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影响

2021-06-06 04:18范倩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功能血栓

文/范倩

急性脑梗死属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进行对症干预[1]。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研究显示其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作用,能够促进患者局部供血的恢复,也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缓解微血管痉挛的作用,目前在临床的应用越发受到重视[2]。考虑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通常存在脑部缺血的症状,为此临床在治疗时还可联合中成药血栓通治疗,血栓通具有抗炎、调脂、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脑部神经元,改善局部微循环,为此,二者连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为评估联合用药的效果,以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展开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脑病科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58~79岁,平均(70.23±3.2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24h,平均(9.02±1.22)h。基础疾病:高血压21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0~78岁,平均(70.28±3.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8h,平均(9.04±1.24)h。基础疾病:高血压19例;高血脂11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标准;②接受院内药物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接受临床各项检查及问卷评估。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②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无临床配合能力者。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先进行常规治疗,然后参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以血栓通450mg注射液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给药,每日1次;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丁苯酞,静脉注射,每次100mL,每日两次,隔12h用药1次。两组皆连续治疗2周(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观察,评估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连续用药2周(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NIHSS量表评价,总分42分,分数越低越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数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获取的所有数据统一采用SPSS24.0软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采用t检验,性别、基础疾病,类型等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用药前,两组的相关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观察组NIHSS评分(13.24±3.21分)低于参照组的(17.77±4.53分),Barthel指数(56.07±5.68分)高于参照组(47.28±6.20分),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s,分)

NlH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用药前 用药2周后 用药前 用药2周后观察组(n=31) 27.32±6.40 13.24±3.21 28.73±7.04 56.07±5.68参照组(n=31) 27.26±6.33 17.77±4.53 28.68±7.10 47.28±6.20 t值 0.037 4.543 0.028 5.820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2.2 两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用药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红细胞聚集指数 全血比黏度(mPa/s) 血清C-反应蛋白(mg/L)用药前 用药2周后 用药前 用药2周后 用药前 用药2周后观察组(n=31) 11.20±0.34 9.12±0.20 5.97±0.40 4.20±0.21 11.23±0.43 2.12±0.14参照组(n=31) 11.31±0.32 10.17±0.29 5.99±0.48 5.44±0.42 11.18±0.39 6.72±0.24 t值 1.312 16.595 0.178 14.703 0.480 92.1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脑动脉系统通常由于梗死、栓塞等原因,形成脑血管的缺血、缺氧等症状,当这一情况超出一定时间后就会造成该区域的脑细胞功能出现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脑组织的坏死情况,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脑细胞功能,也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4]。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早期的治疗原则是以对症干预的方式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起到保护患者的脑神经元、稳定斑块的作用[4]。在临床治疗的药物中,血栓通的应用具有积极效果,血栓通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中成药[5]。血栓通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起到恢复患者的局部供血、缓解脑缺血症状、保护脑部神经功能的作用[6]。而在临床用药中,考虑到患者急性发病期病情危急,常规用药在药物作用上有时起效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还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丁苯酞属于一种抗脑缺血类的药物,临床上目前会将这两种药物结合在一起联合用药,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7]。丁苯酞能够改善患者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减轻脑水肿,从而使得梗死面积得以缩小,同时还会对脑部的微循环和营养状态起到改善的作用,还可起到抑制脑部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元的功效[8]。在药物联合应用下,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用药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观察组NIHSS评分(13.24±3.21分)低于参照组的(17.77±4.53分),Barthel指数(56.07±5.68分)高于参照组(47.28±6.20分),差异明显,P<0.05;用药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低于参照组。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以下几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更好的改善,提示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提示患者的病情已得到了稳定控制且有显著改善[9];另一方面,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红细胞集聚状态也得到了改善,显著改善了患者前期脑部缺血、缺氧的不利情况,且发现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出现了明显降低,提示急性脑组织损伤的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炎症症状早期消退[10]。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可采取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用药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功能血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