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2021-06-11 18:25曲忠坤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巴赫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巴洛克时期音乐是从1600年的第一部歌剧《犹丽狄茜》开始,到1750年巴赫逝世为止,经过拉漫长的一个半世纪。晚期的巴洛克是从1690年到1750年,活跃在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作曲家有拉莫、多米尼科斯卡拉蒂、亨德尔与巴赫。他们共同代表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的分水岭。在他们的晚年,新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已经开始在欧洲兴起。在巴洛克的早期和中期,意大利似乎总是处在音乐潮流的领导地位,但是,这种局面到了巴洛克的晚期则是得到了改变,音乐的发展重心开始转移到了欧洲的北部。在这个阶段,巴洛克音乐达到了颠峰。在这个时期,活跃在莱比锡和伦敦的巴赫与亨德尔共同代表了巴洛克音乐最辉煌的终结。在这一个半的世纪,是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天主教与新教派较量的时期,激烈的斗争呈现出火的炽热与热量,在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中都有表现。音乐的领域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巴赫和亨德尔,巴赫谱写的美丽悦耳的管风琴曲所表现出的新教徒的世俗化,亨德尔的清唱剧所表现出的大合唱的力量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在作品中我们能够感觉到那个充满着矛盾、斗争的时代所特有的特性,以及新生的力量与朝气。如果说历史能够为那个时代留下确凿的证据,那么,音乐则为时代留下了力量交替的声音。

关键词:巴赫;亨德尔;巴洛克时期音乐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概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会不间断地向更新的方面发展。16世纪帕特斯特里那奠定的复调宗教音乐和17世纪蒙特威尔第开始的意大利歌剧,到18世纪被许多的欧洲音乐作曲家大量程式化地发展,也就是说,有新的音乐和音乐家来取尔代之,新音乐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巴赫与亨德尔,他们两位音乐家的横空出世揭开了巴洛克音乐的崭新篇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改文艺复兴时期的简单朴素,变得浮华、复杂而富有感性的吸引力。这一时期崇尚的美学观点是“情感论”,即音乐(也包括其他艺术)的目的在于直接引起听众或观众特定的情感。例如,自然音阶、大调式、简单的织体引起欢快地、向上地感情;而半音音阶、小调式、复杂的织体带来忧郁地、深沉地感情;“大音程使人欢快,小音程使人忧伤;刺耳的和声配上急促的旋律可能引起愤怒,把几个高度独立的旋律作对位化的结合时使人固执”(J·马特松《完美的唱诗班指挥》,1739)“对比”的概念也是巴洛克音乐的一大创新,作曲家们善于用节奏、旋律、调式、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来引导听众们的感情。这时乐谱中开始引入速度、力度的标记,但划分并不精细,而且同一速度一般贯穿一个乐章的始终。

在这个时期,音乐等各艺术门类的职业艺术家们作为从手工业者中脱颖出的阶层,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尽管他们有时因为进行歌剧创作等较为有利可图的行当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因此,他们多依附于贵族、宫廷、市政府或教会,以获得一定的保障。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封建性而不像资本主义的雇用关系。另一方面,在意大利和德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音乐组织,有的是民间组织如学院,由业余的和职业的音乐家共同组成;或是官方或半官方的,如唱诗班、威尼斯的慈爱院(专门为无人抚养的女孩提供音乐教育,维瓦尔第在此供职)等,多与慈善机构结合,为有音乐才能的儿童提供音乐教育,为教堂、城市的音乐活动服务。这些机构为音乐的普及和民间音乐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对音乐的需求,使得高雅音乐不再仅仅为上层社会所垄断。另一方面,社会上层的贵族或热爱艺术、或附庸风雅,乐于赞助艺术家,甚至有个别的还相当有造诣,如巴赫雇主之一的利奥波德大公就是一个不错的作曲家。此时欧洲各国之间,音乐一方面相互影响,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各民族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民族风格,并突出体现在有代表性的音乐大师的个人创作中。巴洛克音乐大致有意大利、法国、德国三个中心,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影响。

巴洛克时期对于音乐的贡献:一是歌剧从《犹丽狄茜》开始经过巴洛克时期蒙特威尔第的发展,最后在亨德尔的手中完成;二是在器乐上经过巴洛克时期的蒙特威尔第的努力,最后是在巴赫的手里完成,从而与和声乐并驾齐驱。将两位音乐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把两座具有同等高度的高山放在一起。也许是历史和他们二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巴赫(J.BACH ,1685——1750)和亨德尔(G.HANDEL,1685——1759)两人是同一年出生,他们又是“老乡”,都是撒克森人,巴赫3月出生在埃森纳赫,亨德尔2月出生在埃森纳赫附近的哈雷,他们出生仅仅相差1个月,他们晚年又前后双目失明(巴赫于1749年失明,4年后亨得尔于1753年失明)。巴赫11岁失去父亲,亨德尔是12岁失去的父亲。巴赫出身于音乐世家,在他以前的时间,他们的家族里诞生过很多的音乐家,巴赫的启蒙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亨德尔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他强迫儿子学医,而亨德尔却意志坚决地学习音乐,他的启蒙老师是哈雷当地的管风琴师。他们二人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其结果的相同的,是音乐为他们导航,他们才克服自己的困难走上音乐的道路。

二、巴赫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

巴赫结过两次婚有着众多的子女,亨德尔却是终身未婚。巴赫是中学毕业,亨德尔是大学毕业。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国,只会说家乡味道很浓的德语;亨德尔可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与英语在一起交叉作业;巴赫一生不富裕,亨德尔是英国国王的宫廷乐师,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又有更多的不同。他们的相似和不同都是那样的醒目,让人津津乐道,他们的音乐也是和他们一样的有着不同,呈现的正好是那个时代的最辉煌的两个侧面。

从二人的音乐来看,巴赫的音乐具有宗教的特点,同时又受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即使在他的宗教音乐中也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在作品中深刻的反映时代的社会、经济、人文思想的东西。他遵循着人文主义的特点,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每一部的作品有蕴涵着一定的哲学意义,虽然表达的是比较抽象的,笼统的,但是在外在表现上却不是教条的,而是和抒情紧密结合的。他继承了16世纪德国音乐特别是器乐的传统,吸收意大利和法国的音乐写作的技术方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包括对于提琴这样的乐器他都能赋予它极为美妙的复调对位。他对于主题的创作是很有才能的,他让旋律更加的器乐化,个性鲜明,手法简练。他将旋律与对位相互结合,将丰富的和声功能、调性的转换融入创作中,他的和声运用表现的更加充实和富于变化。对于复调的发展以及主调手法的运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为继往開来的人物,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

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三、亨德尔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

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但是也增加了法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因素。他从凯泽那里学会了木管乐器的写法,又从克雷里那里学会了为弦乐器写作的窍门。斯卡拉蒂使他学会了美声旋律线条的写作,普赛尔的合唱也使他受益匪浅。他的作曲速度很快,常常是运笔之前已经胸有成竹。他经常借用自己或他人的旧作修改新作,它具有驾驭庞大音乐结构的气魄,但是他的音乐线条却是简洁而宽放的,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恢弘壮阔的效果。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Oratorio)。清唱剧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到一个个音符之中。亨德尔一生写了32部清唱剧,其题材除取自《圣经》外,还取自希腊神话和改编著名作家作品,从而赋予了其世俗意义,并在剧院中广泛演出,从此清唱剧不仅限于教堂内演唱,而且成为音乐会上公演的声乐作品。近代,清唱剧中宗教内容已退居微不足道的地位,相反,近代作曲家都用这种体裁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或现实斗争题材。二百多年来,清唱剧之能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体裁,亨德尔功不可没。

亨德尔的音乐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具有宽广、悠长、庄严与肃穆的特点,运用和声的自然音阶性质,较少运用转调的手法,而合唱音乐具有恢弘的气势,磅礴的力量,具有主调的风格。他所提倡的复调音乐对于深化音乐以及戏剧的发展,对于深度刻画情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写作中不是只关注和声的运用,还很特别的注意和声纵向的运用,运用细腻的手法展现出感人心肺的情感。

以上是二人在音乐手法上的不同,而我更关注是更深一层对于人内心的展现和再另一个层面的思索,巴赫的音乐是德国样式的,含蓄的、内敛的,内省的,旋律是微风细语的沉思,如同洁白的羊群在清澈的河滩上安详的散步。而亨德尔的音乐,我认为更贴近欧洲音乐表现的方式,是意大利的、和巴赫截然相反的、外向的,面对的是世界,旋律跌宕起伏,像大海波涛中的小船,风帆上带来风暴来临的预兆。

我认为巴赫的音乐归于社会的創造,因为社会的本身让他的音乐注定要为教堂、为一般的平民的所写,不会写得太宏大,是平易近人的,更像是炎热的夏日里一片树下清凉的绿荫,是明月照松涧的宁静,仿佛在音乐中我们能够看透自己,又仿佛音乐与灵魂在一刹那间融合,都在享受着“宁静”。

亨德尔的音乐是宫廷的、外放的,为社会的上层贵族、为皇家所做,格局恢弘庞大,华丽多彩,在视觉,听觉上是狂风暴雨的享受,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庞大,震撼着灵魂,内心中的“琴弦”与音乐产生了瞬间的共鸣,犹如在风暴中的一叶孤舟,在风浪上颠簸,虽知毁灭是迟早的,但却甘之如饴。

四、二位巨匠

在评论两位音乐巨匠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换一个角度来讨论二人的音乐创作,可能观点有些不够成熟,但是我仍想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在评论两位音乐家的同时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在哲学的范畴里有一个观点:物质决定精神,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巴赫一生都不富裕,是一位穿着仆人衣服的仆役,是一个在教堂里低下的乐师,最辉煌的职位是后来做过宫廷乐队的乐长,包括他的音乐在他生前也不值钱,如果没有1802年的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以及后来1829年门德尔松挖掘、整理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那么巴赫,这个伟大的音乐家还不知道要被埋没多少年,巴赫的逝世都是很凄凉的,几乎无人过问,最后来葬在哪里都不知道。亨德尔的一生生活富足,是宫廷的皇室乐师,还担任过国家大典的官方音乐发言人,而且在当时,创作一曲《水上音乐》就得到2万英镑的赏赐。所以在创作上巴赫首先要靠音乐来维持日常的生活,以及养活众孩子,巴赫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反过来说社会生活会影响到他的思想、情感、愿望与理想。巴赫生活在社会的低层,接触的都是平凡人,所以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巴赫的人性和温情,在忍受苦难之后仍然充满爱和期待的神情。而亨德尔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有名的脾气暴躁的人,把所有的感情都回毫无保留的流露在他的脸上。有人说他是一名暴君,有人说他歇斯底里,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投入,有时边思考边大声的唠叨,一会高兴,一会涕泪交加,可是即便如此,他的音乐仍是伟大的,因为每一个音乐家的作品风格无不打上自己性格的烙印。

亨德尔出身于中产阶级,并在中产阶级首先获得权势的英国供职。他的宫廷歌剧转向神剧,象征着社会的巨大转变,他以此成为新的中产阶级文化的一位建筑师和现代公众弥撒曲的创造者。和巴赫一样,他立于欧洲音乐的主流,将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的因素吸收到他的艺术中。巴赫和他作为晚期巴洛克代表人物互相补充。巴赫的艺术是内省的,亨德尔的艺术是外向的。巴赫在管风琴阁楼中作狂想,亨德尔是个庭臣。巴赫是个一丝不苟的艺术家,他使其所接触的每一种形式趋于完美,亨德尔写歌剧总是一挥而就,是一位杰出的即席作曲家。巴赫是一位精雕细刻的大师,亨德尔创作起来笔触挥洒自如。巴赫以神秘的眼光注视着未来的世界,亨德尔赞美这个世界的壮丽和权利。两个人都受伦理的理想鼓舞,但巴赫是一位路德教徒,亨德尔却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道德观念不受教条的束缚。他们凭借着技巧、笃诚和富于想象的内涵来写音乐,这些音乐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处于同时代的对位风格与主调风格矛盾取得和解的时期,都擅长于创作器乐和声乐作品,他们都知道音乐思想的新趋向,虽然没有一个在他自己的音乐中进行了深思熟虑的革命,他们都在晚期巴洛克已确立的形式和风格范围中创作,他们的创作力主要在于以一种独特的最佳途径来从事这些公认的事情。巴赫除了歌剧之外,将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所有形式都作了成功的尝试。亨德尔则优于歌剧创作。亨德尔最大的贡献是在巴洛克因素之外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歌剧。今天,巴赫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在当年,贝多芬评价亨德尔说:“所有大师中无可企及的大师”“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在他的墓前脱帽下跪”。巴赫最大的成功是创立了平均律和对位法,而亨德尔终其一生的作品没有一首是采用对位法创作的。

我们总结二人对于巴洛克时期音乐所做的贡献:巴赫最大的贡献是在器乐,亨德尔则是在清唱剧上有所作为。巴赫把复调与和声发展到了赋格的新阶段,把管风琴在伴奏乐器中解放出来,成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乐器,对于钢琴上的领悟更是超凡入圣,创造新的调律体系,把8度音阶精确的分成相等的12个半音,奠定了现代转调体系的基础。亨德尔一生创作了32部清唱剧,它吸收了宣叙调,咏叹调等音乐的技巧和乐思的东西,又借鉴英国特有的假面舞会,合唱赞美诗,以及古希腊的戏剧和宗教音乐,合唱赞美诗,注重舞台的效果。亨德尔在清唱剧所做的革新贡献是合唱的运用,近似于古希腊悲剧中的合唱的力量,赋予了音乐新的思想内涵。

从历史的延续继承来说巴赫是帕特斯特里那的继承、延续,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帕特斯特里那相似。而亨德尔的音乐我们感受到了宗教的召唤,让我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蒙特威尔蒂的影子,不论怎么说,巴赫与亨德尔他门各自的努力,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推上了音乐历史的颠峰,联手创造出巴洛克音乐的伟大与辉煌,奠定了古典主义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考试纲要[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姓名:曲忠坤 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学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巴赫
等候第七名囚犯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也不能少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
巴赫的故事
那一晚忽然洞开的窗子
莱比锡的巴赫