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房颤动让您的心脏更安全

2021-06-10 13:19黄宇理
保健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室抗凝消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房颤患病率约为1.8%,現有房颤患者约800万人。房颤发作持续超过1天,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动脉栓塞的发病风险,且房颤转复药物的作用降低。因此,房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为此,本刊特约专家撰稿为您科普房颤的相关知识。

认识篇带您了解房颤

今年55岁的张先生患高血压5年了,平时按时服药。近期因工作繁忙,应酬较多,他时常感觉胸闷、心悸,到市三甲医院就诊,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张先生疑惑自己怎么又添新病?房颤与高血压有关吗?

哪些原因会引起房颤?

1.房颤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心肌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者房颤风险会增加。

2.非心源性疾病也可引起房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肥胖、全身浸润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病变)等。

甲亢是发生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可以减少房颤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生房颤的风险约增加33%,尤其是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者更易发生房颤。

肥胖与房颤发展密切相关。肥胖男性和肥胖女性发生房颤的风险分别约增加52%和41%。

3.药物中毒可诱发房颤,如洋地黄、乌头碱类、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4.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房颤,多在成年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吸烟等诱发,一般预后较好。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损伤和促进血栓前状态升高的明确危险因素,所有这些都促使房颤发生。吸烟导致的房颤风险约增加32%。

5.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往往在剧烈运动、饮酒、情绪激动、外科手术时发生。极少数无器质性疾病的中青年发生房颤,称为特发性房颤。

大多数研究显示,酒精(乙醇)与房颤发生呈正相关,是房颤发生与复发的促进因素。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房颤导管消融后戒酒的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减小。

分类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一般可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 指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房颤,一般小于24小时,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 指持续时间大于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须药物复律或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 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房颤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房颤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疲乏、头晕和黑蒙等症状。房颤患者的症状与发作时的心室率、心功能状态、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持续性房颤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患者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见。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部分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有些患者在发生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

诊断

房颤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需要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予以证实。

房颤有哪些并发症?

房颤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脑动脉栓塞 是房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统计,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约75%为脑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约80%有房颤。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当房颤出现下肢疼痛,可能是下肢动脉栓塞;出现剧烈腹痛,则可能是肠系膜动脉栓塞。

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40%。

心功能不全 房颤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出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需要高枕卧位或端坐呼吸,咳嗽咳痰,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痰。

心脏性猝死 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排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

治疗篇 如何治疗房颤

房颤的治疗目标包括:寻找和纠正诱因与病因、室率控制、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和恢复窦性心律(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使心室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节律控制的目的为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

药物和消融治疗对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均有效。药物是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法,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药物副作用难以耐受,且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亦可考虑采用导管消融治疗。

药物治疗

推荐采用抑制房室结内传导和延长其不应期的药物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等)、洋地黄类(地高辛)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用于控制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或需紧急处理的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洋地黃类药物用于静息时室率较快的患者以及心力衰竭和静息生活方式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结合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助于室率的控制,但应注意剂量,避免心动过缓。无房室旁路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静脉洋地黄类药物和胺碘酮。其他药物无效或有禁忌证时,静脉应用胺碘酮有利于心室率的控制。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不主张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推荐单用洋地黄类药物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室率控制。合并有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禁用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因为房颤时心房激动经房室结前传导受到抑制,致心室率明显加快,产生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或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房颤患者栓塞的发生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措施。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需用华法林抗凝。对非瓣膜性原因导致的房颤,医生会依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分:评分0分者,无须抗凝治疗;评分1分者,根据获益与风险权衡,优选抗凝治疗;评分超过2分者,须抗凝治疗。

华法林是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经典药物。口服华法林,需要定期抽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发生。近年来一批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其优点是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受食物或药物影响较华法林小,安全性较好。

对于CHA2DS2-VASc评分超过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或者长期规范抗凝治疗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或者抗凝治疗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非药物治疗

对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而有严重症状的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能有效地减轻症状。

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参考适应证: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前后径<50毫米、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且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和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心房-食管瘘等)风险均显著高于常规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故推荐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或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施行该项治疗。

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迷宫手术或左心房消融治疗房颤是合理的选择。

保健篇 房颤患者 生活方式很重要

生活方式在房颤病因与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房颤患者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戒烟。

2.限制饮酒,避免饮用白酒,可以饮用少许低度红酒。

3.限制或不食用含咖啡因食物或药物,避免饮用咖啡、可乐以及浓茶等。

4.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含有的物质成分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服用前应当询问医生或阅读药物说明书,看是否适合自己。

5.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每餐宜七八分饱。

6.定期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7.根据自己的体能进行个体化中等体力活动,既要避免久坐不动,又要避免强体力活动。

8.保持情绪乐观开朗,避免焦虑、发怒、情绪低落。

9.治疗原发疾病,如心脏瓣膜病、甲亢、冠心病等。

10.房颤转复后,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房颤的复发。

答疑篇 为房颤患者答疑解惑

1.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多少为宜?

房颤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痴呆的风险均会增加,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20~130/80~85毫米汞柱为宜。

2.老年房颤患者口服达比加群酯,合并关节炎,经常关节痛,能否服用止痛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受食物和药物影响较小,但在服用时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等,联用不仅不能预防脑卒中,反而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且大出血风险也显著增加。对合并关节炎可考虑选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出血风险小,同时有抗炎效果。

3.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恢复正常心律吗?

不是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恢复正常心律。是否需要恢复到正常心律,要看患者房颤的类型、具体情况、症状以及个人意愿。对不需要或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患者,需要控制心室跳动的频率。很好地控制心室率,同样可以活得好、活得长。

4.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效果如何?消融后还要服用抗凝药吗?

一部分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尤其是年纪较轻、房颤时间不长、基础病不严重、阵发性房颤患者效果较好。

房颤消融后3个月必须服用抗凝药,之后是否需要服用,还是需经医生评估血栓发生的风险而定。

5.睡觉打呼噜,白天总是感觉心慌乏力,总担心是不是房颤?

睡觉打呼噜的人,应去医院做睡眠监测,筛查有无睡眠呼吸暂停,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因为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导致房颤发生,还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否发生房颤,应到医院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才能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简介】

黄宇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安徽省医师协会心电医师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第一届委员,安徽省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蚌埠市心脏重症学会常委。一直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及诊治工作,在心血管危重症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主持完成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课题四项、省卫健委课题一项。在科技核心期刊及SCI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猜你喜欢
心室抗凝消融
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
寂寞人心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雪 芒
卜算子·寄远人
消融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
服华法林者要注意 蔬菜可能会影响抗凝效果
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