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楚雄故事与文物遗迹

2021-06-08 00:29苏醒陈丽王国付
炎黄地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遗迹标语长征

苏醒 陈丽 王国付

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团结互助、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队伍。饱受剥削压迫的楚雄各族人民,受到红军严明的纪律和亲民爱民行动的感召,又亲眼看到了红军为解放人民所做的流血牺牲,从内心里十分感激和爱戴红军。红军长征过楚雄,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但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热爱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政治品质,体现了浓浓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

故事一:一丘萝卜,两种遭遇。1936年,禄丰县琅井(当时属牟定县)的贫苦农民武春平种了一丘萝卜。4月中旬,一支红军经过萝卜地旁,见武春平在地里锄草,一名红军问他说:“老板,卖几个萝卜给我们好吗?”武春平60 多岁了,以前从未见过吃东西给钱的官兵,便顺手拔了几个萝卜丢给他们,希望快快把他们打发走。没想到,红军捡起萝卜后,很真诚地付钱给他。事隔两天,国民党“中央军”尾追红军而来,他们一进村就以搜查红军为名,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见到武春平的萝卜地,一窝蜂地冲进去,弄得满地狼藉,不但不给钱,还威胁打骂他。一丘萝卜,两种遭遇,让60多岁的武春平老人真正看清了谁是穷人的军队,谁是穷人的死敌。

故事二:碾房藏兵救红军。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某部从元谋赶往皎平渡渡江途中,经过武定县环州地区,彝族妇女钟吴氏和她的儿子主动带领红军爬沟过坎、翻山越岭,将部队带至好走的地方才依依不舍告别红军回家。红军大部队走后,钟吴氏发现一位叫廖安和的红军班长因脚崴脱臼落下了,立即安排家人机智地将他背进碾房养伤,并躲过敌人层层搜捕。在她们精心照料下,小廖的脚伤不久就痊愈了。他去追赶部队时,钟吴氏不仅给他准备了干粮,还把家里仅有的两毫钱也送给了他。

故事三:西瓜地里捡铜板。1935年5月初,红一方面军来到元谋县,红军战土见路旁西瓜正熟,就去找瓜农买瓜解渴,但当地群众都被反动派欺骗跑到山上躲起来了,地里根本找不到人。红军战士到地里小心翼翼地摘下西瓜解渴。吃完西瓜后,他们把铜板放到西瓜皮下面,等西瓜主人回来自己拿。红军走后,当地群众回到村里,见到了西瓜地里留了许多铜板。一下子“西瓜地里捡铜板”的故事就传开了。过了几天,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也路过了这里,一看见西瓜,就如狼似虎扑向瓜地,瞬间就将瓜地蹂躏得一塌糊涂,没吃完的西瓜还被踢烂,西瓜皮则满地都是。

故事四:《红军草》。在武定、禄劝一带,有一首歌谣叫《红军草》:“自从红军来过了,到处长满红军草。红军草,红军草,一年四季长得好。不分土地肥和瘦,处处长得嫩油油。红军草,红军草,一年四季长得好。不怕寒霜和冰雪,天气越冷花越好。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花儿开像五角星,远望就像红军笑。”这种草,原叫辣子草(有的地方叫托福菜),每逢荒年,穷苦人民就用它来充饥。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武定、禄劝时也用它填饱充饥。相传红军走过后,这种野菜更加绿油油地生长起来,漫山遍野都是。武定人民为了纪念红军,从那以后就把它取名为“红军草”。

故事五:三块银元。1936年4月15日清晨,一支红军队伍从楚雄西菜园进入楚雄城外的古山街。因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街上的居民家家门户紧闭不敢出门。红军到了一家叫“长辛马店”的旅店,想进去歇一下脚,便礼貌客气地敲开了门,店主姜美珠胆怯地将红军迎进门。经过小心翼翼地接触了解,姜美珠觉得红军并不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反而觉得红军是好人,是穷人的队伍。她主动帮红军烧水做饭,还给红军介绍楚雄周边的情况。第二天,红军离开楚雄时,硬是要塞给她三块银元,姜美珠不要,红军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是人民的武装,不能白用老百姓的东西,应该照付才行。”

故事六:红军锅。1936年4月16日,红二军团战士在南华城北街王福存家住宿,王大妈忙着为红军做饭到深夜。第二天,部队出发时,一位红军端着一口装满盐巴的铝锅,对王大妈说:“大妈,昨夜吵着你家了,这口锅留给你家用吧,里面装着海盐,可以治大脖子病。”红军走后,王大妈把锅擦得干干净净,当成了传家宝,逢人就夸紅军好。

故事七:莲花一曲颂红军。姚安县城东郊三联村,历史上有唱莲花落的习俗。1936年4月初,演唱莲花落的艺人们辗转来到禄丰县广通镇一个叫公鸡箐的地方,遇上了红军第二军团。红军与他们热情地交谈并邀请他们共进晚餐,并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艺人们深有感触,一曲《红军抗日》的莲花落脱口而出:“正月里,正月正,红军司令带红军,八路红军团结好,打富济贫为人民;二月里来是春分,女将带兵贺兰英,前阵先锋是萧克,后面督战贺兰英。…… ”红军走后,艺人们相继编出《红军长征》的唱词,年年唱,月月唱,一直唱到新中国建立,人民翻身得解放。

故事八:大姚《十送红军》歌。1936年4月18日,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进入大姚,沿途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军长征的目的、意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走后不久,大姚群众中广泛流传一首歌谣《十送红军》:“蜻蛉河水清又清,工农红军去长征;神兵天将到大姚,留下多少鱼水情;长征播下革命种,《十送红军》万里行。一送红军安乐村,秋毫无犯子弟兵;二送红军下了山,阴雨连绵北风寒;三送红军到七街,红漆桌子两边排;四送红军到白鹤,白鹤阵阵空中过;五送红军到凉桥,跋山涉水斗志高;六送红军进盐丰,开仓分盐济贫穷;七送红军杨梅山,水冲岩石白浪翻;八送红军进彝寨,尊重习俗人人爱;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十送红军渔泡江,江上船只穿梭忙;千军万马江边站,千言万语涌胸膛;满腔热血一句话,红军精神代代传。”

长征过楚雄的文物遗迹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楚雄地区,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三条路线共经过八个县一千多个村庄,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战斗旧址、哨所等革命文物遗迹。这些长征文物遗迹,无声地讲述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的历史岁月,记载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长征故事,阐释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宝贵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长征文物遗迹,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遗迹一:狮子山红军哨。狮子山红军哨位于武定县狮子山电视转播塔北侧300米的“盘陀石”上。1935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进入云南,一军团所属一师、二师和少共国际师于4月30日途经武定,攻克武定县城,打开监狱救出150多人,抄了20多家地主肥财分给穷苦百姓。为了防止尾追滇军袭击,一军团31名指战员选择了武定县城最高峰狮子山盘陀石作为哨卡,监视和阻击滇军,掩护一军团主力向元谋进发。该处群峰叠起,地势险峻,对武定坝子一览无余,31名指战员在此轮流放哨三天,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后才追赶北上的部队。因31名红军战士曾在此放哨,后来武定人民就把该地点称为“红军哨”,从此“红军哨”载入了武定人民的历史篇章。如今,狮子山红军哨至今已走过了八十多年历史,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名录,武定人民为纪念红军历史事迹,在此设纪念点,并作为狮子山景点保护与开发利用。

狮子山红军哨 木高古红军标语

遗迹二:木高古红军标语。木高古红军标语位于彝族聚居地——武定县白路乡平地村委会木高古村。标语墙主墙体长4.6米,宽2.5米,厚1.6米;西面护墙长5.8米,宽2.1米;北面护墙长3米,宽2.1米。红军标语长3.7米,宽1.45米。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军团攻克禄劝、武定县城后经过此地,并在该村宿营,在村中墙壁的正背面写下“夷民们同红军联合起来,打龙云去”和“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的革命标语,标语落款为“红军十宣”,在彝族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目前,标语墙正背两面有标语的部份均用木窗嵌玻璃进行保护,其余墙体用沙灰水泥粉刷,并在四周支砌砖墩,上置尾架盖瓦,主墙背面巷道与标语墙之间有呈三角形的8平方米水泥地板。该标语现为武定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81年9月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三:龙街、江边红军标语。龙街、江边红军标语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龙街、江边两村内,1935年5月4日至6日,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长征途经该地区时,在龙街、江边两村的民房墙上写下不少标语,现尚存6条:“不替卖国贼军阀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官兵平等,反对白军长官打骂士兵”“不当挨饿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去”“组织抗捐军,反对苛捐杂税”“武装暴动起来,不交租不纳粮”“工农团结起来,不交一个钱捐税给区乡公所”。标语高1.5~1.8米,宽1.2~2.5米不等,有的横写,有的竖写。该标语于1981年9月公布为楚雄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街红军标语 江边红军标语

遗迹四:白酒坡红军阻击战遗址。白酒坡红军阻击战旧址位于元谋县老城乡那能村委会那化村白酒坡梁子。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元谋,为诱敌于元谋,掩护主力部队从禄劝皎平渡渡过金沙江,红一军团一、二两师从武定县的石腊它兵分两路进入元谋。二师殿后的六团三营留守白酒坡阻击尾追的滇军。红军依靠险要的地势,共打伤滇军10余人,打死4人,红军伤4人,牺牲2人,为大部队从皎平渡渡江入川争取了时间。该战斗遗址于2013年3月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酒坡红军阻击战遗址全景

遗迹五:棋盘山红军阻击战旧址。棋盘山红军阻击战旧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盐水井村委会、龙街渡对面棋盘山山顶,占地300平方米,有指挥所遗址1个,四周建有二道战壕,掩体为石砌圆形掩体。1935年5月7日,红军长征过元谋,红三军团渡过金沙江后,第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同志受命率领一个加强营到江边盐水井阻击尾追的滇军,在此设立伏击阵地阻击尾随前来的敌人。该战斗遗址于2013年3月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棋盘山红军阻击战指挥所遗址

遗迹六:姜驿红军标语树。姜驿红军标语树位于元谋县姜驿乡姜驿村委会姜驿街西段。1935年5月初,工农红军一军团从武定进入元谋,经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在姜驿镇压了团总唐兴斋,在3棵朴树上从上到下分别刻留宣传标语:“大中红军”“当红军,铲除土豪劣绅”“大团结拯救中华民族”。刻有“大中红军”标语树高约12米,胸径2.1米,树冠面积约100平方米;刻有“当红军,铲除土豪劣绅”标语树高约11米,胸径2米,树冠面积约80平方米;刻有“大团结拯救中华民族”标语树高约10米,胸径1.8米,树冠面积约50平方米;该标语树于2013年3月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姜驿红军标语树之一

遗迹七:红军佯渡金沙江架浮桥遗址。红军佯渡金沙江架浮桥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江头村西约2000米的石花滩上。1935年,为掩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在禄劝皎平渡顺利渡江,红一军团派少数部队于5月4日至6日在金沙江石花滩地段驾浮桥,佯作渡江,以迷惑敵军。该遗址江面宽约200米,架浮桥系绳的巨石尚存。该遗址于1987年被元谋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年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八:金沙江龙街渡口遗址。金沙江龙街渡口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江边村北侧金沙江上,系唐清溪道上之重要渡口。渡口南岸江边村附近尚存青条石铺筑的宽约2米、残长50米的古道一段,以及金沙江巡检司税所和巡检司衙门旧址等,并有清嘉庆元年《重修金沙江姜驿至龙街渡口道路碑记》一方。1935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一师在此佯渡金沙江,诱使国民党反动派误以为红军主力欲从此渡江北上,派遣大部队尾随追击,从而有效牵制了敌军,使红军三万余人顺利从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2013年3月,该遗址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九: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 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位于元谋县姜驿乡姜驿村委会姜驿街红军标语树旁。1935年5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途径元谋姜驿,红军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奉命阻击尾追敌人,途经绿水河时活捉了国民党团总唐兴斋,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要求其捐钱给红军北上抗日。但唐兴斋坚持反动立场,红军处决了唐兴斋,并没收当地土豪孙晓安、吕福伐的财物,分给穷苦群众。该旧址于2013年3月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姜驿街

遗迹十:大乌头禾红军标语。大乌头禾红军标语位于元谋县元马镇禾阳村委会大乌头禾村杨家祠堂内,祠堂现已无人使用。祠堂墙壁上写有红军标语4条,分别为“红军是工农兵!”“红军是帮助乾人打土豪!”“打倒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红军是乾的軍队!”,均为1935年红军长征过元谋时遗留下来的革命遗迹。标语最初用墨汁书写,后因褪色被后人用油漆添涂。2013年3月,该标语作为“元谋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的子项目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十一: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后勤部驻地旧址。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后勤部驻地旧址位于姚安县栋川镇南街居民委员会十字街一民居内,为古式民居三进院建筑,由正堂、二堂和面房组成。一九三六年四月十六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六军团万余人在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领下长征过姚安,总后勤部就设在此民居内(原为董氏人家)。红军在姚安活动期间,开展革命宣传、征粮、扩红、打土豪、分田地,播下了革命火种。解放后,该院建筑被辟为县百货公司门市部和仓库,20世纪90年代,县百货公司改制后卖给私人居住,但保存完整。1988年6月,姚安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后勤部驻地内院

遗迹十二:牟定三清阁。牟定三清阁位于牟定县共和镇天台村委会天台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原供奉上清、太清、玉青像。建筑为两进三开,重檐歇山式顶,木构架形式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01平方米,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面阔1间7.35米,进深8.5米。阁内存有大理石碑2通,一为清道光二十九年刻,《天台寺重建三宫殿公德序》,长93厘米、高58厘米,记录重建捐资事宜及捐资名单。一为《署楚雄府定远县正堂加三级记录六次颜》,为清同治十二年刻,长80厘米、高52厘米,为婚嫁乡规民俗。三清阁是牟定县至今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936年红军长征过牟定时,被用作红六军团指挥部,肖克将军等红六军团领导在此指挥全军将士过牟定下姚安。檐下阁前留有肖克题“三清阁”墨宝,具有较高的革命纪念教育意义。2005年,牟定三清阁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牟定三清阁全景照片

遗迹十三:禄丰沈家大院。禄丰沈家大院位于禄丰县碧城镇洪流村民委员会炼甸一组村头小河边,距安武公路400米。据考此院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沈佳树所建。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穿斗式两层重檐硬山顶前沿廊木结构建筑;面房面阔5间,两间耳房面阔3间,进深均为一间,为抬梁式两层重檐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当地称“上五、下五、六耳”结构,占地面积达550.16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天井125平方米。1936年红军长征时,由富民县进入禄丰县的六军团经过炼甸村,曾在此院居住;随后,肖克军团长的临时指挥部也设在沈家大院。沈家大院是罗次地区乡土民居建筑的代表,又与红军长征经过禄丰地区这一重大事件有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教育意义。

遗迹十四:《畏岩》碑。《畏岩》碑位于禄丰县黑井镇万春山石头庵大殿后南侧山崖上,碑刻高1.5米,宽0.8米,刻于1937年,虽属国民党县长李夔龙的记述,但行文客观,真实记载了1936年红军长征过黑井的历史情况,从另一角度记载了红军长征过黑井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3年与同崖《灵踪》碑、《黔府爷爷香火莲峰庵常住碑》以“石头庵石刻”名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月,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如下:民国乙亥秋,自永仁调宰斯邑,越明年夏,共党入境,党众万余,予督少数团队凭高抗战,据险以守,党众望而生畏,信宿后相引北走。国军追击,旋又接踵而至,筹备粮秣,亦大费经营。办理善后,尚未竣事,今春奉令交卸,回忆此岩,爰书二字,以志纪念。民国念六年岁次丁丑   昆明李夔龙题并书。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猜你喜欢
遗迹标语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沙海遗迹
智珠二则
智珠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