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四大依据

2021-06-10 09:03曹静
决策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制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曹静

【摘要】“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商君书》),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中起着根本的保证作用。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原因如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厚土壤,新中国数十年的实践探索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键词】制度自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成就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调动、统一指挥。从修建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0天的“火神山”医院让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国速度;从全国各地赶往武汉支援的逆行医疗工作者们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从各地调动物资捐钱捐物的志愿者们体现出了众志成城、必胜的信念。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源于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的选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扎根于中国土壤,通过数十年艰苦奋斗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制度;是用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的正确的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客观成果,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理论依据:继承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出发,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指导着世界上工人阶级反抗运动。检验理论是否科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俄国的十月革命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是,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不能脱离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客观现实,因此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中提出了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且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实际,在不断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又结合了本国具体实际,具有时代性和特殊性,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

二、文化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之上,还深深扎根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制度的发展既不能离开现实的经济条件,更不能离开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别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中国古代的内圣外王之道、家国同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家风家训、乡规民约等伦理道德规范将个人、家庭、国家联系起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国家这个共同体才能体现出来;为人民服务继承延续了这一思想并根据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容。近代中国虽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重新找回了自信,浴血奋战中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改革开放后,经济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洪水、非典、地震等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民,是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的强大力量,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精神帮助中国人民渡过难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植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的崭新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实践依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的强有力证明,虽然公社存在时间短暂,但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无畏精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正式从理论走向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辛探索,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全新的探索和发展,邓小平以高超的智慧和勇气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40年的探索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并指导着社会主义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发展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创造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具体体现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首先,改革开放的40多年间,我国GDP增长了数倍,而且,我国的发展不仅追求速度,更加注重质量,科技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第三产业规模在促进经济增长比例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建议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832个贫困县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其次,我国社会也实现了长期稳定发展:社会安定是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中国的暴力犯罪发生率和致死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这就为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最后,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和讲话,并亲自到武汉社区看望居民和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全党全军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中国在这次疫情中展现出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初心,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舞着全体中华儿女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动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政治智慧和探索创造;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认同优势和革新优势,激励着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的幸福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汪亭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何拥有强大生命力[J].人民论坛,2019.

[5]宇文利.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J].学术论坛,2019.

[6]肖贵清,贾绘泽.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制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制度自信”呼唤更多细节创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
国企改革莫忘“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