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失德 乱象频现
——请告别“追星”的错误打开方式

2021-06-06 11:59策划新作文执行明灯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饭圈追星偶像

@策划/新作文 执行/明灯

近年来,部分艺人失德、违法行为频频被曝出,不仅一次次挑战公众的认知底线,也触犯了社会道德和法律红线,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更会造成不良影响。今天的演艺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整顿、规范和自律。本期我们从低龄偶像、失德艺人、饭圈互撕和粉丝经济四个角度解读当今演艺圈乱象,并辅以作文真题演练,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拔苗助长之低龄偶像

★背景链接★

与以往成年艺人的出道不同,养成类的偶像一般为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往往通过练习生模式习得才艺,再通过“养成类”的选秀节目出道。不久前,一个名为“天府少年团”的组合高调宣布正式出道,但因成员年龄问题引发各方的热议。该组合年龄最小的成员7岁,最大的也仅有11岁,平均年龄只有8岁。社会舆论批评偶像团低龄化,而该组合也在出道4天后宣布解散……

→原因分析

1.社会风气使然。近年来,选秀节目热播、粉丝经济发展,“偶像养成”概念和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也深刻影响着演艺圈的造星产业。

2.利益驱动导致。与以往成年艺人的出道不同,由于年龄小、“后劲足”、进步空间大,越来越多低龄偶像吸引着资本的目光和关注,被期待能在热火朝天的偶像经济中分一杯羹,让商业包装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3.粉丝经济助推。通过抓住粉丝与偶像共同进步、最终见证偶像由素人到明星身份转变的“养娃”心理,节目制作方和艺人经纪公司将大量低龄偶像推到聚光灯前,吸引粉丝为偶像打投、应援,不断增强他们与偶像之间的黏性,助推了低龄偶像养成现象。

◆事件影响◆

1.违背相关法律法规。2016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将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网信办明确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炒作“网红儿童”行为。而这一团体出道,必然涉及各种商业活动,这与相关法律法规为“童星”降温的初衷相违背。

2.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团体的成员平均年龄仅8岁,最小仅7岁。正常来说,这些小朋友处于小学教育的一二年级阶段,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比较脆弱。高强度的训练、商演必然给孩子身心带来巨大压力,还可能导致孩子过早辍学。

3.给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从童星到明星,能够成功转变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作为偶像团体出道,其影响不局限于成员本身,更会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少年。而青少年“三观”还处于形成时期,部分青少年可能受到某些偶像团体因追求兴趣爱好、出名而放弃学业的影响,也过早辍学,蹉跎了大好的学习时光。最终可能既没有学习到知识文化,又没有成为明星,两头空。

◇参考对策◇

1.各级相关部门须对偶像养成类节目加强监管,刹住利用偶像经济无底线敛财的歪风邪气,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经纪公司和网络平台也须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人为己任。

3.家长应理性选择教育方式,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被功利左右。

【官方锐评】

打着造童星的幌子,忽悠孩子组团进军娱乐圈,不仅有悖于情理,还可能承担违法后果。“8岁成团,字都认不全,就开始认钱。”“催熟”少年的资本,哪里想过育才,明明只想圈钱。一旦畸形价值观扩散,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未来,更动摇国家人才基石。遏制资本造星敛财,守住为人父母的底线。找回干净的童年,各方眼里不能只有钱。8岁的孩子,该在教室读书,该在操场嬉戏,该在成长中探索童年的意义……比起成团出道,这才是他们该走的道。

——央视网《孩子不是筹码,别拿“年少成名”赌明天》

不可否认,所谓打造“童星”“童模”,“偶像养成”低龄化,实际上是一种虐童行为。只是这种虐童行为,经过了“艺术包装”,又不被法律所禁止,因而被众多家长和商家追捧。但有些做法虽然是合法的,却并非合理的。比如,让孩子去当所谓的“童星”“童模”,将演艺圈一些浮躁心态以及功利思维过早地灌输给孩子,甚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势必会造成孩子畸形成长,甚至成为一个不良习气早熟的“小大人”。特别是,家长过度功利,恰恰给了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

——北京青年报《偶像养成低龄化是经过包装的虐童》

光环破灭之失德艺人

★背景链接★

一段时间以来,艺人失德违法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流量担当”担得起利润,却担不起社会责任。他们不是德艺双馨的人才,被资本追捧后“一夜爆红”,成为低质量的“偶像”,便把提升艺德素养这件事完全抛在脑后。

→原因分析

1.流量经济的“财富密码”驱使着资本越来越无视艺人的品德、口碑和业务能力,而是靠砸钱、拉资源、发通稿等恶劣的营销手段为“偶像”包装起光鲜完美的“人设”。只要有合适的“人设”,就不愁吸粉和流量变现。因此即使“偶像”犯了错误,资本也绝不允许“人设”翻车,而是第一时间想办法靠公关“洗白”。

2.一些饭圈失去理智、漫无边际的追捧与顺从,形了一种泡沫般庞大而虚浮的假象,让“偶像”们活在一个由令人咋舌的壮观数据、整齐划一的控评和铺天盖地的温柔营造出的“美好”世界里,使得他们不顾伦理与道德边界、视法律如无物的胆量变本加厉。

3.一些所谓“流量明星”在爆红前,根本就没有具备基本的法治意识,也没有做好应有的道德“储备”,有的是非不清、善恶不明,有的品行不端、言行不当。一旦名利双收,受到“粉丝”追捧,特别是资本青睐时,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事件影响◆

1.盲目追星,易导致极端行为发生。一些明星艺人是被打造出来的,真实情况可能与其展露出来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当真实情况被揭露,可能会让追星者产生巨大的认知失调和心理落差,容易使其丧失对人的信任。

2.一些德不配位、素质堪忧的艺人被过度包装,把粉丝文化变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不良粉丝文化浪费大量社会资源,误导青少年价值观。未成年人,心智本身就不成熟,再加上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炼,所以很容易被那些“明星”带上歪路……

◇参考对策◇

1.为社会存正气,在责任上敢于担当。文艺工作者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艺术理想,强化使命担当。

2.为世人弘美德,在艺术上勇攀高峰。艺人身处这个行业之中,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要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勤业敬业,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尊重。

3.为自身留清名,在底线上保持清醒。文艺工作者要严修身,坚守高尚道德,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要对职业心怀敬畏,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追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要自尊自重、自珍自爱,不为虚名所累、不为利益所缚、不为欲望所惑。

【官方锐评】

“演艺先做人,做人德为先”,演艺人员作为公众人物,背后有成千上万喜爱、支持他们的人,理应在遵纪守法、道德品行方面以身作则。吴亦凡、郑爽等人的行为,不只是缺少艺德,更触犯法律。无论偷逃税还是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此前一些艺人吸毒等劣迹,哪一个不是对法律的挑战?如果任由这种人为青春“代言”,成为青少年偶像,岂不是成了精神荼毒?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演艺人员提高修养、加强自律,也需要整个行业强化规范、主动约束,还需要相关平台尽到守土之责,不让那些劣迹艺人兴风作浪,不给“饭圈”撕咬提供空间。

——人民日报《碰道德法律红线,演艺之路就走到了“终点线”》

偶像应当如何做,才能发挥引导价值呢?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为正向,二为适当。偶像对粉丝的引导必须是正向的、积极向上的,对于粉丝正面的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而对于其负面的言行应及时约束和制止。同时,引导粉丝的最好手段就是以身作则,偶像只有自身言行端正,才能发挥榜样力量。劣迹艺人、行为失德者是不能成为偶像的。“适当”一词,则体现在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上:张弛有度地引导粉丝,不缺位,但也无须事事参与、事事回应。跌落神坛,丧失神秘感和距离感的偶像,很难再次获得粉丝的崇拜与追捧,其榜样价值也随之衰减,长此以往,偶像的引导价值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红辣椒评论《赵丽颖工作室被禁言,偶像的正向引导不可缺席》

理性缺失之“饭圈”互撕

★背景链接★

近年来,“饭圈”乱象频发,不仅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而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等不良现象,不仅透支着明星的流量,更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侵害着流行文化的正向价值。

→原因分析

“饭圈”乱象既涉及粉丝无底线追星问题,也涉及平台纵容的问题,还涉及商家的不良行为问题。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不良导向下,一些资本无视社会责任感,通过数据造假、话题炒作、控评控场来制造“流量明星”……

◆事件影响◆

1.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饭圈”为了争夺流量,会现场应援、转发投票、刷浏览量,组织粉丝积极打榜,对不符合利益的其他人群进行攻击、谩骂,甚至侵犯隐私、人肉搜索,严重损害他人的人身权益和精神健康。

2.不顾他人,妨碍公共秩序,如“粉丝接送机致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等事件。变异的“饭圈”文化愈发频繁地进入大众视线、渗进大众文化领域,甚至直接败坏社会风气、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线,严重影响和破坏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对策◇

1.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爱豆”。

2.艺人、平台和企业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遵纪守法严以自律,以好的作品、经得起检验的优秀内容来打动人,让自己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

3.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在治标的同时,拿出治本之策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用法律武器对涉嫌违法犯罪者依法严惩,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官方锐评】

“饭圈”不是一天坐大的,而是在背后一些力量的作用下一天天养大的。毫无疑问,“饭圈”乱象也与有关平台管理不力有关。面对兴风作浪者,平台如果不及时采取强力措施,放任其助长网上“戾气”,伤害的会是广大青少年,影响的是全社会,平台自身也绝无可能独善其身。

——人民日报《“互撕”粉丝群被禁言:一点都不冤》

畸形“饭圈”,粉头将粉丝群聊、追星App变成排除异己的平台,更拥有独断专行的绝对话语权。一旦粉丝深陷其中,被收割的不只是钱袋,更是独立思考的“脑袋”。理性追星的姿态,应当是粉丝与偶像共同成长。“爱豆”们努力呈现更好的作品,粉丝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大家一起站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红星评论《女明星多个后援会微博被禁言,别把追星变寄生》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童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如果任凭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被畸形“饭圈文化”占据,那么,收获的就只能是迷狂情绪、暴戾之气和拜金主义。青少年优质文化建设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是一项耕耘在当下,收获在未来的灵魂事业,也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民心工程。

——科技日报《加强优质青少年文化建设,消除畸形“饭圈文化”》

金钱收割之粉丝经济

★背景链接★

粉丝经济由来已久,早期主要以追星族为主,但随着移动互联、社交媒体、消费主义的兴起,娱乐业和选秀节目大发展,流量思维开始大行其道,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粉丝经济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应援、打榜已成为一名合格粉丝的“基本修养”,更有粉丝集资重金买报纸版面、城市户外大屏广告位为明星庆生,国内不过瘾还要去世界各地“刷脸”。总之,只有明星想不到,没有粉丝做不到。

→原因分析

1.技术动因。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不仅生产了可以让粉丝与偶像进行亲密互动的虚拟空间,更推动了粉丝经济赖以生存的社群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网络直播等技术的发展为粉丝经济产业链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持。

2.商业支持。粉丝是特定产品、服务、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契合了商业资本的增值需求,商业资本的介入又为明星、网红、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粉丝经济具有组织性。网络粉丝群体以共同的符号(或人或物)为精神领袖,通过网络结成一个个规模庞大的想象性共同体。在虚拟社群中个体对所属群体产生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其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动机。例如活跃在贴吧、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粉丝,他们的活动均有一定的组织性,有时会集体性地进行一些“反黑”“刷数据”等活动。

◆事件影响◆

1.引导粉丝非理性消费。在《青春有你》《创造营》等节目中,由于偶像的影响力要通过粉丝的购买力来体现,粉丝会通过集资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应援。节目规则让付费增加投票机会,鼓励粉丝集资购买专属会员卡,让节目中粉丝不断刷票,打榜,实则为粉丝财力的大比拼,错误地引导粉丝进行非理性的消费。

2.数据造假带来恶劣影响。明星数据造假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大范围、有组织的一个产业。这在本质上破坏了公平。一方面,这种极端的消费购买行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默许和鼓励粉丝造假,终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娱乐产业水平和实力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3.对低龄粉丝的价值观产生误导。粉丝经济的主体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行为举止有时缺乏理性,可塑性极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参考对策◇

1.管理部门方面: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市场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相关的运营机构也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共同抵制违背社会诚信的暗箱操作行为,完善互联网监督举报机制应对经济欺骗、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违法行为。各方协力完成相关法规制度,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才能为“粉丝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2.企业、团队方面:在影视作品宣传过程中,要合理包装,不要过度夸大作品和粉丝效应。要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3.粉丝个人方面:作为粉丝经济的主体,粉丝的理性是遏制不良商家乘着粉丝经济的快船大步向前的有效工具。粉丝群体需要意识到自己行为与目的的正当性,培养自身理性追星的素质,使得那些利用粉丝狂热心理的商家难有生长土壤。

【官方锐评】

近年来,资本操弄的选秀节目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时打造“流量明星”,并联手品牌赞助商实现注意力资源变现。这种套路的“成功之道”在于,既火了“偶像”,让大量粉丝群体体验了“养成系追星”的快乐;又火了品牌,让品牌赞助商在饭圈打投推高的数据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谓一石二鸟。饭圈青少年看似个人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有资本之手在上下操弄。我们不能坐视青少年被偶像经济深度绑架,价值观被少数“大粉”和劣质偶像带歪,更不能坐视偶像经济长期野蛮生长,通过“互撕互黑”搏眼球赚流量,操弄网络舆论、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

——中青网《警惕资本操弄“偶像经济”之手》

这种流量至上的玩法获利高、见效快,但实际上只是资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制造的是虚假繁荣。而且,当同质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毕,无法通过异质化内容和作品带来粉丝增量,粉丝间的“内卷”现象就必然产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乱象就难以避免。这种“流量漫灌”效应的后果,就是从一个打榜到下一个打榜,不断上演“庞氏骗局”,用大量的造假流量把故事讲下去,不仅无法创造真正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还终将毁灭自我价值。

——央视网《过度内卷!被透支的粉丝经济该治一治了》

从粉丝经济的角度看,很多明星本人就是作品。他所精心经营的人设,他的绯闻、家庭和生活方式,构成了吸引粉丝追随的幻象。“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这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明星对粉丝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赋予明星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明星在粉丝的追捧中获益时,就要面对主流社会对你的审视和要求。欲戴王冠,必受其重;流量越大,责任越大。

——凤凰网评论《流量越大,责任越大》

高考直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宁波市2021学年期末考试作文题)

不久前,视频网站“爱奇艺”制作的选秀节目《青春有你》因发生“倒奶”事件而被监管部门叫停。在该节目中,粉丝必须购买赞助商“蒙牛”集团为节目定制的专款奶制品,扫描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打榜投票。粉丝为给偶像助力,疯狂购买该奶制品,喝不了就倒掉,互相攀比,以倒的牛奶多,垒起的“奶墙”(奶制品的外包装)高为荣,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引发了舆论的巨震。

针对此事件,请以“给______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从爱奇艺CEO、粉丝、蒙牛集团CEO三者中,任选其一为收信人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思路点拨】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限制: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选择了一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事,我们写作时不可脱离具体的事件,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需结合“倒奶”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折射出的问题进行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作文的任务限制。首先,作文要针对“倒奶”事件表达感受和思考;再者,以“给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写作,需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行文特点;其次,从爱奇艺CEO、粉丝、蒙牛集团CEO三者中任选其一为收信人,具体写作中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首先说明引发事件的《青春有你》节目被监管部门叫停,给出了明确的价值导向。“粉丝为偶像助力,疯狂购买该奶制品,喝不了就倒掉,互相攀比……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引发了舆论的巨震。”这是倒奶事件的恶劣影响,引导我们反思青年人群中盲目追逐偶像、过分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可从粉丝群体、网络传媒和商家的角度探究问题的根源,结合国家“反对浪费,厉行节俭”的倡导,形成理智追星,爱惜资源的价值判断。

我们写作时需全面思考造成这一事件的种种因素,既不能丢弃“狂热追星”的前提,也不能忽略“资源浪费”的后果。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后,写作时不可脱离材料,但还要联系社会展开深度思考,最好能结合具体事件来谈,不要空谈道理。结合高一学生实际,选择粉丝作为写信对象,思考和感悟可以更为丰富一些,更容易下笔;但如果我们对节目播出平台或赞助商在事件中的作用有深入独到的思考,结合社会现实,同样可以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切题立意有:

1.从粉丝的角度:追星不能以浪费为代价;理性应援,做更好的自己。

2.从“爱奇艺”的角度:别靠浪费粮食创造流量;树立节俭新风尚,媒体责任不可或缺。

3.从“蒙牛”的角度:切莫重利而轻义,厉行节俭之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

偏题立意有:

1.理智追星。(忽略了“造成浪费”这一关键信息。)

2.珍惜资源,人人有责。(忽略“为偶像打榜”的前提。)

3.偶像应当正确引导粉丝。(材料并未把偶像作为写信对象,偶像在事件中的责任不是题目的关键点。)

……

范文展示

理智追星莫浪费,青春你我共成长——给粉丝的一封信

《青春有你》的粉丝朋友们:

你们好!

前不久,流传在网络上的一则视频刺痛了我的眼睛。整箱的饮料被毫不吝惜地倒入下水道,染白了周围的地面,色彩鲜丽的包装盒被丢弃一地……这是《青春有你》节目粉丝为偶像打榜而大量购入,扫完二维码就“倒奶”而造成的场面,我的内心充满了不解和难过。

我想问:这样的无理性行为,真的让你们和心中的偶像走得更近了吗?

不是的。《青春有你》是一档充满时尚和年轻元素的节目,喜爱节目的你们,想必是在台上光芒四射的偶像身上找寻到了自己拥有或渴望的青春模样。因偶像聚在一起,为他助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什么时候,悄悄变了味?近年来,“粉丝经济”一再引发社会关注,“盲目”“狂热”是其中的关键词,浪费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热烈的打榜投票或许真的给了你们一时的快乐,但你们想过吗,疯狂买入,大量囤积,盲目攀比,只为节目里的虚幻名次和数字?那白白流失的牛奶,是你们消耗在一档娱乐节目里的时间和精力,是自己和家人辛苦换来的金钱,也是国家屡次倡导要节约、爱惜的资源!这也绝非你们支持偶像的初衷吧。

青春,应当是这种抛弃理性、践踏资源的姿态吗?

光鲜的偶像固然是青春的点缀,但理智和责任才是青春的模样。我无意批判各位心中的偶像,只是诚恳地向你们建议:娱乐节目及其塑造的偶像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释放压力的途径,千万不要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更不要把它变成压力的来源。著名词作者方文山说,如果你一直羡慕偶像剧的人生,不进行自己的人生,那你快乐的目的会徒增你的苦恼。面对平台炮制的娱乐泡沫,面对商家夸张的宣传,不妨多一分理智,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来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耗尽钱力充当某些企业逐利之路的垫脚石。

这样的“青春有你”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吗?

青春从不缺少偶像,但有的片刻闪烁,有的却恒久发光。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人民吃饱饭奋斗,他的科学成就、奋斗历程也让他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在他逝世后,有“粉丝”深情留言:好好吃饭,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两相比较,不知道会不会对你们有所触动。

“倒奶”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最终导致节目被监管部门叫停,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反对非理性、倡导节俭的态度。泼出的牛奶覆水难收,宝贵的青春尚待珍视,青春你我,切莫在纷繁多彩的文化泡沫中迷失了自己。

此致

敬礼

你们的朋友:艾青春

2021年7月7日

■结语■

青少年追星无可厚非,但原则和底线是守住自己,不能丢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所以,我们在有意或无意加入“追星族”时,还是要有点“实用主义”。要在内心深处不断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追星?明星能给我的生活和未来带来什么价值?追星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人不讲实用原则,必然陷入理想主义或幻想主义的深渊。找不到实用价值,追星就如同一场没有目的的旅行,你在为明星抛给你的花花草草陶醉之时,也无端挥霍着自己的美好青春,并把自己的人生带进虚无世界。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明星当不了饭吃,要活着还得靠自己。

如果你重视追星的实用主义,也许你就能在追星时保持一定的理智,拒绝外界不良诱惑。但是,要确保“城池不失”,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坚定的人生理想。有人生追求,你的内心才足够强大,你的“城池”才不会空虚,所有的不良诱惑才不会乘虚而入。

猜你喜欢
饭圈追星偶像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大众偶像
整治“饭圈”乱象
“追星”女孩鲍硕
偶像报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