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2021-06-09 02:59陈顺英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陈顺英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江门 529100)

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是行手部、上肢以及肩部手术治疗中常用的麻醉方式。麻醉过程中,采用B超进行引导,可保证药物注射更加准确,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根处,保证麻醉阻滞成功[1]。本研究经过深入分析,对比各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将罗哌卡因以及地佐辛联合用于经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观察其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实施手、前臂及上臂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中麻醉方法选择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物选择罗哌卡因、地佐辛。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6±4.6)岁。其中,前臂手术17例,上臂手术22例,手部手术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6±4.6)岁。其中,前臂手术20例,上臂手术17例,手部手术13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符合手术指征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排除标准:麻醉禁忌证者;合并严重脑部疾病、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保持仰卧位,将其头部调整为朝向健侧,暴露颈部和肩部并实施局部皮肤消毒清洁处理。使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PARQ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对进行扫描,定位需要阻滞的神经束。桡侧手术患者,采取肌间沟入路,肘部以下和手掌尺侧手术以腋路入路,在B超引导下,进行外周神经丛穿刺。注意调节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将穿刺点选择在超声探头外侧。针尖接近臂丛神经干位置后,回抽无血后,注入地佐辛(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29,规格型号:1mL∶5mg)10mg,以及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生产厂家:瑞典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40764,规格型号:10mL∶75mg)30mL(对照组浓度为0.25%,观察组浓度为0.25%)。超声显影药物充分扩散后,观察其在神经束周围浸润情况。对于阻滞不完全的神经束,可将穿刺针退回,重新调整进针方向及阻滞深度,保证完全阻滞。按照阻滞顺序,依次进行尺神经、桡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等麻醉。本次麻醉操作均由同一具有多年麻醉操作经验的医师进行,保证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评估麻醉阻滞效果。优:肌松完全,患者术中无躁动;良:患者术中出现轻微躁动,但未影响手术效果;差:患者术中出现明显躁动。麻醉优良率=优比例+良比例。(2)评估两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3)评估两组患者心肌功能。以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40例优、10例良、0例差,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31例优、19例良、0例差,优良率为100.0%;两组优与良评分数据对比(χ2=3.934,P=0.04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8±1.7)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3±3.2)min、运动功能恢复时间(5.5±1.2)h;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8±1.7)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3±3.2)min、运动功能恢复时间(5.5±1.2)h;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对比(χ2=6.281,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2.3 两组患者心肌功能影响分析

由表1可见,分组间麻醉药物注射前CTnI与CKMB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后24h,两组心肌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观察组略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肌功能分析

3 结论

臂丛神经麻醉阻滞是用于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方法。肌间沟和腋路是主要麻醉药物穿刺入路。这种入路方式安全性较高,且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率较高。在麻醉过程中,罗哌卡因以及地佐辛联合用药比较常见。罗哌卡因通过对A-C纤维进行阻断,抑制神经元细胞兴奋作用,降低Na+通道传导作用而发挥麻醉效果[2]。该药物麻醉阻滞作用强,可持续镇痛较长时间,并且具有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快优势。地佐辛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两者联合用药,可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麻醉阻滞效果显著。而从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对心肌功能的影响上综合分析,采用0.25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地左辛效果更好,起效更快。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