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滋味两条鱼

2021-06-04 17:58王溱
走向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老李渔民青岛

王溱

青岛靠海。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里最多的是鱼。鱼的品种成千上万,但有两种鱼青岛人最爱,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不可缺失。因为正是这两种鱼,给青岛人带来的“吉祥”,带来了“情谊”。

鲅鱼

天空隐约闪烁着几颗散落的星,大地一片漆黑,万籁俱寂。远远望去,渔码头旁旧电线杆上挂着的节能灯在一闪一闪发出微弱的光亮。

刚到凌晨时分。

老李跟村里的伙计打着手电朝码头走去。那里有他们的捕鱼船,清一色的“大马力”,是这两年才更新的。4月刚过6天,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鲅鱼节”开幕,老李要跟伙计们去海上捞上一把,一方面新鲜鲅鱼能卖个好价钱,一方面也想捕条大鱼,弄个“鲅鱼王”展扬展扬。

春暖之日风浪也给面子,20多海里,两个小时就到了。撒网、放漂,上千米的流网顺着船帮缓缓滚进大海,那滚圆的浮漂在夜色下闪着白色之光,伴随涌浪上下起伏,如同调皮的顽童在水面嬉戏。时间不长开始收网。4月是青岛当地鲅鱼洄游的最好季节,鱼群特别活跃,赶巧了一网几百斤不在话下,弄好上千斤也不稀罕。

老李的运气不错,这一网下去估摸着怎么也有个300来斤。不贪,收网马上打道回府,赶上“鲅鱼节”开幕不耽误。

码头上已经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了,歌声响起、舞蹈跳起,欢乐的人群叽叽喳喳,与那些早已支棚搭架、摆着大小不一鲅鱼的商贩叫卖声混杂在一起,好一个“热闹”!

老李和伙计把鲅鱼抬上岸,“呼啦”一帮子人围了上来。“是本地鲅鱼吗?”“多少钱一斤啊?”还有两位直接吆喝:“有多少?便宜点,全包了!”

“大的40,小的30。”老李跟伙计们在船上就商量了,价格不高不低,定个良心价。

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演员们正在表演《喜气洋洋》,对面走来一位熟悉的渔民跟老李打招呼:“捕着大鱼了吗?”老李有些遗憾地摇摇头。“运气的事,来年再努力。今年的鲅鱼王不赖,22斤,1米4长,比前几年都长都重。”渔民安慰道。“300多斤的‘巨无霸看来是捕不到了。”老李说的“巨无霸”是4年前的事,当时有渔民捕上一条2米半长的大鲅鱼,创了历史最高纪录。“事在人为。谁能想到鲅鱼能成了咱渔民的发财之鱼,谁又能想到古老的习俗能成为今天的节日?”渔民看着热闹的人群,若有所思感慨而言。

鲅鱼是海洋里生长的鱼类,学名为“蓝点马鲛”。它的体态光滑娇美,纺锤形状,背部为蓝黑色,有许多蓝色斑点,腹部为银灰色。无磷。流线型的身体泳速极快。虽然无磷,但跃出水面时那光艳的身材也会“鳞光”闪闪,非常壮观。上世纪60年代以前,鲅鱼并不是主要的捕捞鱼种,那时鲅鱼属于“稀罕之物”,偶尔在市场上能见到。渔民们出海也多是“无心插柳”,意外所获而已,不像今天成规模的捕捞,更不会给渔民带来丰厚的物质收获。

然而,青岛沙子口一带一直有“送鲅鱼”的习俗,起源是一个美丽而悲情的传说。一位老丈人病危之时最大愿望想吃鲅鱼,结果女婿真的送来了,遗憾的是此时老丈人已闭上了双眼。这个传说代代相传,便有了每年春季女婿要给丈人送鲅鱼的“约定俗成”:“鲅鱼跳、丈人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覆盖整个青岛市。赠送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不仅是老丈人,还有亲戚朋友,甚至外地的好友。现在每到4月,随处都可以看到拎着泡沫盒或者塑料袋送鲅鱼的人,快递公司也很忙活,一件件包装封存结实的鲅鱼从码头、鱼摊、冰库起运,运往全国各地。鲅鱼成了亲情、友情的桥梁和纽带。

鲅鱼“走俏”让渔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青岛当地鲅鱼只有短短的1个月捕鱼期,但对勤劳的渔民来说,这1个月的收获足可以够1年的花销。鲅鱼的价位这些年随行就市,但总体是越来越高,从开始的10几元到今天的40多元甚至50多元,渔民的腰包可以说越来越鼓。当然那些“鱼贩子”也发了大财。一天卖几百斤不算什么,特别是网上销售,生意更是红火得不得了。今年4月没过多少天,光沙子口码头已经销售了10万多斤大鲅鱼,最远的卖到了新疆。鲅鱼成了许多人奔向甜美生活的“福鱼”。

鲅鱼谷雨过后最肥美,是许多人舌尖上的期盼。它被誉为“最有营养的十种海洋鱼类之一”,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元素一点也不少。因为成本等原因,目前还无法实现养殖,所以市面上都是正宗的“海鱼”。但是鲅鱼分布的海域不一样,味道也不同。青岛人还是喜欢自己海边的美味,买鲅鱼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呈蓝绿色,背部有没有明显的蓝色斑点,阳光直射下蓝绿色有无荧光感觉?没有,价钱上就会大打折扣。在吃法上也是“別开生面”:鲅鱼水饺、鲅鱼丸子、鲅鱼烩饼子、熏鲅鱼、红烧鲅鱼、鸡汤云吞三色鲅鱼、宫廷鲅鱼软豆腐、海水豆花炖鲅鱼等,都是当地人的“创意”,听了都让人“垂涎欲滴”,更不要说亲自品尝了。所以有人调侃说,青岛人真会巴结老丈人,把最美的食物献出来,还能不讨欢喜?

其实,现在青岛人把送鲅鱼已经上升到更高层面,不仅表达孝道之心,更多的还在于倡导尊老爱老。

老李见筐里的鲅鱼卖的差不多了,连忙上前制止道:“不卖了,不卖了。”旁边的人问:“不卖留着自己吃啊?”老李笑笑说:“还真是要留着自己吃,不过不是我们,是给那些养老院的老人。”这些年沙子口的春季鲅鱼一上市,首先要送给福利院的老人品尝。这已经成为习惯,也是“鲅鱼民俗”的一种新传承和补充。“春来鲅鱼鲜,孝道代代传”。老李和他的伙计们每年别的可以忘掉,唯独给养老院的老人送鲅鱼这件事牢牢记在心上。每年“鲅鱼节”的开幕式上,还会对优秀的“孝道”村民市民进行表彰,有的被表彰者领了奖走下台,马上拎着刚买的鲅鱼去看望福利院的老人,那持之以恒的劲头,确实令人感动敬佩。

又一个清晨,老李和伙计们再次出海。迎着暖煦煦的海风,望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老李心情格外愉悦。今天又是一个好潮流,收获肯定会不赖。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美好了!

白鳞鱼

在青岛即墨一带,素有过年过节吃白鳞鱼的习俗。特别是年夜饭,摆满各色菜肴的饭桌上如果缺少一道白鳞鱼,就很难称其为“丰盛”。

猜你喜欢
老李渔民青岛
还钱路漫漫
“段子手”老李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你吃了吗
你吃了吗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