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以色列强敌环伺下的生存之道

2021-06-08 08:06许述
领导文萃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备役军官以色列

许述

有这样一个国家:领土仅2.5万平方公里,不如中国海南省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大;全国人口才800多万人,仅为中国上海的1/3;资源方面除了沙漠,就是死海。但这个国家成了“小国中的超级强国”,赢得了全世界的钦佩、赞叹与尊重。这个国家叫以色列,在世界地图上找这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太小了。

以色列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只要一打仗,炮弹可能落到任何人的家门口。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将军达扬说:“整个国家就是一条边境线。以色列的安全有着罕见的地理上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由于阿拉伯邻国的严重敌对性而大大加深了。”以色列则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射程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挺好,如同打不死的“小强”。

全民皆兵,动员能力令大国咂舌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似乎只有草原游牧民族才搞全民皆兵,而这种军民一体制在现代国家已经不合时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以色列却“逆流而动”搞全民皆兵,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色列常备军只有约20万,但预备役有40多万,这对一个总人口才800多万的国家来说,已经够多了。也许其他国家的动员能力不比以色列差,但在这一点上怕是没法儿和以色列比——他们把国防动员做到了全世界。早在2001年,以色列就在全球设置了兵站,战事一旦扩大,这些兵站便负责把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组织回国参加卫国战争。

现在,以色列的国防动员今非昔比,效率高得令人咂舌。一般战事发生后,18小时,全体预备役领取武器;24小时,机动到位;36小时,投入战斗。这是理论上的数据,也是最低标准,真正打起仗来效率更高。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利用“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以军一个预备役装甲旅从接到动员令到投入战斗仅仅用了8个小时,比标准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天。这个装甲旅尽管是“预备”性质,但到位速度极快,而且战斗力也很强:上去戈兰高地后,顶住了叙利亚4个精锐装甲师的凌厉攻势。

从这次战争整体看,战争爆发15分钟后,动员令发出;20小时后,两个预备役师抵达西奈半岛指定地域;48小时后,预备役30万人全部到位。事后,有西方军事评论家指出:“如果称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大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大胜利。”

上校收入远超部长

以色列人中工资最高的官儿是谁?

他的职务以“总”字开头,但既不是总理,也不是总统,而是总参谋长。一个以色列上校军官的收入比部长多,这还是在不计算各种补贴的情况下。

以军单兵素质之高,世界公认。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60年,以色列一所航校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但只有一个人,因为只有这一个人合格。别误会,不是以色列飞行学员素质低,而是校方要求太严,淘汰率太高,高到90%以上。在这方面,连美军都自叹弗如,以軍的飞行员选拔超过美国的宇航员,选拔标准之严超乎想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国空军再次出动的时间为20分钟,而以色列空军却缩短到7分钟,比美国空军还快了近两倍。

有句话说,当领导的,平时要看得出来,战时要冲得上去。以军军官和上级必须身先士卒,这一点尽管未明确写入条令条例,但已成为以军的传统。1949年4月的“纳赫肖恩”行动中,以军一个旅决定撤退,奉命断后的连长发出了一道著名的命令:“士兵全部撤退,指挥人员全部留下担任掩护!”最后,士兵们全部安全返回,而指挥员中3名排长和8名班长阵亡,只有1名班长活下来。1976年,以色列发起震惊世界的“乌干达解救人质突袭行动”,200名突击队员只死了1人——突击队队长。

据统计,在历次战争中,以色列军官的伤亡比例是士兵的4倍!将不畏死,兵何惧哉?

以色列军官素质过硬,与其特殊的选拔方式很有关系——公示制度。对军官的晋升初步决定后,将对外公示,时间长达1个月之久。期间,如果没人有意见倒好,要是有人提出异议,那“升官”的事儿基本就黄了。公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军官晋升完全由上级说了算,实现了同级和下级监督。以色列战事频繁,没有人想与一个无能的同级并肩作战,也没有人愿意跟着无能的上级白白送死,所以同级和下级的监督非常管用。

武器装备60%出口

如果觉得以色列是因为有美国才能走到今天,没什么了不起,那就大错特错了。以色列的崛起离不开美国的帮助,但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尤其是军事装备上的独立自主。

看几个相关数据:以色列国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5%;对国防工业的投资占整个工业投资50%;军事高科技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0%。数据很枯燥,但最有说服力。2003年后,以色列军事工业的运行基本上维持了上述数据,有增无减。

20世纪80年代末,以色列每年的军火销售额占到整个工业出口总值的1/3。如今,以色列制造的武器装备60%出口,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总销售额位居世界第六。

以色列的军工产品大赚其钱,靠的是品质和口碑。在这一点上,以色列不像有的国家,只倾销自己淘汰的武器装备,以色列是只要有市场也出售“高大上”的产品,如航空电子设备、预警机、无人机等。美军的武器装备够厉害,可有的重要部件其实是从以色列进口的。1985年,美国就从以色列购买过电源装置。如今,著名的F-16战机和B-52H轰炸机挂载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是以色列著名军工企业拉斐尔公司的产品。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这句话不仅表示犹太人很聪明,更表示犹太人不盲从,追求创新。一个社会人,不盲从不难,但作为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以军也能做到“不盲从”吗?答案是“能”。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军队给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等级森严。为维护上级权威,下级不能质疑上级的决定,当然更不得抗命。然而,以军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一传统。在以军,就算你是低级军官,只要对高级军官的话有疑惑,可以随时打断提问。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的军队是被禁止的,而在以军却得到提倡和鼓励。质疑权威并非以色列军队特有的现象,而是全体以色列人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据前国防部长佩雷斯回忆,他小时候放学回家,母亲不是问他学到了什么,而是问:今天你在学校里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令老师回答不上来?

不盲从,质疑只是第一步,有自己独创性的主见是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1973年的一次战斗中,一向优势在握的以色列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原来,对手发明了一种先进武器,可以对坦克进行精确瞄准和打击。以军很快想出了办法,瓦解了敌军的优势。别以为是多么“高大上”的招,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所有坦克开动起来,造成战场上沙尘四起,这样敌军无法看清目标,也就难以精确瞄准。想出这个办法并果断下令执行的,连基层军官都不是,仅仅是一个班长!

军队没了规矩,那怎么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军队当然得有规矩,以军也不例外。但以军例外的是,条条框框只是针对基础训练中的士兵,如果你已经是军官,就必须得有自己的脑袋,要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以色列,有句话家喻户晓:“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和脑袋。”

以军为什么成功?以色列的军事改革内容多为老生常谈,并没有多少“新鲜”元素,他们之所以能打,是因为把事情做到了极致,把简单变成了不简单。

猜你喜欢
预备役军官以色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跳伞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哥伦比亚 军官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官”一词的由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