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探究

2021-06-09 11:54邱安宁
学习与科普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邱安宁

摘要: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在思想观念形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应当通过相应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并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从实践的层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通过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创新思维能;培养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思想观念,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将理论性强的课程进行有效改革,通过更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法律意识层面的发展,是一线教师和广大教育者应当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本进行课程规划,通过课程形式的创新性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价值性。创新能力是推动中华民族获得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面革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更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相应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对现有课程进行精心解读,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板块化划分,并确定不同章节的具体教学形式,通过更有策略的教学活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制》课本中总共包含4个单元,分别以学生生理、情绪、集体以及社会等方面内容为核心进行编制,可以将课程的架构就分成4个维度或者4个层面,从身理到心里、从集体到社会,在此主线的引导下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明确在每个单元体现不同角度的创新能力,包括教学形式创新、学生参与方法创新、学生观点表达创新等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创新课程中体会创新的含义,并模仿学习。例如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就可以大致确定从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全新的教学情景,将课程进行“班级化”解读,增强学生参与感。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可以与优质的电视节目或者当地法制建设相关的社区活动等嫁接,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关注社会法制建设等。在确定大致基调的情况下,再细化收集具体的素材。

二、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进行课程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创新性创设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置更轻松的课程教学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从而调动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小组探究活动,围绕“美好的集体是什么模样”展开探讨。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到美好集体的主要特征,并且能够认识到美好集体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憧憬美好集体的情感,并且树立强大的集体意识,进而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还可以配套其他活动进行课程效果的强化,例如与学校相应的集体性活动嫁接,例如运动会、文艺汇演、艺术节等,组织“班集体荣誉学习周”活动,设置板报活动、电影观摩活动、班会小演讲等,进一步加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创新,提升对集体的热爱,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应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以学生为本进行课程延展,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实效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组织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探究性,促进学生形成新知识,并通过一定的交流,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例如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课程实施中,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引导课程教学。“法律怎样为我们护航”、“法律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护航”、“身边有哪些法律”、“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等等。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性提问,然后引导学生提问。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进行更多角度的提问,并且对问题进行筛选和集中性解答。也可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解答,促进思维碰撞,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导性。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变化比较明显,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前,首先应当让学生通过各种角度认识自己、认识集体、认识社会,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身的想法,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进一步加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成长,从而促进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清风,2021(02):34.

[2]吕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29):21-22.

[3]魏国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4.

[4]严晓霞.浅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9(21):42.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金鸡镇初级中学 543306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