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深究“四性”

2021-06-07 04:54费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性定位特点

费婷

摘 要: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小学数学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如今大多数练习课都只是单纯地练习书上的习题,教师不重视,学生不想听。为了焕发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活力,本文从练习课的定位和特点入手,阐述了师生定位和习题定位,以“四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生成性,使练习课的教与学相辅相成,真正实现练习课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 定位;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40-002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练习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基本上每个单元都会安排有练习课。练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授课的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把练习课当成习题课来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果教师能对练习课有深刻地思考和认识,大胆创新,或许能焕发练习课的活力,凸显练习课的教育价值。

一、找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定位

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种导、练、评、议相结合的课型。练习课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新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要上好练习课,必须对练习课有准确的课堂定位,才能使练习课行之有效。

1.师生定位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不是一味地由老师讲,学也不是由学生一味地做和听。不只是新课教学,在练习课教学中也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练习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和习题,研究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学生要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列出已经掌握的和没有掌握或者有疑问的知识点,共同为练习课做好准备。在练习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问题的精心设计上,在练习的解题依据和关键处设问,在解题的易错处和易混淆处设问,在运用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联系处设问,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练习课要以学生的练习为主,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有部分学生不会讲的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最后才是教师提供帮助。

2.习题定位

练习课的习题不能简单地照搬书上的内容,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习题的设计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和功能,保证习题的量和度。

第一,练习课的习题要和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材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习题,将教材习题的顺序进行调换或者适当改编教材习题。当教材习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时,可以适当增加几道习题。第二,练习题要和学生的学习反馈相结合。针对新授课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在练习课上需要再次组织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析,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第三,练习题要能引导学生自省。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感受已经学会的,及时发现不会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对比和优化。在交流差异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提升自我,体现练习课的人文价值。

二、深究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特点

练习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解题技能,而且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可是练习的枯燥乏味让很多学生都不喜歡上练习课。因此,教师要深究练习课的特点,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学生上练习课的兴趣,提高练习课的课堂效率。

1.把握练习课的结构性

新授课要有完整的课堂结构,练习课也是如此。完整的练习课应该包括:(1)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在回忆整理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梳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完善,再进行全班交流。低年级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整理,高年级的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2)针对练习,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练习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也要有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3)讲评小结,在针对知识点的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和小结,讲评和小结都要以学生为主。(4)拓展延伸。在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解决有较高难度的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求知欲。(5)总结评价。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概括,总结做题的经验和教训,掌握解题规律。同时,开展自评、他评和互评,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6)检测反馈。最后通过完成习题或者布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任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是完成习题的形式,检测题不宜过多,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放在课上,也可以放在课后。当然,课上的检测效果更好,反馈也更及时。

另外,在设计完整的练习课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练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练习后及时进行归纳和小结。尽可能减少一题一练,多进行题组训练和题组对比,引导学生辨析,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教学中设计480÷4和408÷4、553÷5和513÷5这两组题,体会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基本原理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或不够除,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讲究练习课的层次性

设计练习题时,一要做到题量适中。题量太少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题量太多容易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完不成练习任务。二要做到难易适度。不能都是简单的题或都是有难度的题,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难易题的比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题,由课本延伸到课外。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变式练习或综合练习,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运用。最后设计拓展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层次的习题,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设计练习课的开放性

在组织练习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开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小组合作、竞赛、闯关等。设计一些有趣的题目或游戏,加入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练习”一课中,出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为了让墙报更美观,他们在墙报四周贴了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至少是多少?他们还打算在墙报表面放一块防尘玻璃,至少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数学练习设计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练习的兴趣和信心。

此外,还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利用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开放性问题等形式举一反三,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乘法的简便运算”练习课中,先出示101×56,然后改成99×56和99×56+56,最后让学生编几道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4.探究练习课的生成性

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节课真正宝贵的是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化解差错,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如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根绳子长53米,第一次剪去12米,第二次剪去18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1)12+18=30(米);(2)12+18=30(米),53-30=23(米);(3)53-12-18=23(米)。第二种和第三种算式不同,答案相同,但是正确的只有第一种。我先请正确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只要用“12+18”就可以了,再让错误的同学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最后提问:“怎么改,第二种和第三种就正确了?”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马上就能想到把问题改成“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全班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而且从一道题生出另一道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有意地出示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如在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时,出示判断题:2+43=65(×),86-4=42(×)。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个位上的数还被当成了十位上的数来用,那么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这些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练习课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课时,让我们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习题为主线,深究练习课的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创造真实有效的练习课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练习课上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桂芹,李秀珍.小学数学练习课六步教学模式的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5(09):16-17

[3]李宾妮.结合学教实际 实施精准练习——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研究和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11+113

猜你喜欢
四性定位特点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