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2021-06-11 07:03安晓飞李智慧韩凤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蒽环类心肌细胞心肌

安晓飞 李智慧 韩凤娟

乳腺癌是发病率居首位的女性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蒽环类药物是常用的乳腺癌辅助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确切。但是,蒽环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可引起心肌损伤,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1]。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相关的细胞实验发现,蒽环类药物通过下调miR-19b 的途径增加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2]。当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的电位稳定性及复极同步性均会发生改变,通过心电图检测Q-T 间期离散度能够评价心肌细胞的电位稳定性及复极同步性。有研究报道,Q-T 间期离散度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预测价值[3-4],但Q-T 间期离散度是否与心肌损伤程度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并不清楚。为了深入阐明Q-T 间期离散度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肌损伤中的评估价值及可能机制,本研究探究了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及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术后化疗的8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5];②接受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化疗周期≥2;③化疗前后接受心电图检查;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化疗前存在心肌损伤;②同期接受放疗;③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 例健康知情者作为对照组。乳腺癌组年龄41~60 岁、平均(55.85±9.93)岁,BMI(22.38±5.82)kg/m2;对照组年龄40~58 岁、平均(54.344±9.77)岁,BM(I 22.92±7.14)kg/m2。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Q-T 间期离散度的检测

乳腺癌组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对照组入组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每个导联测量3 个Q-T 间期,Q-T 间期的起点为QRS 波起点,终点判断如下:①等电位线与T 波交界处;②等电位线与T 波降支切迹交界处;③T 波与U 波之间的切迹。所测得Q-T 间期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Q-T 间期离散度。

1.3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取乳腺癌组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的血清,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1.4 外周血miR-19b 的检测

取乳腺癌组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后的外周抗凝血,对照组体检时的外周抗凝血。首先采用全血RNA 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公司)提取外周抗凝血中RNA,而后采用miR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北京天根公司)进行反转录实验,以miR为模板、合成cDNA;最后,采用miR 荧光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检测miR-19b的表达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反应体系后在荧光定量PCR 仪上进行反应,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15 s、60℃40 s 重复40 个循环。根据反应的循环曲线计算miR-19b的表达水平。

1.5 血清Caspase-3 的检测

取乳腺癌组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后的血清,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Caspase-3 的含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化疗前后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Q-T 间期离散度的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Q-T 间期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的Q-T 间期离散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后的Q-T 间期离散度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Q-T 间期离散度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Q-T interval dispersion between 2 groups(±s)

表1 两组Q-T 间期离散度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Q-T interval dispersion between 2 group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乳腺癌组化疗前比较,bP<0.05

组别乳腺癌组n 80对照组t/P 值t/P 值60时间化疗前化疗后入组时Q-T 间期离散度(ms)42.83±9.93 51.88±12.18ab 40.49±11.45 1.292/0.199 5.617/0.000

2.2 两组血清CK-MB、cTnI 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CK-MB、cTnI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K-MB、cTnI 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MB、cTnI between 2 groups(±s)

表2 两组血清CK-MB、cTnI 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K-MB、cTnI between 2 group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乳腺癌组化疗前比较,bP<0.05。

组别乳腺癌组n 80对照组t/P 值t/P 值60时间化疗前化疗后入组时CK-MB(U/L)7.38±2.21 16.61±3.58ab 6.72±2.09 1.790/0.076 19.088/0.000 cTnI(ng/mL)0.072±0.017 0.124±0.024ab 0.069±0.020 0.958/0.340 14.392/0.000

2.3 两外周血miR-19b、血清Caspase-3 的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的外周血miR-19b 表达水平、血清Caspase-3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的外周血miR-19b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aspase-3 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iR-19b、Caspase-3 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R-19b,Caspase-3 between 2 groups(±s)

表3 两组miR-19b、Caspase-3 的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iR-19b,Caspase-3 between 2 group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乳腺癌组化疗前比较,bP<0.05。

组别乳腺癌组n 80对照组t/P 值t/P 值60时间化疗前化疗后入组时miR-19b 1.04±0.21 0.73±0.17ab 1.00±0.24 1.049/0.296 7.792/0.000 Caspase-3(ng/mL)28.49±9.91 44.57±8.49ab 31.29±7.63 1.820/0.071 9.560/0.000

2.4 乳腺癌组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肌损伤标志物、miR-19b、Caspase-3 的相关性

化疗前,乳腺癌组Q-T 间期离散度与CK-MB、cTnI、miR-19b、Caspase-3 无明显相关性(P>0.05);化疗后,乳腺癌组Q-T 间期离散度与CK-MB、cTnI、Caspase-3 呈正相关,与miR-19b 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乳腺癌组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肌损伤标志物、miR-19b、Caspase-3 的相关性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Q-T interval dispersion and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miR-19b,caspase-3 in breast cancer group

3 讨论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常用的药物,虽然杀伤癌细胞的效果确切,但是也具有显著的心脏毒性,患者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会发生心肌损伤并增加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准确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肌损伤、深入探究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早期预防心肌损伤的发生、发现心肌损伤新的防治靶点。

心肌酶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常用指标,但部分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心肌酶的升高为假阳性,另有部分患者心肌酶正常为假阴性,这给病情评估造成了一定困扰,不利于准确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的心肌损伤[6-7]。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细胞的电位稳定性及复极同步性均会发生改变,且这一改变的出现可能早于心肌细胞的破裂、心肌酶的释放,因此对心肌细胞的电位稳定性及复极同步性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心肌损伤[8-9]。Q-T 间期离散度是通过心电图评价心肌细胞电位及复极情况的无创指标,多项心肌梗死、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证实,Q-T 间期离散度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的程度有关[10-12]。

近些年,国内有研究采用Q-T 间期离散度来预测及评估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3-4],本研究也将该指标用于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肌损伤的评价。化疗2 个周期后,乳腺癌患者的Q-T 间期离散度较化疗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显增加,表明蒽环类药物化疗影响了乳腺癌患者心肌细胞的电位稳定性及复极同步性。在此基础上分析Q-T 间期离散度对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通过CK-MB、cTnI 两项指标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2 个周期后的血清CK-MB、cTnI 含量均较化疗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显增加,表明乳腺癌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了心肌损伤;并且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Q-T 间期离散度与血清CK-MB、cTnI 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Q-T 间期离散度的增加与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肌损伤程度的加重有关。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多项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与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环节[13-15]。国内周琦[2]的细胞实验发现,蒽环类药物通过抑制miR-19b 表达的途径引起心肌细胞中caspase-3 表达增加,进而促进细胞发生凋亡。本研究对miR-19b及caspase-3 的检测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2 个周期后的外周血miR-19b 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显降低,血清caspase-3 含量较化疗前及健康志愿者均明显增加,与周琦的细胞结果[2]吻合,表明调控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径是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在心肌损伤的过程中,部分心肌细胞发生凋亡会影响细胞电位及复极,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Q-T 间期离散度与miR-19b 呈负相关,与caspase-3 呈正相关,表明Q-T 间期离散度的增加与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径的改变有关。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心肌损伤加重、miR-19b/caspase-3凋亡途径激活有关,未来检测Q-T间期离散度有望成为早期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肌损伤的无创指标,miR-19b/caspase-3 凋亡途径也有望成为研究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分子机制及防治手段的新靶点。

猜你喜欢
蒽环类心肌细胞心肌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