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咔唑衍生物的用于检测细胞微环境pH的酸响应荧光探针

2021-06-09 09:54余羿何秀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咔唑探针选择性

余羿 何秀全

1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100)

2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内容提要: 荧光探针在细胞环境检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细胞中微环境pH值的变化已成为潜在疾病的重要标志。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设计了基于典型的咔唑单元的探针TSS。在选择性实验中,TSS在若干种生物分析物中显示出对pH的极高选择性。随体外pH值变化,发射峰的强度与峰位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此外,MTT分析的结果表明,TSS对细胞毒性低,因此该探针在活体系统中具有成像能力。用NH4Cl处理细胞后发现,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荧光仅在绿色通道中的荧光强度呈现显著降低。由此可见,TSS这一独特的性能使其有可能应用于疾病诊断和相关医学领域。

细胞内pH是细胞质中的游离生物分子和离子[1]共同决定的一项重要生理参数,它蕴含着诸多细胞内活动的相关信息。正常细胞的pH值往往维持动态稳定,而癌症细胞由于代谢活跃,因此更容易产生异常并导致细胞内pH出现波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癌症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力[2]。

在各种检测pH值变化的方法中,场效应晶体管、碳纳米点等均可实现对pH值变化的检测[3,4]。其中部分尽管精度较高,却无法应用于细胞等微环境中。近年来,荧光法因其操作简便、无创而成为细胞pH变化检测的一种良好解决方案。

根据可感应的pH范围,检测pH变化的荧光探针可大致可分为两类[5]。一类用于细胞中性区,其pH范围约为6.80~7.40,如细胞质;另一类用于细胞中pH范围位于约4.50~6.00内的酸性微区,如溶酶体等细胞器。用于检测pH变化的荧光探针应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光稳定性。某些商业pH探针,如OregonGreen和BCECF,由于pH响应范围较窄,发射波长单一,导致其检测部位有限。因此,具有较宽pH响应范围和发射峰可变的荧光探针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思路。

咔唑及其衍生物是荧光探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碱性荧光团。在以前的研究中,基于咔唑设计的荧光探针实现了对细胞凋亡等生理活动的检测[6]。在本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咔唑的酸响应pH荧光探针,并成功将该探针应用于检测细胞微环境的pH变化。

1.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日立U2910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日立F 2700荧光分光光度计。核磁氢/碳谱:布鲁克AVANCE 400核磁共振仪;高分辨率质谱:安捷伦技术6510 Q-TOF LC/MS质谱仪;共聚焦荧光成像:奥林巴斯FV-1200共聚焦显微镜。

1.2 实验试剂

用于选择性实验的金属盐与氨基酸购自上海萨恩,合成中使用的药品、光谱实验溶剂购自北京国药,柱层析和薄层色谱使用的硅胶粉与硅胶板购自青岛海洋化学。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所有光谱测试溶剂均为色谱纯。PBS缓冲溶液参数:10mmol NaCl,Na2HPO4·12H2O,NaH2PO4·2H2O,pH=7.40。

1.3 探针的制备

探针TSS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其中,TSS合成步骤如下:

化合物1、2按照文献[7]报道的方法合成。先用10mL DMF溶解化合物2(0.12g,0.4mmol)、乙酸钯(0.004g,0.02mmol)、三邻甲苯基膦(0.016g,0.06mmol),并一同添加到50mL单颈烧瓶中,搅拌半小时,再加入4-乙烯基吡啶(0.213mL,2mmol),并在氮气鼓泡下继续搅拌半小时。烧瓶放置在95°C油浴锅中,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回流至少36h。得到的溶液经过萃取、干燥和柱层析提纯,最终得到55mg淡黄色粉末(48%)。

1H NMR(400MHz,DMSO-d6):δH(ppm)10.07(s,1H),8.77(s,1H),8.58(d,J=6.0Hz,2H),8.33(d,J=8.0Hz,1H),8.00~8.02(m,2H),7.74~7.82(m,2H),7.60~7.65(m,3H),7.44~7.49(m,H),4.57(q,J=6.8Hz,2H),1.40(t,J=7.2Hz,2H)

13C NMR(100MHz,DMSO-d6):δC(ppm)192.36,150.58,144.48,144.28,141.28,135.49,134.25,128.97,127.42,126.47,124.65,123.22,122.65,121.70,121.29,120.18,110.22,108.88,14.32。

高分辨质谱(HRMS)(ESI)m/z:C22H18N2O([M+H]+)计算值:327.3990;实测值:327.1497。

1.4 光物理性质测试

所有实验中使用的均为添加了20%DMSO的PBS缓冲溶液。加入测试溶液的探针等量等浓度(20μL/5μM),溶剂为DMSO。

滴定实验方法:将探针分别添加到11组pH范围3.0~8.0(每组pH间隔0.5)的10mL缓冲溶液中。

选择性实验方法:将探针分别添加到含有对应分析物(5mM)的10mL缓冲溶液中,溶解分析物前缓冲液pH分别为5.0与7.4。实验时记录荧光光谱中较高发射峰对应的波长与强度。

图1.探针TSS的合成路线

光稳定性实验方法:将探针分别添加到pH分别为5.0与7.4的10mL缓冲溶液中,实验时,各组溶液在405nm激光光源下保持照射25min,并且每5min测试一次荧光光谱,并记录较高的发射峰对应的波长与强度。

可重复性实验方法:将探针添加到缓冲溶液中,pH初始值为5.0,获得荧光光谱后,添加1mM的NaOH溶液使其pH为7.4,立刻取样检测,同样地,使用1mM的HCl溶液调节回pH为5.0,并立刻取样检测。以上步骤反复5次。

以上实验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记录范围为250~800nm,荧光光谱记录范围为420~800nm,其中激发波长均为405nm,使用的狭缝为激发狭缝5.0nm,发射狭缝10.0nm

1.5 细胞培养与荧光成像

A549(人肺腺癌)细胞购自湖南丰晖生物。将A549细胞接种在DMEM培养基中,并在37°C,5% CO2恒温箱中培养,培养时添加10%胎牛血清和1%抗生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细胞第二天贴壁后再进行成像。成像前,需用PBS先漂洗3次,再与浓度为5μM的探针在37°C下孵育30min。

细胞内pH变化响应实验方法:实验组:按照以上步骤孵育后,先拍摄一组正常情况获得的细胞图像,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NH4Cl溶液,使NH4Cl最终浓度达到10mM后,再孵育4h,并进行成像。对照组:先拍摄一组正常情况获得的细胞图像,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含NH4Cl的等量蒸馏水(不影响细胞活动),孵育4h后进行成像。

2.结果与讨论

2.1 探针光谱实验

为了研究探针TSS的pH传感特性,我们检测了不同pH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图2)。在弱碱性-中性环境(pH 6.0~8.0)中,吸收峰位于325nm,当pH值逐渐减小至酸性范围(3.0~4.0)时,380nm处出现吸收峰,且强度呈增加趋势。对于发射光谱,在405nm激发下产生双发射峰,波长差65nm且随pH降低,556nm处的发射峰强度显着增大,而491nm处的另一发射峰强度显著降低。以上现象表明,TSS有可能在细胞中多个pH范围内发射荧光,并可在不同波长范围内接收到荧光信号。

图2.探针TSS(5μM)在不同pH下对各种生物分析物(5mM)的选择性实验。分析物名称表示在横轴。

图3.探针TSS(5μM)对pH响应的紫外-可见光谱(A)与荧光光谱(B)

2.2 探针选择性实验

由于醛基可能与氨基酸反应(如醛基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噻唑烷[8]),探针结构的吡啶单元可能与细胞质中的游离离子结合,因此,我们测试了探针与若干种氨基酸、常见阳离子,常见阴离子和几种氧化物的选择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这些物质均未对荧光发射强度产生明显干扰。证明了TSS对pH具有良好选择性。

2.3 探针稳定性/可重复性实验

根据前文所述的实验步骤,我们测试了探针的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一方面,在不同pH下,探针的荧光强度均能在25min内逐渐稳定,强度维持在90%以上;另一方面,在循环测试中,探针可实现荧光强度几乎完全的恢复(>90%)。以上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探针的可靠性。

2.4 探针传感机制研究

为了解探针的氢离子的传感机制,我们利用Gaussian 09[9]进行了DFT计算(图4,使用B3LYP/6-31G(d) level进行空间结构优化)。由于TSS具有典型D-π-A结构,因此在图中可见电子向吡啶单元的迁移。通过计算,得出TSS+H+与TSS的HOMO-LUMO能隙分别为2.17eV和3.79eV,解释了吸收光谱中双发射峰的55nm红移的产生。

图4.TSS和TSS+H+的化学、DFT优化结构与HOMO和LUMO轨道图,图中标记了各轨道对应的能量情况。

2.5 活细胞内荧光成像

首先,为了确认探针毒性,我们对不同浓度(0,1,5,10,15,20μM)的TSS进行了MTT测试,所有组细胞存活率均超过85%,体现了TSS的低毒性与生物相容性。

为了验证TSS在细胞中的成像能力与pH响应能力,我们利用A549细胞进行了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实验(图5)。对于正常培养的细胞,我们观察到A549细胞可在蓝、绿通道中接收到荧光(图5A)。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细胞,使其pH上升后[10],我们可以观察到绿色通道(530~600nm)荧光强度发生了更为显着的变化;而蓝色通道(420~490nm)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图5B)。

图5.A549细胞中探针TSS(5μM)的共聚焦荧光图像。(A)用NH4Cl(aq)处理前的图像;(B)用NH4Cl(aq)处理后的图像。(C)NH4Cl(aq)处理前后不同采集通道中圆形区域1和2对应的荧光强度。图中蓝色通道范围:420~490nm;绿色通道范围:530~600nm。激发波长:405nm。比例尺:20μm。

为了进一步区分变化情况,我们采集了两组图像不同圆形区域处理前后的荧光强度(图5C)。结果表明,蓝色通道的荧光强度平均变化了约5%。而绿色通道强度则平均降低了约60%。这一趋势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以上实验结果证明:TSS对体内pH变化敏感,并且具有监测细胞微环境pH变化的潜力。

3.小结

总之,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低生物毒性,并且可实现细胞内pH变化的响应和发射峰移动的荧光探针TSS。在光物理实验中,该探针对酸性区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另外,通过对不同pH下A549细胞的生物成像,证明了该探针对体内pH检测具有潜在实用价值。我们认为,TSS以及基于咔唑及其衍生物的探针将在未来更加深入地研究,并使相关领域的更多研究人员受益。

猜你喜欢
咔唑探针选择性
2-溴咔唑的合成研究进展
深度加氢柴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测定
选择性听力
丙烯基咔唑合成与表征
咔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多通道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鉴定MRSA方法的建立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扫描探针装置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