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心绞痛用丹参川芎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的影响

2021-06-09 02:58郑炜华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川芎嗪阿托内皮

郑炜华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广东 汕头 515100)

不稳定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亚型,由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堵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引起,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等药物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丹参川芎嗪是一种复方制剂,由丹参素、盐酸川芎嗪成分组成,其作用包括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功能等[3]。为探讨更理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分析不稳定心绞痛用丹参川芎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4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49~73岁,平均(59.62±8.73)岁;病程1~9年,平均(3.89±0.76)年。观察组:男66例,女54例,年龄47~75岁,平均(59.78±8.34)岁;病程1~8年,平均(3.91±0.8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②具有发作性胸痛等症状;③近3个月未服用阿托伐他汀、丹参川芎嗪;④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⑤既往心脏手术史;⑥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心脏疾患;⑦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患者以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取阿托伐他汀(程度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02)予以患者口服,20mg/次,1次/d,于晚饭后2h服用。观察组患者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药准字H22026448)静脉滴注,1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评估两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无效: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未减少,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有效: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所减轻;显效: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2)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处理(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分离血浆,冻存(-80℃)待检。采用全自动酶标仪(奥地利公司生产,ANTHOSHT11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采用飞利浦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为94.17%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2.50%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VEGF、N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NO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更高,LVEDD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病理机制为各种原因造成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短暂减少或中断冠状动脉血流,最终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事件[4]。不稳定心绞痛具有病情较重、进展快的特点,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十分容易进展为心肌梗死,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常规药物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血供,但在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欠佳,整体疗效并不理想[5-6]。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以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该药物是一种3-烃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对胆固醇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并使其浓度降低,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移行、稳定逆转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非调脂作用。不过实践表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有限[7]。中医学将不稳定心绞痛归入“胸痹”范畴,心血瘀阻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原则。丹参川芎嗪是由丹参素及川芎嗪两种有效成分构成,丹参素具有多种功效,其能够对内皮细胞、氧自由基分泌进行阻滞,促进毛细血管张力增加,并减轻毛细血管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起到延缓作用,另外,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心肌细胞血氧供应得到增加;不仅如此,通过防止不稳定心绞痛时微循环障碍来控制病情进展;川芎嗪具有多重治疗作用,包括改善微循环、扩张小动脉、增加血流量等,其与丹参素还具有协同作用,可共同下调多重炎症因子,进一步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促进功能恢复[8]。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临床重视,考虑到丹参川芎嗪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上的针对性作用,本研究将之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联合用药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时药理机制单一,作用效果有限,联合丹参川芎嗪后可增加作用机制和效果,而且使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具有辨证论治、多靶点治疗的特点,联合用药可同时发挥上述阿托伐他汀和丹参川芎嗪的药理作用,最终促进疗效提高和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改善。

猜你喜欢
川芎嗪阿托内皮
Worl J Men Health:COVID-19 损害内皮功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人体阴茎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勒布朗的遗产
尼莫地平/川芎嗪双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和脑组织分布研究
申捷联合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