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1-06-11 22:29米娜
锦绣·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汉语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媒介和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深邃令国内外的学者和留学生们深深折服,所以运用多种模式积极的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以期促进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关键词:汉语教学;模式创新; 弘扬文化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和沿线国家的普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代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开展教育领域国际合作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前提下,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建设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二、研究意义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汉语与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影响、传承,在现实互动中实现创生,二者存在紧密的关系。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汉语中融进了极为丰富的人文因素,人文性是汉语的特点,亦即民族的心理特征,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等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汉语的语言形成,而受人文因素影响的话语形式,又往往是来华留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1鉴于留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特点,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外国人,既学习知识,有承载文化传播功能。因此,在语言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浸入式”教学模式,将单纯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化为“语言知识学习——语言实际运用——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路径及措施

面对“互联网+”的融入,如何在高职院校中与时俱进的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面临着新的机遇,更面临着新的挑战。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在潜移默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华。

1、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汉语教学是通过学习汉语语言体系,从而进行汉语交流交际。在国际化办学中,面对学生主体的变化,适时地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文化,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要点、理解语用的范围。

在汉字的认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汉文字的起源融入教学中,例如:给留学生讲讲仓颉造字的背景、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整体特征及规律的笔画顺序。也可以将己出土的中国最古老的汉字融入地域化教学。通过汉字文化的融入,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更浓厚,更容易理解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纠正书写汉字的笔画误区和结构问题。

在学习汉字“月”时,给学生讲解月亮节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并补充了李白的诗文歌《静夜思》,结合学生的思乡之情,讲解式诗歌中诗人表达出来的思乡之情,并带领学生欣赏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引起学生共鸣。

2.特殊时间节点融入

节气和节日是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文化教学素材。节气文化和节日文化教学融人汉语教学能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气、节日的氛,理解与节气、节日有关的语如在清明时,适时地在语言教学中融人清明节气的相关内容,讲解中国人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和特殊饮食习惯,并鼓励学生将中国的清明和自己国家的相似节日作对比。课余时间,还组织学生去爬山踏青,加深他们的感受。

在春节来临时,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的春节习俗、学说拜年话、书写对联、包子等,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在中国年文化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大量和春节有关的汉语表达,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端午节时,将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引道人到语言教学中,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将汉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授给学生,并鼓励他们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激励他们在汉语学习的道路上坚持不解,还带领学生体验端午节包粽子、缝荷包的传统习俗,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与端午节有关的语言知识。

3、丰富多样的丰富各种文化活动,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成立“中国文化体验馆”,内容包括茶艺、书法、剪纸、象棋、饮食文化等;学校组织留学生观看文艺专场演出—“黄河之韵 五洲同唱”。不同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给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平台,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方式

线下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中国文化的内容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教师充留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延伸教学国空间,将中国文化教学渗透到日常,在QQ群、微信群分享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文章或视频资源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结语

从未断流的5000年中国文化对外国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中国文化是汉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将中国文化融人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融人中国文化做出的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时代要求,既让学生掌握了汉语语言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对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弘扬和宣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向艳.关于留学生汉语和文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1):774

[2]李忠娟.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应用的思考【J】学周刊,2020(23)

[3] 肖莉.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4

作者简介:米娜(1986—),女,回,甘肃天水人,讲师。兰州大学语言文字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及跨文化交际。

课题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GBZ009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模式创新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