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光眼病人构成比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21-06-06 04:18白丽丽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角型男女比例原发性

文/白丽丽

青光眼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两个:一个是患者视野缺损,另一个是视神经萎缩,作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科疾病,青光眼的发病人数高居全球首位,在诸多引起患者视力缺失的致病因素里,仅低于白内障[1]。截至目前,全球青光眼患病人,数已经超过7600万人,有相关专业人士预估20年后,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将超过1亿[2]。但与此同时,只要我们做到全面的筛查和预防,对全民进行青光眼医学知识的普及,便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光眼的发病,尽可能地避免或者延缓因为青光眼导致视力损失,这无疑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XX医院因青光眼住院进行手术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当患者在研究期间,由于诊断青光眼住院2次或者以上时,只对首次住院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共计得到1801例患者资料。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共分为≤40,(40,50],(50,60],(60,70],(70,80],>80岁等组,对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组,依据青光眼类型的分类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流程已经通过XX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已签署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以下检查:(1)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来检查视力;(2)眼前节检查:检查角膜、虹膜、晶状体,评估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3)眼压测量: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4)眼底检查:前置镜下行眼底检查,重点评估杯盘比值;(5)视野检查:采用自动视野计检查。

对青光眼患者类型的构成、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

1.3 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出院时的诊断分型,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继发性青光眼(SG)、先天性青光眼(CG)等5个类别。5种类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参照中国青光眼指南。

1.4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双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不同类型青光眼患病率的构成比,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对情况严患病率的影响,采取卡方检验对以上数据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五种青光眼患者类型的对比分析

不同青光眼患者类型的数目如图1所示,aPACG,cPACG,POAG,SG,CG分别有562、376、193、555、115例,占患者总数的31.2%,20.9%,10.7%,30.8%,6.4%。说明原发性青光眼占全部青光眼患者的大多数,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占一部分,先天性青光眼仅占很小一部分。见图1。

图1 5种不同青光眼类型患者的数目

2.2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图2为青光眼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在全部青光眼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06,说明从总体来看,男女青光眼发病概率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aPAC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3.22,cPAC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22,POA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38∶1,S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95∶1,C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

图2 不同类型青光眼男女例数

2.3 5种不同青光眼类型患者的年龄分布

图3 为不同青光眼类型患者年龄的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其中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组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组的年龄标准差相对最小,说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年龄较为集中分布,两组的中位数分别为63、61岁,在5种类型里中位数最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组的年龄标准差相对最大,中位数为18岁,表明患者的年龄较为分散。

图3 不同青光眼类型患者的年龄分布

2.4 原发性青光眼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通过图4可以明显地看出三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类型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 50岁到80岁之间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好发年龄,其中60岁到70岁人数最多,约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总人数的33.6%,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患者人数少,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人数无较大差别,两者多发病于40岁以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男性数目显著多于女性,且年龄分布较为平均。

图4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包括aPACG、cPACG、POAG3种类型)在所有青光眼住院患者中占大多数,约为62.8%,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占所有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比重略低,为30.8%,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占比最低,仅占6.4%,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本研究中占了大多数,但是由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与其他类型相比较为隐匿,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症状较轻,导致其就诊率低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服用药物对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重点防治年龄段在四十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点防治年龄段在四十岁以下。

5 结论

通过筛查提高检出率,可以对青光眼进行有效的防治,为治疗青光眼赢得时间,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分析的1801例青光眼患者数据由于相比与庞大的青光眼患病人群,所选取的样本量偏小,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别,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对青光眼的诊断治疗管理提供更为方便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角型男女比例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对团队执行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