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鲸男孩》阿拉斯加以西的美国梦

2021-06-11 10:07DLL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楚科奇捕鲸底特律

DLL

莱什卡明显是爱上了镜头那端的金发女孩。她对着他笑,背景墙粉粉的,眼珠和他从小望到大的白令海是一样的冰蓝色。

“你好。”他蠕动嘴唇。

女孩笑。

“你能听见我吗?”

女孩笑,还点了点头。

“你叫什么?”

女孩仍只是笑。

美丽的脸右边弹出评论区。她是个色情聊天从业者,也是楚科奇——位于俄罗斯最东北、跨越东西经180度的自治区——某个小村庄捕鲸人共同的欲望客体。电影第一幕,女孩脱得只剩薄薄的蕾丝内衣,展示自己的身体。围着一台显示屏的男人们眼神饥渴,互相张望,然后逐渐散开。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楚科奇总人口不足五万,北邻北冰洋,东面是白令海。人的欲望很难得到抚慰。“要不我们叫妓女吧?”一次朋友向莱什卡提议。“那她们得坐五小时飞机过来,办事一小时,回去再五小时……”

青年导演菲利普·尤里耶夫几年前才知道自己的祖国还有这么个地方,他来此观察,并得出结论:这里的人们内心遵从某种类似宗教的东西,所以能够在寒冷的北极圈内安身立命。他决定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故事就要发生在楚科奇,并用摇晃手持与大远景摇臂镜头呈现了那里的生态——

青春期的莱什卡和他的朋友、父辈以捕鲸为生,尤里耶夫在片中兩次以奇崛的镜头展现这一过程:小船上的中青年男人围着鲸鱼,一根根长矛掷去,无声地完成一场联合绞杀。海水血红,小船可能被鲸鱼掀翻,围捕应该是惊心动魄的,但代代重复的劳作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只需动用肌肉记忆的机械工作,全无猎奇者想象的精彩。偶尔开口,大家就聊,谁又开船几十分钟就到了美国边境,因为听不懂对方让他“放下手枪”的命令,杵着鱼叉被枪打死,没有情绪起伏。1867年,俄罗斯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一百多年后,这个往东八十多公里的地方成了楚科奇居民美国梦的依托对象。

单眼皮的莱什卡有一张忠厚的脸,不爱冒险,不过某天打开地图,发现他的爱人“HollySweet999”来自美国底特律,好了,平静的生活被性觉醒搅乱了。他捧起英语书用笔勾画着学习听读。“你好。”“你很漂亮。”“我想成为你的妻子。”

一个普通的夜晚,等待“约会”的莱什卡看到系统显示,“爱人”在与其他用户私密聊天。想起朋友此前对他爱人的言语亵渎,未竟的性冲动与愤怒将他燃成一团烈火,他杀了朋友,开船驶向底特律。

油燃尽,莱什卡划桨撑到到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小岛,举着枪的美国边境警察讽刺道:你以为到阿拉斯加,在雪地里走走就到美国了吗?你以为美国就是麦当劳、摩天大楼吗?哦,你说要去底特律啊,那里实在太破了。

然而在不善英文的男孩面前,这些嘲讽是无效的。莱什卡要去见他的爱人了。

美国警察把莱什卡带到一处冻原,说,这就是阿拉斯加。他走啊走,不知道几天几夜,奄奄一息,说自己不喜欢美国了。接着,他面前出现了一副巨大苍白的鲸鱼骨架。他走进尸骨阵,那些骨架变成了家乡的房屋,朋友额头裹着纱布搂住他的肩膀,笑着说自己只是受了轻伤。在超现实的场景里,导演完成了从寻找美国梦到告别美国梦的精神转变。

导演温柔地在男孩与外界的打量间划了一道保护屏,维护少年的孤勇。莱什卡脚步轻快,像是搁浅的鲸鱼回到了母体、奥德赛回到了伊萨卡。

猜你喜欢
楚科奇捕鲸底特律
变动的世界中,不变的“楚科奇人”
《聊斋志异》中的夜叉国在哪里
俄浮动式核电厂开始向楚科奇供热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我爷爷是捕鲸手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底特律之庆
底特律活塞
楚科奇海悬浮体含量分布及其颗粒组分特征
日本:继续捕鲸继续捕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