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06 04:18牛挪朱沧龙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动脉证候例数

文/牛挪,朱沧龙

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多地出现于中年人群中,临床症状为恶心头晕、呕吐等[1]。早期的疾病治疗中,通常采用西医药物干预,能够缓解不适感,但是整体效果有待提升,难以根除疾病[2],有关研究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穴位注射既可以起到针刺的作用,又可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能使药物直达病灶。[3]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对错位的部位进行复原,进而调整关节的空间结构,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复原[4]。本研究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阳市南明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入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7、33例;平均年龄(61.42±3.18)岁;平均病程(15.74±3.21)月。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35 ; 平均年龄(62.44±3.25) 岁;平均病程(15.65±3.22)月。纳入标准:①具有颈椎导致的眩晕史;②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并在知情承诺书上签字;③存在骨质增生及钩椎关节不稳定的状况。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②具有因外伤及脑部引发的眩晕病症;③患有其他类型颈椎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推拿手法性别治疗;让患者采取坐姿体位,头颈部前伸状态,对其进行捏、拿、滚等手法形式的按摩,按摩部位为上肢肌肉、斜方肌、颈背肌、项韧带等,按照肌肉的走势及分布,采取弹拨、按压、理筋手法操作。颈部采取旋转复位的治疗方法,可根据颈椎偏移的部位实施关节纠正,每天1次。研究组:穴位注射+推拿。穴位注射药物应用复方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 1mL,每穴注射约1mL药水,穴位选取颈夹脊穴C3-4夹脊穴,治疗疗程为每周5天,共3周15次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检测患者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阻力指数。CASCS评分:评估指标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工作、主观症状、临床体征等,百分制,分值与患者的恢复情况呈正相关关系[5-6]。

中医证候积分:头痛(0~3分)、视物模糊(0~3分)、眩晕(0~3 分)等症状,按照症状的发展情况实施评分。分数与病症呈正相关关系。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为患者未出现疾病反复,各种不良症状消失;有效为头痛、恶心、眩晕症状显著缓解;无效为具有临床不良症状,病情并未减轻。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要高,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对照组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分析( ±s)

组别 例数 平均血流速度(cm/s)血管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血流(cm/s) 阻力指数观察组 50 27.84±2.130.51±0.1363.44±3.550.33±0.08对照组 50 20.29±2.541.61±0.2551.58±2.180.86±0.21 t值 10.6221 2.4183 15.3984 1.523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s)

组别 例数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50 5.43±1.391.16±0.22 5.9563 <0.05对照组 50 5.52±1.412.76±0.43 3.1745 <0.05 t值 0.326 2.458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 评分的比较分析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ASC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ASC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CAS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 评分的比较分析(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SCS 评分的比较分析( ±s)

组别 例数CASC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50 38.95±2.2268.98±3.25 56.5445 <0.05对照组 50 38.54±2.5351.17±2.33 38.4189 <0.05 t值 0.4137 18.7546 p值 >0.05 <0.05

2.4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9%),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1.65%)要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n(%)]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照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在颈椎病着中,其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疾病一旦出现,会造成睡眠功能的障碍、头晕恶心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脑血管疾病,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

在中医领域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眩晕”范畴,发病原因为:颈脊部位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导致气血供应不充分、风寒侵入体内,在治疗时,要进行疏通经络。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起到针刺的作用,又可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能使药物直达病灶。推拿手法治疗能够对颈椎复位,理顺脱位的韧带和肌腱,对小关节的错位实施调整,发挥其活血止痛等优点。在非手术治疗中,推拿手法能够对机体实施力学的刺激干预,通过按、揉、提等推拿操作,发挥其治疗方法中的舒经止痛、错位复原的效果。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治疗,能够复原患者的椎间关节结构,进而对神经造成刺激,缓解患者的局部痉挛问题,保持颈部关节肌肉的松弛度。将穴位注射与推拿手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疗效,提升脑部供血能力、缓解脑部位置氧气及血液不足的情况[8]。有研究表明,将穴位注射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部供血不足的问题,预后效果较好[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9%),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1.65%)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要高,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ASC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CAS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椎间关节问题,帮助血液循环功能的恢复,松弛肌肉紧张,降低局部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对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和常规的解剖位置进行复原。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推拿手法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患者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椎动脉证候例数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