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1-06-06 04:18黄文肖刘小凤李娇蒋馨妍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冠心病满意度统计学

文/黄文肖,刘小凤,李娇,蒋馨妍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简称,其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常见诱因为心理状况不佳、长期大量吸烟、暴饮暴食、激烈运动等。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脏病类型,患者会有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病情恶化会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乃至坏死,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本病具有病程长、疗效差、预后不良等特点,反复入院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降低其治疗依从性,故此,积极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及家属均已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女性分别为23: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0±15.4)岁,病程范围1~10年,平均病程(5.5±1.2)年;观察组中,男、女性分别为24:2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15.8)岁,病程范围2~11年,平均病程(6.3±1.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程构成表现相近,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的组别为对照组,主要为监测病情变化,提供舒适环境,进行饮食指导和基本的宣教指导。实施优质护理方式的组别为观察组,主要护理要点: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好入院手续后需要将疾病知识耐心地进行介绍,通过图册、视频等不同方式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其配合能力。全面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存在严重负性情绪者可由心理科医生从旁进行专业的干预,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生活干预:增加巡视次数,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需求进行主动了解和掌握,针对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需要定时协助其翻身,帮助其规律进食,加强口腔、皮肤清洁护理。确保患者饮食结构的合理性、针对性、科学性,对其不良饮食习惯加以纠正,详细记录饮食情况,以病情变化为依据调整饮食方案;③专科干预:对患者血脂、血糖、血压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如有异常应即刻汇报并积极处理。对患者疼痛程度加以评估,记录疼痛持续时间并对镇痛方案进行调整。疾病恢复期需要协助患者开展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④出院宣教:出院前再次交代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要点,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太极拳、游泳、慢跑等运动,1周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用药情况予以了解,以免出现不合理用药行为或药物不良反应[2-3]。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1)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超过50分,即存在焦虑情况;SDS超过53分,即存在抑郁情况。(2)采取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判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分为合理饮食、合理用药、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5大项目,各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x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49.13±12.2538.48±11.6152.94±13.2639.58±11.41观察组 45 49.60±13.31 22.78±6.21 53.13±14.17 25.38±5.85 t值 - 0.174 7.999 0.066 7.429 P值 - 0.862 0.000 0.948 0.000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例数 合理饮食 合理用药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4563.41±15.3464.05±16.2263.97±15.6862.53±14.7863.05±15.12观察组 4585.17±20.7684.39±20.1386.46±21.3686.53±21.0585.36±20.59 x2值- 5.655 5.278 5.694 6.259 5.85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的为84.4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作为一类常见的心脏病,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与患者的不良饮食结构、过度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但目前为止尚无治愈的特效药,而临床实践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4]。

传统的基础护理仅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和病情干预,而忽略了患者因为过于担忧疾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会加重病情的进展,出现不可逆恶化。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优质护理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调了对患者生活和心理的护理干预,给患者以优质的护理体验,使其身心都维持在健康状态。减少了情绪波动和生活方面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巩固患者疗效[5]。

本研究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为其提供了包括环境、生活、心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服务,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优质护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冠心病满意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