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机器人的人格化伦理危机

2021-06-11 22:55刘小萌
锦绣·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格化

刘小萌

摘要:在科幻题材电影中出现了许多机器人模仿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主题,深刻地体现了机器人格化的伦理危机。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分为简单模仿人类的机器与人机合一的赛博格主体两类。机器人的人格化伦理危机表现为对人类生活的全面介入与主宰人类的企图。因此,只有把握道德底线,立足现实才能克服这一危机,实现人与科技的共生。

关键词:人格化;赛博格身体;伦理危机;道德底线

科幻电影中机器的人格化是指在科幻题材的电影中,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蕴含着人类智慧的机器,拥有了类似于人甚至超越于人的功能和智慧。这种人格化的机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威胁,人被自己制造的机器所反噬,由此引发一系列伦理道德危机,值得人深刻地思考和自我检视。正如罗伯特·维纳所说:在人类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需要时刻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和处理人机关系,并且急需解决机器人的伦理危机。

一、被改造的“他者”与人机合一的“赛博格”身体

早期的科幻电影中机器人的身份通常是被人類建立的、模仿人类行为的机器。虽然具有某些人格化的特征,但它们或是对人类能力延伸的“他物”,或是作为主角朋友、敌人的“他者”,只是人类所对立、利用甚至攫取的对象,在电影《大都会》和《星球大战》中这种人形机器无不是人类对自身强大的想象,并表现出对人类的威胁。随着科技进步,科幻电影中逐渐出现了人机合一的“赛博格”化身体,机器从“他者”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区分电影《终结者》、《银翼杀手》中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差异,机器人超出了人类的掌控,不仅威胁了人类,而且产生了人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

二、机器人对人类的介入与控制

科幻电影中机器的人格化伦理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机器人作为有人格的主体,试图全方位介入人类生活,从人类普通的日常生活需要到更高级复杂的工作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机器人的参与。比如,机器人自动进化并成为人类的公敌,机器人与人类的情感纠葛、追求与人类结婚的理想目标等伦理困境。在影片《机器管家》中,机器人从一个没有灵魂的管家,到逐渐爱上主人甚至制造人类的器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深刻表现出机器在拥有人类思想和功能的前提下,产生的各种复杂的伦理危机。

另一方面,这一人格化伦理危机还体现在机器人对于自我身份的僭越和将人类取而代之的企图。当机器人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了用系统自带意识进行独立思考时,伦理危机便随之出现。机器人试图摆脱人类的控制,并力求通过机器人的独立意识支配人类的生活,人类被自己通过科学技术发明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人所替代和控制。在影片《我,机器人》中机器人时刻参与着与人相关的生产生活活动。机器人脱离了人类的约束、拥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并且具有了非凡的智力。在这种背景之下,机器人不但全面介入了人类的生活,甚至出现了对人类的反抗行为,时刻威胁着人类的自身地位。

三、对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格化的伦理反思

(一)把握道德底线

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并不一定要如此对立,而是有可能建立和谐的对话关系。科技的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异化,因此只要人们对科技的发明和使用过程中始终把握道德底线,不将科技成果运用到反人类活动或者危害人自身的行为中,就能使科技成果造福人类。回顾过去人类的科技史,在那些非凡的、闪烁着人类智慧和想象的科学成就中,人类一直在超越自我并且不断走向胜利。从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到《星际迷航》,电影中有大量的异想天开的内容在如今已变为现实。关于人工智能在未来何去何从这一命题,科幻电影中已经勾勒出一幅蓝图。在影片《我,机器人》中,机器人拥有意识后已经失控,企图消灭人类成为星球的霸主,这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科技细思恐极。因此,在发展科技时要保护好人们自身的发展,再先进的机器也不能突破自然法则和人类道德底线。科技的发展应当为所有人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更先进的生产工具,而不是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甚至造成人的自我毁灭。机器人的发明者应以便利人类为主要宗旨,不能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并且要将机器人的各项指数控制在人类可掌握的范围内,这样才会促进人机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立足现实价值

尽管人们对于今后的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状况难以预测,但依然可以将现实和虚拟分开,并将重心放到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沉迷于对虚拟机器的权力掌控中。因此只有回归到人与人真诚交往的轨道上,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大白给人的关怀和帮助,亦或是电影《她》中更高级的升级版机器人萨曼莎,机器人不仅能够从人类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实际想法,而且能和人从基本的人文知识谈到更深层次的学术问题,还能跟人谈一段轰轰烈烈的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的恋爱。但若想和具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谈恋爱,就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伦理问题,某一个人会认为机器人是其唯一的伴侣,但实际情况中,机器人伴侣甚至和数百人同时在谈恋爱,这就彰显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衡量之重要性。可见,立足现实的爱才是化解这些科技带来的伦理危机的有效方式,通过明确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才能建立机器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四、结语

机器人的人格化伦理危机是科技发展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也是科幻电影给人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未来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发展将何去何从,是诸多科幻电影为观众留下的问题。科幻电影中机器人的人格化产生的伦理危机,既是科幻电影不能脱离的核心主题,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中对人机伦理道德的反思。只有在充分认识科幻电影中人格化的机器给人类造成的伦理危机的同时,对科学本身进行重新观察和认知,才能深入思考人与科技的共生关系,并处理好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危机,这才是科幻电影的灵魂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臻.现代美国科幻题材电影中生态伦理观的嬗变与超越[J].电影文学,2020(20):135.

[2]梁卫国.科幻作品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伦理[J].科普研究,2020,15(03):28.

[3]李维,李佳.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AI)的科技形塑与伦理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100.

[4]吕超.科幻文学中的人工智能伦理[J].文化纵横,2017(04):45.

[5]李妍钰.数字科幻电影关于人工智能设定的伦理困境——观看《真实的人类》有感[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103.

[6]彭奉天.不“伦”不“类”:科幻小说《机器管家》中的人机伦理困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50.

(山东艺术学院 250300)

猜你喜欢
人格化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人格化”传播运营探析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孔子关于君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人格化”视角的电建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人格化”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中国与希腊神话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