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17A和IL-23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06-11 07:03张小静陈绍斐李硕张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亚群银屑病白细胞

张小静 陈绍斐 李硕 张冰

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又称“牛皮藓”,是一种以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据统计,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1%~3%,尤以青壮年居多[1]。PV 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严重者可致残疾性银屑病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PV 产生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其主要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2]。研究表明T 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为PV 产生的重要因素,炎症因子在银屑病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3]。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性反应轴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反应疾病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拟对PV 患者T 细胞亚群结构及IL-17A、IL-23 水平进行测定,探究其对该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PV 患者114 例纳入PV 组,其中男性66 例,女性48 例,平均年龄(44.82±5.34)岁;平均病程(6.42±1.21)月。根据《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4],按照病症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2 例,中度52 例,重度3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为银屑病进行期者;②近期未使用免疫治疗者;③病史资料完整者;④近期未服用可能干扰试验药物者;⑤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入组前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⑤近1月内发生真菌、细菌及病毒感染者。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龄(44.62±5.23)岁,两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PV 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利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维生素A 等常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集对照组健康体检时以及PV 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 个月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 后进行相关检测。①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沉淀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T 细胞亚群:采用Attune N×T 流式细胞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 公司)对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CD3+)、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PV 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between 2 groups(±s)

表1 两组T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between 2 groups(±s)

组别PV 组对照组t 值P 值n 114 60 CD3+(%)43.18±4.23 64.25±5.28 28.612<0.001 CD4+(%)24.88±3.18 34.46±4.02 17.206<0.001 CD8+(%)35.40±4.19 28.25±3.08 11.66<0.001 CD4+/CD8+0.70±0.32 1.22±0.47 8.620<0.001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PV 组IL-17A、IL-23、IL-6、TNF-α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2 groups(±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2 groups(±s)

组别PV 组对照组t 值P 值n 114 60 IL-17A(pg/mL)563.25±134.28 226.46±64.82 18.319<0.001 IL-23(pg/mL)226.10±34.18 144.89±28.54 15.736<0.001 IL-6(ng/mL)4.59±0.51 2.27±0.24 33.315<0.001 TNF-α(pg/mL)39.16±4.15 24.37±3.50 25.541<0.001

2.3 不同严重程度PV 患者T 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PV 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D8+、IL-17A、IL-23、IL-6、TNF-α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严重程度PV 患者T 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V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s)

表3 不同严重程度PV 患者T 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V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s)

指标CD3+(%)CD4+(%)CD8+(%)CD4+/CD8+IL-17A(pg/mL)IL-23(pg/mL)IL-6(ng/mL)TNF-α(pg/mL)轻度组(n=32)45.73±2.24 26.63±1.51 32.01±3.54 0.83±0.08 520.33±31.58 198.63±18.02 3.84±0.30 36.01±2.78中度组(n=52)43.04±2.16 24.66±1.02 35.34±2.69 0.70±0.09 572.00±34.09 229.16±24.62 4.59±0.42 39.43±2.15重度组(n=30)40.70±2.61 23.40±1.17 39.11±2.76 0.62±0.07 594.75±26.21 251.58±26.40 5.39±0.51 42.06±3.05 F 值36.961 56.446 44.293 51.967 46.721 39.992 106.812 42.726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4 PV 患者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PV 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上升,CD8+、IL-17A、IL-23、IL-6、TNF-α 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PV 患者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V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PV 患者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T cell subset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V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指标CD3+(%)CD4+(%)CD8+(%)CD4+/CD8+IL-17A(pg/mL)IL-23(pg/mL)IL-6(ng/mL)TNF-α(pg/mL)治疗前(n=114)43.18±4.23 24.88±3.18 35.40±4.19 0.70±0.32 563.25±134.28 226.10±34.18 4.59±0.51 39.16±4.15治疗后(n=114)57.31±6.11 31.49±3.01 28.42±3.23 1.21±0.15 284.89±45.08 183.51±24.15 3.28±0.36 31.49±3.27 t 值20.30 16.118 14.087 15.408 20.983 10.866 22.406 15.450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 0.000 0.000 0.000

2.5 PV患者T细胞亚群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PV 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与IL-17A、IL-23、IL-6、TNF-α 呈负相关(P<0.05),CD8+水平与IL-17A、IL-23、IL-6、TNF-α 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PV 患者T 细胞亚群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T cell subset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V patients

3 讨论

T 细胞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CD3+细胞代表T 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分化抗原3型T 细胞,为银屑病发病的关键性细胞;CD4+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炎症反应[6-8]。研究发现,Th17 细胞异常为银屑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分泌多种炎性因子如IL-17、IL-6等参与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相关疾病的产生[9]。PV 患者CD4+细胞在机体真皮中含量较高,其与皮肤病患者角质细胞过度增殖密切相关,CD8+细胞在表皮中含量较高[10]。本研究结果提示PV 的产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结论与以往研究[11]相符。分析原因可能为PV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状态对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T 淋巴细胞杀伤等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相关免疫因子异常情况产生。

IL-17A 作为IL-17 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皮肤感染类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2]。研究发现,IL-17A 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急性淀粉样蛋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引起T 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导致银屑病产生[13]。研究表明,机体IL-17水平增高可刺激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分泌大量炎症因子[14-15]。IL-23 为机体常见炎症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L-23/Th17 通路为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而IL-23 为Th17 分化和表型维持的关键因子,因此IL-23 水平与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6]。TNF-α、IL-6 是机体重要细胞因子,在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NF-α 可激活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T 细胞及巨噬细胞[17]。IL-6 对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可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炎症因子对PV 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对PV 患者外血T 细胞亚群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D3+、CD4+、CD4+/CD8+水平与IL-17A、IL-23、IL-6、TNF-α 呈负相关,CD8+水平与IL-17A、IL-23、IL-6、TNF-α 水平呈正相关,提示PV 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构与炎症因子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二者水平的监测对PV 患者的诊断可能具有良好的价值。

综上所述,PV 的产生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及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PV 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结构及炎症因子的检测对于病情程度评估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亚群银屑病白细胞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