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 饭

2021-06-07 06:30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大米饭昌明山芋

文 周 旭

①什么叫添饭?现在50 岁以下的人恐怕不一定说得清楚了。这是老一辈人的时代记忆,是与饥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20 世纪50 年 代到80 年代,家里来了亲戚,再穷再困难都要煮米饭、烧肉招待。我们那里属于苏北高沙土地区,水稻是稀罕物。只有到了谁家砌房造屋,婚丧嫁娶,或者端午节、春节,才能吃到白花花的大米饭。

③有一次,我爸爸当年就读如皋师范的同学丁昌明夫妇来了。妈妈赶忙去向人家借了二斤米,又去街上称了二斤猪肉。二斤米在锅里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纯粹的大米,右边在大米里掺和了山芋。猪肉是和马铃薯一起烧的,另外用自家母鸡下的蛋蒸了一大碗韭菜鸡蛋。

④那个年代,农村里的小孩子是不作兴和客人一起坐在主桌上吃饭的。开饭的时候,我和两个妹妹坐在矮杌杌上端着饭碗吃。妈妈给我们三个孩子盛的是大米与山芋掺和的杂粮饭,而且山芋的数量是大米的两倍。

⑤妈妈从主桌上给我们每人夹了一块肉,我不晓得两个妹妹是怎么处理这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的。我把它埋在饭底下,用饭掩盖得严严实实,好让上面的每一粒米每一粒山芋丁都浸透肉的香味。待到饭要见底了,这块大肉终于露出了它笑眯眯的模样。我把它夹在筷子上,左瞧瞧,右看看,然后迅捷送入口中。但是,且慢,我并未立即吞咽,而是把它放在舌头底下,与我的味蕾紧紧地贴在一起。这块肉至醇至美的味道,由唇,到舌,到喉,直至到胃,到心,缓缓流淌,推进,把我迷醉!

⑥在主桌上,我奶奶、爸爸、丁昌明叔叔夫妇都是盛的大米饭,妈妈盛的是山芋饭。她尽量坐在饭桌的一角,饭碗与丁叔叔夫妇的保持一段距离,而且没有盛满,有一筷子没一筷子的,吃得很慢。她要照顾客人吃饭的进度,频繁地给奶奶和客人夹菜。一会儿用筷子夹肉,一会儿用调羹挖鸡蛋,把个丁叔叔吃得点头晃脑。我妈妈夹一块肉,他头一点:“谢谢。”我妈妈夹一块土豆,他头一点:“谢谢。”几声“谢谢”过后,一大碗米饭扒得差不多了!

⑦添饭的时候到了。这一切尽在妈妈的眼皮底下。她默不作声,到锅灶上又盛了满满一碗米饭,把饭碗藏在身后,然后一个箭步,一碗饭越过丁叔叔的右肩,从他前胸垂直而下,“咣当”一声精准地倒扣在丁叔叔的空碗里。这一系列动作,像沙家浜阿庆嫂倒茶的动作,机灵、连贯、流畅,就在眨眼的三五秒之间。对妈妈添饭的意图,丁叔叔好像没有察觉,又好像知道了一点点似的。他半推半就,继续埋头吃饭。

⑧丁叔叔的爱人也是老师,其姓名一下子记不得了。她眉清目秀,穿着朴素但又清爽考究,衣领衣袖从无折皱。我妈妈说,她和丁昌明很般配。

⑨话说妈妈给丁叔叔添饭之后,他爱人歪头对他说,你吃得下吗?丁叔叔说,能吃,能吃,吃得下!

⑩大家“哄”地一声,笑了起来。

⑪我奶奶这时候发话了:一定要把肚子吃饱啊,丁昌明。不要前脚离开我家,后脚到家就喊肚子饿。好同学不要客气!丁叔叔爱人说,谢谢阿姨呀,我们来了就不客气啦!

⑫妈妈把添饭的碗从盖住丁叔叔面前的饭碗上慢慢移开,只见丁叔叔的饭碗像制作地球仪的模具,还像洁白的蒙古包,圆圆的,吉祥,好玩。

(选自2020 年8 月12 日《扬子晚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在作者看似云淡风轻的叙述描写下,我们看到老一辈人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缩影,也看到了普通家庭平凡人身上的善良和淳朴,读来让人有几许感动,又有几许心酸。如果说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三笔两画,描写了若干个不同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善良、淳朴、热情的封建底层女性形象,那么《添饭》的作者就是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围绕“添饭”这个主体情节进行了系列的细节描写,将母亲在特殊年代的智慧、淳朴、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有所思

1.文章第⑤段有何作用?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猜你喜欢
大米饭昌明山芋
山芋飘香的春天
大米饭
山芋飘香思绪浓
关于大米饭的慨叹
一碗大米饭
山芋岁月
雅漠营子人物(二题)
孟昌明作品
良心
完形填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