文化景观有所区分,在设计规划阶段合理地在场地中加入交互景观元素不仅可以体现景观独特的科技文化价值,还可以增强对民众的吸引力。意大利建筑师达里奥·庞贝的景观建筑作品“会发光的IT树”是交互装置应用在科技文化景观中的典型案例。当游客穿越时,将唤起IT树的操作,IT树的顶部安装有3个超声波近距离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位置,并通过开源微处理器传达到LED照明系统。广场因为IT树成为一个显眼的空间,它响应了穿过人群的请求[19]。“只有有人通过的时候树才会被点亮,没有公众的时候它们是沉默的。”

3.2.3 注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城市科技景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借助当前各种科技的发展,景观中的装置、互动方式以及平面布局形式都可以产生许多有趣的变化。景观艺术的形态是不受拘束的,科技研究不断激发设计师探索更多的可能,例如日本的灵雾光舞装置,巧妙地利用水滴雾化科技与LED灯条的组合,产生了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光影美感[20]。同时,随着数字化以及参数化建模技术的日益成熟,设计师可以将自己脑中想象的事物变成各种可视化的数据内容,通过主观意志的加工,把艺术想象变成可以落地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组合。

4 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不能止步不前,要紧跟社会发展,不断地提升服务城市生活的水平与能力。一个好的城市科技景观项目的落地,不仅能为城市带来良好的旅游价值,还能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去处。城市景观设计师要善于了解各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提炼加工,在造型与色彩乃至功能上为城市景观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究,2020(6):89-90.

[2]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3]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4] 张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5]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6]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7]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8]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9]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4-75.

[10]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11]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12]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13] 房华,余希.由空间序列艺术论室内生态环境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8):118-119.

[14] 路丹丹,黄滢.传统村落人居生态景观改善策略研究——以苏州吴中区东山、西山风景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5-106,112.

[15] 石鑫,李雪艳.基于Processing平台的声音可视化运用[J].艺海,2020(10):102-103.

[1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觀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7]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8] 熊瑶,严妍.环境设计专业模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78-179.

[19] 罗云,叶洁楠.旧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20(7):22-25.

[20] 曹汇之,王夕倩.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07-110.

作者简介:陈明俊(1998—),男,安徽六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丁山(1960—),男,江苏南京人,硕士,教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可读性
以党报“主流观点”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浅析黑龙江日报三组系列评论的思想性可读性号召力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