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裴子馀墓志及相关问题考释

2021-06-08 00:27李胜军
炎黄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贺知章墓志

李胜军

唐代裴子馀墓志。青石质、方形、盝顶形盖。盖四刹刻十二生肖和缠枝花卉纹饰。中心篆书“裴公墓志”四字。志石边长90厘米,满行40字,共1455字。志文为楷体。该志由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撰文并镌刻。裴子馀弟裴耀卿,外甥唐代著名史学家韦述撰铭,一方墓志,三人合作,实为罕见。唐代名家为人撰写墓志现象虽颇为普遍,但裴子馀墓志是目前仅见唯一一方由贺知章撰文并镌刻的墓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现将墓志及相关问题考释如下。

河东裴氏介绍和裴子馀世系考略

志曰:“府君讳子馀,字冬卿,河东绛人。自伯益虞佐,裴侯秦族,祇尼先德,舃弈昔范。”志文将裴氏祖先追溯至上古贤人伯益。伯益,又作伯翳,因协助禹治水有功赐嬴姓。后人曾获封裴侯,故又以裴为姓。河东裴氏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高门巨族。自汉、魏直至隋唐五代,裴氏家族人才辈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三千余人。

裴子馀墓志记其十三世祖徽、七世祖叔业、曾祖正、祖春、父守真、弟巨卿、耀卿以及裴子馀子泳等。裴子馀《新唐书》有传。其弟裴耀卿官至尚书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另有《裴耀卿德政碑》《裴耀卿墓志》、裴耀卿之子《裴士安墓志》等诸多材料相印证,结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所列河东裴氏三眷五房十一支。可知,裴子馀属南来吴裴叔业支。其家族世系如下:

十三世祖徽--七世祖裴叔业--曾祖正--祖春(腘)---父守真--长子冬卿,即子馀(次子耀卿,三子巨卿或叔卿,四子季卿,五子幼卿,六子侨卿,七子春卿)—裴子馀子泳。

梳理墓志和史料,可做以下几处勘正:裴子馀墓志、《裴耀卿墓志》《旧唐书·裴守真传》均记裴子馀父为裴守真,而裴耀卿之子《裴士安墓志》则记为裴守忠,当以裴守真为正。

《旧唐书·裴守真传》:“裴守真,绛州稷山县人。北魏冀州刺史裴叔业六世孙。父亲裴腘,大业年间为淮南郡司户。”而《裴子馀墓志》《裴耀卿墓志》《裴士安墓志》均记裴守真父为裴春。究竟是“春”与“腘”,亦或二者乃名与字之别,尚缺更多材料佐证。

《裴子馀墓志》:“弟同州司法巨卿,济州刺史耀卿等,痛深罔极,托题遗范”《舊唐书·裴守真传》载:“(子馀)他兄弟六人,都有志向与操守。二弟巨卿,为卫尉卿;另一个弟弟耀卿,另外有传。”因此可知,裴子馀弟中有一名巨卿,为卫尉卿。而据《新唐书·裴耀卿传》:“裴耀卿,字焕之,是宁州刺史裴守真的次子。”又:“裴耀卿兄弟七人,老大馀为冀州刺史,老二裴耀卿为左丞相,老三裴叔卿为济州司马,老四裴季卿为湖州司士参军,老五裴幼卿为洛阳尉,老六耀卿为中书令,老七春卿为太子中允。”《新唐书·裴耀卿传》中不见巨卿之名。对照上述材料,由此,巨卿可能乃老三叔卿之另一字。《新唐书·裴耀卿传》中之老六是侨卿,误记为耀卿。裴耀卿乃老二。据此可勘史之误。

《裴子馀墓志》:“尚书左右仆射、赵城文献公即公之第三弟也,以天宝二年归祔乡邑,遗孤感慕,勉成先志。”又《裴耀卿神道碑》则云:“以天宝三载七月十八(阙十九字)震悼罢朝,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结合《旧唐书·玄宗纪下》:天宝二年七月,“丙辰,尚书右仆射裴耀卿薨。”《旧唐书·裴耀卿传》:“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寻转左仆射。一岁薨,年六十三。”据此,可知裴耀卿乃逝于天宝二年(743年),可纠《裴耀卿神道碑》所记之误。

裴子馀仕宦履历及相关问题

裴子馀一生履职颇多,为官清俭,深受百姓爱戴。志云:“府君内刚外柔,词秀形柬”,这与史料相吻合。据《旧唐书·裴子馀传》记载,景龙年间,裴子馀为左台监察御史。司农卿赵履温上奏,欲把泾、岐二州数千家隋代蕃户子孙没为官户奴婢。子馀强烈反对,并当廷与赵履温辩论,最后采纳了裴子馀的奏意。志文又载:“开元初,累迁冀州刺史。政存宽惠,人吏称之。”据《畿辅通志》记载,裴子馀六世祖裴叔业曾为后魏冀州刺史,其父裴守真曾为唐冀州刺史,子馀复为冀州刺史。又据《旧唐书·裴耀卿传》载,其弟裴耀卿也曾为冀州刺史,所以祖孙三世四人都曾任冀州刺史。

志云:“(裴子馀)又为岐王府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子余居官清俭。”岐王,爵号始见于唐。其中唐朝李范、李珍、李茂贞均曾获封岐王。根据裴子馀之年龄与履历,此岐王当为李范。李范,原名李隆范,唐睿宗第四子。唐睿宗景云元年 (710年)获此封号。

裴子馀墓志对其孝悌品行和居官清廉大为褒扬。同时用较多篇幅赞扬其父之孝行。说明其受父亲影响颇深,家风至纯。裴子馀在其七兄弟中,官职并不是最高,其三弟耀卿曾为左、右仆射,六弟侨卿为中书令,均属宰相之职。但其影响力并不在两位弟弟之下。其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学术地位很高。志云:“君积庆德门,生而敏惠,……年十八经儒之誉见推州里”。时人将他与同朝为官的李朝隐和程行湛并称。李朝隐和程兴湛以文法著称,裴子馀则以词法知名。当时有人问雍州长史陈崇业,子馀与朝隐、行湛优劣,陈崇业曰:“譬如春兰秋菊,俱不可废也。”其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张说齐名。

其二,裴子馀以孝闻名于世。赐号“孝公”,列古代二百四十孝之一。其孝行深受父亲裴守真之言传身教。志载:“父守真,……深学至行,礼乐攸宗。……初,晋州府君养寡姊,抚诸侄,友睦闻於朝廷。”裴子馀深受父亲影响,加之自身礼法修养颇深,所以志文云:“府君继承先志,不陨旧德”,他精心侍奉继亲刘夫人,并在父亲去世后,抚养教育尚年幼的弟弟们。宋代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二一三·裴子馀》:“直以孝为谥,真无愧比心。可怜张说叹,知得子馀深。”

裴子馀卒葬地及墓志多人记铭之因考

志文明确记载,裴子馀以开元十四年(726年)病逝于洛阳归德里私第,同年权厝于河南委粟乡。据考证,唐代河南委粟乡在洛阳城南万安山北麓(今洛阳伊滨区李村镇南宋沟村北),据出土于洛阳的裴子馀侄,裴耀卿六子裴士安墓志云:“(裴士安)遘疾经旬,以春三月二日终於旅舍,享年五十二。夏四月,丹旐北旋,秋七月,达于伊川之别业。……纪石铭云:“伊之西原,旧业依然,冀有託兮。”说明河南委粟乡乃裴子馀家族原葬地。又据裴子馀志文载,其夫人韦氏开元三年(754年)早亡于长安大宁里,权厝于万年县东郊。裴子馀死后应与夫人合葬,但因故未成,故权厝于河南委粟乡。其弟巨卿、耀卿委托其好友贺知章撰文并刻铭。墓志又云:“公之平生常以故乡为念,每谓诸弟曰:归全获没,从先人於九原,则吾愿毕矣。”可见,裴子馀归葬故乡的愿望很高。天宝二年(713年)裴耀卿病逝后,归葬绛州先茔内。两年后,天宝四年(715年)十月,裴子馀夫妻才被迁葬于绛州先茔内。

裴子馀墓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元十四年(726年)裴子馀死后下葬时其弟巨卿和耀卿所作。第二部分为裴耀卿作地方官时为纪念裴子馀,而邀请裴子馀好友贺知章撰文并刻石。第三部分是天宝四年裴子馀夫妇迁葬于提山先茔时,其外甥,唐代著名史学家韦述再次记铭。在古代,大多请别人或者后人撰写墓志,但一方墓志多为由一人撰写而成,此墓志由三人撰写,其原因可能是天宝四年,裴子馀与夫人合葬先茔时,其外甥韋述将裴子馀之前的两次墓志铭合刻在一方墓志之上,所以留下了这方三人合著的墓志。

贺知章书法作品述略

贺知章(约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盛唐著名诗人、书法家。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 中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为放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咏柳》《回乡偶书》是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

贺知章诗文精绝,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但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作品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刻石和流传日本之草书《孝经》。《龙瑞宫记》刻于龙瑞宫飞来石崖面的中心部位,周刻线框,框高76厘米,宽69厘米,楷书阴刻,共12行,满行15字。结字疏密均匀,端庄中寓俊秀,雄浑间透姿媚,是研究贺知章书法艺术的难得资料。贺知章草书《孝经》书“今文孝经”本文,无署款。据卷末小楷识语“建隆二年(961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贺知章草书《孝经》充分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性格。

洛阳北邙之裴氏祖茔所属支系

历年来,洛阳北邙先后出土13方裴氏家族墓志。分别为《裴胤墓志》《裴仲将墓志》《东光县主神道碑》《裴翁庆墓志》《寿昌郡君裴氏墓志》《贾钦惠妻裴氏墓志》《裴少烈墓志》《苏公妻裴夫人墓志》《裴喧墓志》《裴遘墓志》《裴遘故夫人李氏墓志》《裴镐墓志》《裴铣墓志》等。根据墓志记载,结合史料可知,洛阳北邙裴氏墓地系裴蕴裴胤支,此裴氏支系从裴蕴裴胤延续到太和九年(829年)去世的裴喧。此支虽然绵延久远,但不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裴氏世系中。因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乃是担任过宰相官职的裴氏世系,而裴仲将支系中无人出任过宰相。故北邙裴氏与裴子馀、裴耀卿所属南来吴裴叔业支非同一支系。

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猜你喜欢
贺知章墓志
长安城里的狂客
贺知章金龟换酒
微访谈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图说书法(七十九)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咏柳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