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2021-06-11 09:34黄玥
党员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青年青春杂志

黄玥

一百多年前,一本名叫《青年杂志》的刊物在上海创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时局变化令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要救中国,首先要进行思想革命。救亡图存的希望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在先进的思想。《青年杂志》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中央档案馆收藏着这本难得一见的创刊号。这本杂志版面为16开,封面设计引进了西方美术和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格外醒目。

杂志封面的上半部为一张长方形图片:一群并肩而坐,听课的青年,图片中标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为“青年”之意。

发刊词《敬告青年》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青春有为、奋发昂扬的气息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李大钊发表了《青春》一文,大声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新青年》随之销量飙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对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当时正在湖南读书的毛泽东,后来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这样谈到《新青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新青年》崇尚的自由、进步、民主、科学等命题,让无数爱国青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五四运动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會者的平均年龄仅为28岁。

百余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日夜兼程,用奋斗凝聚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中国。

恩格斯说,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一百多年前,民穷国弱,山河破碎。无数优秀青年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而强大的中国,贡献青春与汗水,乃至抛头颅、洒热血。

如今,在建党百年之际,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新青年青春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青春不打烊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