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学段“敬业精神”的培育途径

2021-06-10 13:09肖海英杜海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培育职业

肖海英 杜海军

摘    要:高中学段培育“敬业精神”是落实国家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是普通高中良性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要准确理解“敬业精神”的丰富内涵,理解培育高中学段“敬业精神”的必要性。高中学段培育“敬业精神”的途径是多样的,要重视榜样的作用,激发正能量;要畅通渠道,建立社会、家、校的联动机制;要重视实践的引领作用;要创新培育方式,使其多样化。重视高中阶段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才能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学段;敬业精神;培育;职业

从目前文献资料来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精神”,培育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职业院校类学生、公司企业员工三大类。实际上这是高中基础教育的误区。由于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差异,普通高中学生“敬业精神”培育方面的文章凤毛麟角。本文不揣浅陋,试简要分析高中阶段培育“敬业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是为抛砖引玉。

一、高中学段“敬业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敬业?对于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讲,是指人们以虔诚的态度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或事业,从目标的确立到过程再到结果,均能始终如一地认真付出,落实自身的责任、实现自身的价值的一种精神和行为方式。敬业,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新时期时代精神的融合、升华与弘扬。在新时代背景下,它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敬业观,对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必然过程和现实性要求。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忠于职守;其次,诚信无欺;再次,精益求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敬业”处于一个最基本、最具实践性的地位,它不仅是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标准,也是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和要求。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中学段是整个基础教育中培育学生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往往被忽视。那么,高中阶段的敬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界定?这也是很难统一标准的。目前,在中学新课程改革中,没有明确界定中学阶段敬业精神的内涵,使得敬业精神的培育在普通高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社会主义“敬业精神”对高中学段来讲,最基本的要求和表现为: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严于律己,懂得修身立德;热爱学习,持之以恒,高质量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具有不断创新的品质;有职业意识,初步规劃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创造条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凡成功者,绝大多数是将其职业生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谋划人生,必先谋定职业,热爱职业就必须要有敬业精神。

二、高中学段“敬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 落实国家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

普通高中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对此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普通高中教育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生活、成功接受高等教育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与敬业精神的培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对职业发展的强调实际上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在高中阶段素养教育的体现。高中学段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就是落实这一任务。在课程方案培养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强调学生通过高中学习,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

2. 实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每年高考时,如何填报志愿,选择有实力的大学,是高中学段和家长非常纠结的问题。在大部分高中,在高三学生填报志愿时,都强调遵循孩子的意愿,然而,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可靠吗?另外,即使考上一般的大学,如果专业不对口,毕业意味着失业。大部分高中学段很少有职业规划课,根本不用说职业体验,敬业精神只停留在苦读上面。因此,从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学时代就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普通高中学段的教育至少包括三方面的指导:一是学业发展指导,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二是身心发展指导,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身心健康;三是职业发展指导,其主要目标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初步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其中职业发展教育也包括三部分内容: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发展的环境;定位自己的目标以及开始为达成目标而采取行动。“职业指导”最早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初提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日趋成熟;到20世纪70年代时,“终身教育”和“回归教育”理论兴起,使美国很多的职业教育专家认识到必须把发展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后来美国政府对职业生涯教育作出了重要设想和规划,以促进解决教育与现实生活、工作劳动相脱节的问题,引导青少年把升学与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使学校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免于严重脱节。“生涯教育”理念后来逐渐受到美国人的普遍重视,进而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视高中学段职业规划,在高中学段有职业体验对高中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让高中生对未来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与职业体验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3. 普通高中良性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很多从事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很难界定清楚,往往认为普通高中主要是学业教育,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考取知名大学是核心任务,而职业方面的教育一般是职业中学应该从事的事情。实际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普通高中的发展从办学体制、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普通高中特色化、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并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等五方面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这里要明确一点,即我国高中基础教育中亟需打破“普、职对立”的思维观念与模式,真正依据综合化原则实现重建,促进普通高中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职业化方面的建设,将敬业精神渗透进其他常规课程,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学生的敬业精神并不单独表现为一种精神外显,而是要实现三结合:第一,把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生涯规划能力、社会公民素养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结合起来。第二,让学生的敬业精神体现在所有学科的生活化、内化并与未来职业方向建立一定的认知联系,让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认知,即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学生的职业世界、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第三,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造条件,通过一定的教学科研活动,让当前的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社会生活建立一定的预期,使学生对某种职业形成一种“向往”并产生为之奋斗的内驱力。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教育偏重于学科学习,以聚焦高考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这与国家倡导的“全面发展”精神相悖,与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和职业高中一样,普通高中也必须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普通高中基础教育中,要善于根据自身的校情、地域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依托职业生涯课程和文化课程,在普通高中系统地建立起与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连接体系与机制,为学生系统开展“工作连接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建设特色学校,也最终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培育职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爱的职业
意识
五花八门的职业
谈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