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2021-06-07 04:54沈怡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干预策略农村小学

沈怡婷

摘 要:学习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稳定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广大农村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建设相对薄弱。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导致学习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以更好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 学习心理;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36-002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研究

随着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危机日益突出,甚至引发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学校也将心理课程放到校园建设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由于学习问题导致的心理危机更加频繁、更加严重。

(一)表达能力不足

在学习生活中,农村学生对于自己观念的表达,很难用语言把它讲述得清楚明确,常常出现词句短缺、语句重复、结巴磕绊、语义混乱等现象。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受到地域影响,农村学生习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导致普通话水平以及书面语水平相对落后,也就容易造成语言表達能力的不足。

(二)承受能力不足

农村学生是比较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群体之一,他们通常自信不足、敏感自卑、心理脆弱、胆小孤僻。在习惯养成中,常常出现弯腰驼背、畏手畏脚、不敢直视等行为。在遇到挫折时,许多学生经常感到失望沮丧、自我封闭,部分学生甚至容易采取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严重危害生命安全。

(三)思维能力不足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闭塞,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导致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刻板单一,常常缺乏思维的发散性、灵动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知识,他们没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手把手教学。

二、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小学阶段是孩子处在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容易引发严重心理危机。

(一)心理教育意识淡薄

心理教育在国外比较盛行,但在国内的研究并不深入,还只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对于心理知识缺乏了解,教育意识更加淡薄,甚至没有心理教育的概念。另外,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仍旧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熟视无睹,焦虑、沮丧、恐惧等心理现象在家长们眼中常常被误认为是孩子抗压能力差、意志力欠缺的表现。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我国的心理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很多农村学校而言,心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的心理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因此,学校的心理课程常常是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虽然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但是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的实践技能,通常采用以往的教育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学习心理障碍。

(三)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生人格。在农村小学中,存在很多的留守儿童、随迁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而且不少学生家庭的租住环境较差,人们知识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较浅,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良行为习惯居多。孩子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埋下心理隐患,诱发心理危机。

三、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随着儿童升入小学,校园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阵地,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学习问题将会紧紧牵动学生的情绪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容易诱发学生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重视日常心理辅导工作

班级,是每个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效应。而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应当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创建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1.开足上齐班级心理课程。在农村小学中,心理辅导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紧缺,心理课程常由班主任兼任。然而,大多数班主任都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以及辅导技能。对于心理辅导的相关流程不甚了解,容易把心理辅导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导致这门课程的失去意义、失去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尽力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足上齐心理健康课程,每周至少安排一到两节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心理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学习心理障碍,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2.辅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有些学生外向乐观,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胆小内向,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常常憋在心里,不敢跟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学习心理问题。心理日记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有效方式,通过日记的形式鼓励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只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获得学生的心里上的信赖。对于学生的心理日记,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

3.培养学生受挫抗压能力。学习一旦受挫,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变得无所适从,心理紧张不安,从而增加学习负担。从长远角度看,挫折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力,完善健全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学习障碍,让学生经历失败的痛苦,尝到挫折的滋味。此时,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丢下心理包袱,鼓起勇气走出困境。让学生明白,挫折会让人感到消沉、抑郁、焦虑……但是不能沉陷于此,要冷静下来,勇敢面对,才能获得新的人生。

(二)建设专业心理辅导团队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心理教育意识不够普及,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专业师资力量比较欠缺,心理辅导设备比较简陋等现象。这些教育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面对诸多问题,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学习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农村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形成系统规范、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模式。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心理辅导策略,努力形成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教育师资团队。尤其是常年担任心理课程的教师,站在学生心理辅导的第一阵线,更应该主动接受心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心理辅导的相关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

2.建设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专门为学生提供各项心理服务的地方,能够给予心理受困的学生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敏感脆弱,害怕多疑,因此心理辅导室应该布置得温馨安静、整洁柔和,使来访学生感到身心放松,安全舒适,这样才能减轻受困学生的心理压力,乐于与辅导教师沟通交流,有助于疏导学生的心理危机。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辅导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外聘专业心理辅导员。从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障碍,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定期来校进行兼职。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到心理辅导室对心理受困的学生进行疏导。另外,心理辅导员作为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任课教师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问题,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技巧。

(三)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1.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它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不少学校周边仍然存在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建立学校与社区的新型关系,形成共建合作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周边资源,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同时,抓好校园环境安全整治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取缔周边非法娱乐场所,维护校园教风学风,创建文明安全校园。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最早的人生教师。

家庭和家长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甚至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促进孩子在学业上保持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家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本着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孩子的各项能力,支持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钻研。这样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探究知识,主动学习钻研。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的与日俱增,导致不少学生对于学习失去热情,甚至产生畏惧抵触的情绪,引发学习心理危机。

1.认清学习动机。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当中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社会价值,喊出许多假大空的学习口号。导致不少学生对于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真正的目的性,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热情,产生厌学心理。因此,班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關学习心理的班会,集体讨论学习动机,互相交流学习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另外,也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帮助个别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排解学习上的烦恼,认清自己的学习目的。

2.激发学习动力。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活泼清晰的语言描述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优化教学,结合颜色鲜艳的教具讲解知识,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到获得新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问题的分层设计,让学生都能拥有课堂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人生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并且实行,但是心理教育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才能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危机,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李伯藜.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干预策略农村小学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