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1-06-06 04:18何柳史小英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组间入院研讨

文/何柳,史小英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食道、十二指肠、胆道系统等消化系统内部的大量出血表现,其起病较急,且病情变化快,患者多伴有呕血、黑便等表现,血容量下降,极易产生各种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1-2]。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3-4]。本研究围绕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近1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组实施一般性护理、系统护理措施,主要就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西部战区空军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样本进行研究,以住院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2组,参照组54例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研讨组54例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措施。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柏油样便、暗红色便表现,尤其出血量大的患者,还存在气短心悸、呕血、面色苍白等表现,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表现者,合并凝血功能缺陷者。本研究已获得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34~71岁,平均(49.41±12.73)岁,男性女性分别为33∶21。研讨组:年龄35~72岁,平均(49.17±12.38)岁,男性女性分别为32∶22例。根据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54例患者行一般性护理干预,采取有效止血办法为患者迅速止血,同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研讨组54例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措施,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2.1 环境与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室温25℃左右,温度在60%以下,同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避免强光照射、噪声污染,室内保持柔和的灯光,从而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在生活方面,为避免发生血液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应当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从而保持脑血流量充足。严格掌握患者的活动时间与活动量,避免发生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等其他相关不良症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应当严格禁食,饮食方面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如患者出现非静脉曲张出血,可在止血12h后给予流质食物,之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患者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则在止血的48h后给予流质饮食,同时进行维生素、蛋白质的补充,可进食米汤、牛奶、豆汁、菜汁、稀粥等流质食物,少吃甜食,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

1.2.2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在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后,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详细说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机制以及常见诱发因素,让其掌握再出血的防控办法及其注意要点,告知患者健康、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强调遵守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另外提醒患者出院后需定期返院复查,同时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大便性状。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由于骤然发病,且病情危重,因此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恐惧不安、焦虑压抑的心理表现,直接增加治疗难度,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波动的根本原因,适当给予安慰,并积极鼓励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从而降低疾病风险。可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哪些不良反应表现是正常的,并予以简单明了的说明,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还可邀请以往临床成功案例进行现身说法,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

正确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其床头健康一览表中进行警示标注,注意病房内物品整齐摆放,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同时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如做好静脉通道、输血、输液等相关准备工作。可悬挂药物过敏标识卡于患者的床头,可给予医师正确的提示。

1.2.4 对于患者病情加强检测与观察

患者自入院起,护理人员应当协助其对于身体状况、生命体征、意识等进行检测,同时记录患者24h出血量,观察是否存在上腹部饱胀感、出汗等表现。如发现患者的血压降低、脉搏加快时,即可判断其血容量会产生下降表现。如患者存在急性出血征兆时,应确保其绝对休息时间,通过卧床休息能够减少其出血的可能性。如患者已经出血,则需及时进行血液补充,如输血等,可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对其静脉输送的速度予以控制,确保患者不会再次出血,降低休克率。

1.2.5 加强行为指导

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病情需长时间卧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皮肤感染、褥疮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当定期为患者翻身,并按摩其受压部位,有利于其局部微循环,减少压疮等不良反应风险。每次在患者发生呕血后,应当立即进行口腔清洗,提醒患者在进食后应当勤漱口、刷牙等,对于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及时清理,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可避免呕吐物的血腥味产生的刺激,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心理状况运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反映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观察与记录其再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处理研究采集的指标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x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心理状况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况评分接近,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后,研讨组焦虑、抑郁评价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心理状况[( ±s),n=54,分]

表1 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心理状况[( ±s),n=54,分]

2.2 记录两组患者再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由表2可见,研讨组再出血次数少于参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记录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s)

表2 记录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次数、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s)

分组 例数 再出血次数(次) 止血时间(天) 住院时间(天)参照组 54 3.13±1.08 4.39±0.62 19.62±3.37研讨组 54 1.04±0.72 2.96±0.41 13.77±2.53 t值 - 11.8323 14.1373 10.2014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较为普遍,其发病机制复杂,不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6]。有研究报道提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舒适性,同时增强疗效[7]。一般性护理措施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方面有所忽视,加之患者普遍缺乏基础性的疾病防治知识,促使负面情绪不断增强,极易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疗效难以保证[8]。系统护理措施则是将患者作为核心,从环境、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支持、行为干预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让其敞开心扉,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及时补足身体所需营养,促其早日恢复健康[9-10]。

研究结果证实,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况评分接近,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后,研讨组焦虑、抑郁评价均低于参照组,且研讨组再出血次数少于参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系统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各项疗效指标也得以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组间入院研讨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